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市场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危机,由“次贷危机”演化成“金融海啸”,最后变成全球“经济危机”,形势发展远远超出当初的想象。由此导致一系列金融机构资产损失和资金链断裂,西方发达国家以金融杠杆支持的消费泡沫被刺破,金融市场短暂而猛烈的解杠杆过程显得痛苦而漫长,全球金融市场及商品市场因此大幅下挫。
目前“金融海啸”第二波正在蔓延,实体经济恶化开始影响商业银行,并逐渐向消费领域扩展。近期美欧经济数据继续恶化,全球股市再次暴跌,东欧经济严重恶化,今后可能还有垃圾债兑付、信用卡违约等等不确定因素,“金融海啸”是否还有第三波我们还要拭目以待。
从国际大经济周期看,“二战”以来,国际经济处于大的上升周期内,前半段由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网络泡沫破灭后,由金融服务和过度消费推动经济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国际分工逐渐深化,新兴国家储蓄、生产,西方国家负债、消费的(2G)全球经济生态链逐渐形成。
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不但颠覆了西方支持本轮经济发展周期的金融市场理论,(即数量分析支持下,通过衍生工具作为杠杆创造出巨大的信用货币和虚拟资产),还打破了西方民众杠杆负债和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也摧毁了过度依赖服务和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海啸过后,国家、企业及个人都蒙受了巨大的资产负债表损失,如何弥补巨额财务亏损,建立怎样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金融市场理论和生活方式,目前还没有定论,但寻求更加平衡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朴素的金融市场理论,和更符合实际的生活方式一定是一个方向。
当全球生态链上端的西方国家杠杆化过度消费的经济模式破灭后,与此相对应的生态链末端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也遭受严重冲击,从某种意义上讲,去杠杆化的结果可能就是去全球化。近期可以看到,巴西、俄罗斯经济恶化的程度非常严重。因此,我们对本次全球经济危机的长期性、深刻性需要足够的重视,海啸过后,我国也需要根据国际经济新格局探索新的增长模式。目前,我国政府出台多种刺激经济政策措施,但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周期影响下,我国要走出衰退还有相当长的路。
因此,在全球经济衰退、我国经济环境低迷的背景下,大投资的战略应该立足防御。债券仍是较好的防御性资产配置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