•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圆桌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海外
  • A4:股民学校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投资基金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9: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QFII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2 2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股民学校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股民学校
    票据融资何以深受市场关注
    股民学校活动预告
    平衡风险收益 以战略眼光选配公司债
    股市好转
    是否意味着经济见底回升
    美林的“投资时钟”与大类资产选择
    指数基金有什么优点
    供需仍处弱平衡 煤炭板块重点关注三类机会
    金融危机背景下
    如何做好家庭理财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票据融资何以深受市场关注
    2009年02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夏敏仁
      编者按:1月信贷数据出台后,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集中在激增的票据融资上。于是“商行借助票据空转扩大规模”,“企业借助票据套利”等各种各样的观点纷纷在市场传播。就在央行17日公开市场三个月正回购量猛增至1200亿元,创下其历史最高记录后,A股市场连续2日大跌,跌幅累计达7.65%。那么,什么是票据融资,票据融资何以成为搅动市场的“风火轮”?

      ⊙夏敏仁

      

      票据融资又称融资性票据,指票据持有人通过非贸易的方式取得商业汇票,并以该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套取资金,实现融资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等相关法规,票据的签发、取得、转让及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应以真实、合法的商业交易为基础,而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也就是说,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是禁止纯粹融资性票据的。但现在以“票据贴现”为名义的票据融资普遍存在,不论是银行还是企业都乐于从事和参与票据贴现业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与以下几方面相关:

      其一,从释放自有资金的角度讲,通过签发出票、背书转让实现的票据支付功能本身也蕴涵了融资功能。

      其二,正常情况下,票据融资会在银行和企业之间形成双赢局面。一方面,银行通过提供票据贴现服务既可以向持票人、出票人分别收取一定的贴现利息和手续费(费率为万分之五),又可以从出票人处吸纳一定的存款(通常依据不同信用等级收取不超过票面金额30%的承兑保证金),还可以持票向其他银行办理转贴现或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再贴现。另外,从数据统计上来说,承兑汇票作为表外授信业务,虽不计入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但在流通中以票据货币的形式出现。而一旦持票人将票据贴现,该票据就成为头寸货币,计入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而追求信贷规模扩大效应是商业银行十分热衷的。另一方面,因贴现率远低于同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一般情况下,贴现利率比贷款利率低2到3个百分点),融资代价和难度相对较小,持票人通过贴现可以及时获得现金,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财务成本,甚至还可规避汇率风险。

      目前,我国存贷款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对贷款利率实行最低限制,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已基本市场化,由市场供求决定。这样,即使加上银行承兑汇票万分之五的开票手续费,融资性票据获取资金的成本还是大大低于一般贷款(如今年1月部分期限的银行贴现利率仅1.4%左右,低于半年期存款利率1.98%)。贴现利率的倒挂于是给一些企业带来了套利机会,他们一方面向银行办理票据贴现,另一方面将所得资金再继续存入定期账户,以此博取利差。因此,企业从降低融资成本与套利的角度出发,往往编造贸易背景,获取银行贴现资金。

      其三,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资金的使用易于“逃避”银行及监管部门的监控。由于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主要风险在开票行,融资性票据贴现资金相当于开票行的信贷资金,贴现行通过查询证实了票据的真实性后,贴现资金基本没有风险,一般被视为企业自有资金,贴现行基本不对贴现资金的使用进行监控,尤其是企业在异地他行贴现。这样,融资性票据贴现资金使用很容易逃避银行和监管部门的监控,为企业不受限制地随意使用,信贷规模一经放松,票据融资“井喷”可想而知。从1月的信贷增长来看,票据融资就增加6239亿元,占新增贷款的41.59%,而超过半数以上的票据融资增长还是属于银行意愿拉动型。因此,1月票据融资的大量增长,部分反映了银企间的上述利益取舍。

      2月17日,公开市场三个月正回购量猛增至1200亿元,创下了其历史最高记录。另外,3月期央票发行频率加快,市场疑为资金回笼加快,就此推测,央行此举可能意在通过微调短期流动性,适度平抑连月突飞猛进的票据融资。而17、18两日A股市场突然大变脸,大跌近8%,似乎与此不无关系。

      事实上,股市大跌与央行票据回笼“纯属巧合”,更主要的原因是A股短期升幅过快,在技术上有调整的需要。另外周边市场连续震荡下调的间接影响也是原因之一,将之与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加大牵扯在一起过于牵强。

      央票发行频率加快的主因是由于去年央行为平抑通胀、紧缩流动性而发行了巨量的央票。上周到期央票和正回购量合计达到了1565亿元,比前一周增加了1125亿元,为2月份的最大单周资金释放量。显然,上周公开市场回笼资金力度增加显然与到期资金大量释放有关。其对市场的影响是有限的,属结构性的微调,并未改变整体资金面宽松的大局。因为,从今年年初至今,公开市场仍然向市场净投放资金量约为2600亿元,1季度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的局面将不会得到根本改变。(作者为财政部财科所博士后 中信建投宏观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