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负投资者期望
麦哲伦基金是美国共同基金业中的龙头,长期以来,它依靠良好的知名度和庞大的规模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青睐。这只基金最初由富达的总裁奈德·约翰逊管理,后来由彼得·林奇来操作。在林奇管理麦哲伦的13年(1977-1990)中,年均收益率达29%,基金净值累计升值2700%,业界为之震惊。
但这些已经成为历史。自从1996年6月鲍勃·斯坦斯基接管麦哲伦以来,麦哲伦基金每年的平均收益率只有7.8%。根据Morningstar的统计数据,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每年的平均收益率是8.9%,高于麦哲伦。确实,从林奇1990年离任到现在,麦哲伦基金只是一直依靠自身显赫的声望来维持惨淡的经营。这严重辜负了投资者们对它的期望。
基金经理鲍勃·斯坦斯基执掌麦哲伦基金时期,该基金逐渐转化成基金评论家口中的“壁橱指数基金”,这意味着花费更加高昂的代价才有可能在标普500中达到令人满意的成绩。
事实上,鲍勃·斯坦斯基失误还是很明显的,由于担心科技股定价过高,收入不会像预计的那么好,所以他一直在科技股投资上有所保留。2003年末,麦哲伦基金中科技股占总资产的15%,相当于标准普尔500的18%的科技股比例。而斯坦斯基只买了一些大公司(比如英特尔和思科)的少量股票,这些股票在2003年大部分时间内跑赢了大势。更糟的是,斯坦斯基在一些大的医药公司(比如2003年股价下跌14%的默克公司)上大举投资,以致一些保持盈利的投资,包括投资在花旗集团、泰科、摩根斯坦利和百思买上的,都不能弥补他的损失。斯坦斯基的失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麦哲伦基金最近处于弱势的原因,但不能解释麦哲伦相当长时期内的萎靡不振。
辉煌何时再现
直到2005年末期,兰格·哈里执掌教鞭才改变了形势——这也是麦哲伦的投资者对其抱有一线希望的原因之一。
兰格·哈里是富达的顶尖选股专家,2000-2002年的熊市中,他杀出重围取得不俗的回报就很好的证实了这一点。兰格·哈里扩大投资规模,极富侵略性却并不偏颇。他很专注于投资的效率但方式不拘一格,但科技股确实是他的最爱。
总而言之,他做事的风格简直是为这家久负盛名的投资管理公司量身打造的,而基金公司恰好也正在寻找一位可维护其名望的基金经理。这也很好地诠释了为何兰格·哈里取缔了鲍勃·斯坦斯基的位置后,众多股东欣喜若狂。
2008年不合时宜的转战金融股以及通信科技股的惨败(尤其是诺基亚)给了麦哲伦重重的一拳。兰格又故伎重施地提高了麦哲伦对外国股票的持有,这招或许在他2005年上任伊始时还不错,但去年却徒增笑柄。
Fidelity Insight Newsletter主编柯布兰指出:“考虑到如今市场长期不合理的表现,我认为他(Lange)不会引咎辞职。我相信终有一天,他的股票会强势反弹而且麦哲伦基金也将重新令人期待。”
可惜的是,这一天很可能不会在2009年到来。这对于那些长期持股者而言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一面忍受着麦哲伦现状的折磨,一面又憧憬着市场的反弹。如果兰格只专注于眼前,迎接他的极有可能是更加恶劣的环境和一连串的打击,这样柯布兰所预言的反弹和美好将来永远不会到来。
此外,麦哲伦如同其他大基金一样面临赎回的压力,迫使基金经理出售股票套现。这不仅使他们疲于处理损失,而且让他们更难挽回损失,这就可能对麦哲伦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且富达基金对赎回压力尤为敏感,因为市场不好时卖空者更加倾向于他们,以期在被迫出售时获利。
Fidelity Monitor newsletter编辑Jack Bowers表示:“麦哲伦基金主要的过失在于他们积极占领市场却从不回报,回馈市场的机会一瞬即逝。如果你确实相信全球经济不久就会升温的话,那么麦哲伦是你的选择。”他补充道,“但大部分人如今对此不屑一顾,这也意味着对于投资者而言,麦哲伦或许不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