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国内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2009 2 2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我国开放型经济应注入四大新理念
    贸易保护主义升高
    影响外汇储备走向
    对当前货币形势的基本判断与政策建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我国开放型经济应注入四大新理念
    2009年02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刘旭
      在新时期,如何制订我国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战略尤为重要,我们应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开放型经济既要对外开放,更要对内开放;二是开放型经济的核心是全面学习和借鉴国际上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规则;三是开放型经济要实施互利双赢的全球化发展战略,强调我们的贸易伙伴(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我方实行对等开放;四是开放型经济必须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刘旭

      

      “十七大”以来,“开放型经济”的概念已越来越深入人心,但对什么是开放型经济和如何发展开放型经济认识而言,各方的分歧很大。由于对开放型经济的一些误解,会成为进一步发展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障碍,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总结过去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与教训,并提出新时期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战略与对策。

      开放型经济既要求对外开放,更要求对内开放。开放型经济是外向型经济的深化,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一国经济的开放程度除了与该国的资源禀赋、国家大小有关外,关键是看是否形成了高度开放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

      在开放型经济中,要素、商品、服务可以较自由地跨境流动,从而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从体制上看,开放型经济是指一种经济制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倾向,在这个意义上,那些能从制度上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政府较少干预对外经济联系活动的经济体即为开放型经济。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比外资企业重,在投资、经营和用工等方面还不具有完全的自主权。而个体和私营内资企业在投融资、土地使用、行业准入和对外贸易等方面还不能享受与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同等的待遇。银行、电信、高速公路、铁路等行业至今仍然没有对民营企业开放。这些情况的存在说明,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在开展公平竞争方面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

      除了在一些行业和领域我们对外开放的程度要高于对内开放外,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开放程度在很多方面远远小于各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目前,即使在国内偏远的地区也争先恐后对外开放,而各地区之间都有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单一制的国家,但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这是很不正常的。

      因此,现阶段扩大开放的重点不是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空间和体制效率以及战略影响力已明显递减,对外开放的范围、深度和广度已大大超越对内开放的程度。

      下一步开放的重点是扩大对内开放以及实现内外公平和非歧视性开放,逐步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把市场竞争激励作为促进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贸易结构转换的动力并提升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能力,建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互动的协调机制。

      开放型经济的核心是全面学习和借鉴国际上成熟而完善的市场经济规则。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已经在对外经贸领域实现与国际规则的接轨,但国内市场还远未能与国际规则接轨。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出口产品质量合格率往往比国内市场同类产品高出很多。

      总体来看,发达经济体的经济环境比较自由,审批环节很少,但对企业必要的监管也很严格,企业违法、违约的成本很高。在中国,企业往往要面对复杂的行政审批环节,同时由于法治不够不健全,企业违法、违约的现象屡见不鲜。发达经济体的企业普遍具有“合约精神”,交易行为需要签订正式的合同,一旦交易出现问题时以合同为准进行处理。但合同在中国交易中的地位远没有那么重要,履行合同出现问题时,会出现用非法律手段解决纠纷。

      今后,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健全法制方面,我国都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国际上成熟且完善的市场经济规则。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则,食品卫生与安全管理、假冒伪劣产品的稽查与防范、知识产权保护以及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等等,甚至可以直接套用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开放型经济要求实施互利双赢的全球化发展战略,强调我们的贸易伙伴(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我方实行对等开放。我国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面临一系列重大课题,如出口贸易中克服贸易伙伴的保护主义倾向、获取海外资源供给、发展对外投资,等等。中国作为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已超过10年时间,如果仅仅强调我方“扩大对外开放”,无异于给自己施加约束,却不要求贸易伙伴承担任何向中国开放采购、销售、投资和劳务市场的义务,因此是不合适的。

      美国在实践中推行了一种霸权主义的贸易政策,一旦不能达到目的,就进行报复,无论是对其盟国还是所谓的敌对国家都是这样。实践和理论分析表明,美国在实践中推行的是依结果行事的以牙还牙的贸易政策。因其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引导对方进行合作的贸易政策,所以在实践中往往都能奏效。

      当然,我们不能仿效美国的霸权主义作风,但其贸易政策也有可供我们借鉴之处。我们要从发展战略上处理好我国作为大国全面参与全球化所引起的国际摩擦和利益冲突问题。为此,要研究我国在全球化、区域化以及次区域化中的不同战略定位;研究在国家、地区和集团关系上谋求共同利益,求同存异,创造更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国际和周边环境。一方面,应实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支柱产业进行差异化竞争战略,避免与其支柱产业发生正面竞争,与发展中国家大力开展经济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等领域的合作,从战略上减少国际摩擦和正面冲突,致力于实现共赢的局面。另一方面,也应要求我们的贸易伙伴(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我方实行对等开放。如果贸易伙伴不顾双方的长远利益,在经贸问题上一再损害我方利益,频频发起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我方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明确态度,尽量避免冲突争取合作,但是在冲突发生时也应断然采取相应的报复措施。

      开放型经济必须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在全球化环境中,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向世界开放本国经济,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与合作,都是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在的过程。对外开放度越扩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经贸利益的问题就越突出。关键在于,如何客观分析与综合评估中国对外开放的收益与风险,并且通过适当的政策措施与战略安排,实现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切实维护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

      作为一个长期目标,在开放的过程中仍必须保留必要的管制措施,决不能屈服于国外要求中国快速开放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完全融合的压力,盲目被动开放。必须始终牢牢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善于在国内国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在国内国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在国内国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

      未来一个时期,内地的资本国际化,包括实施“走出去”扩大境外投资、逐步加快资本双向跨境流动的步伐,推进金融和货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等,都处于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方面我国香港地区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和作用。中国内地应充分高效主动地利用香港的金融体系,提升自身的资金融通效率,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把我国香港发展成为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同时,服务于国家经济及金融稳定并提升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尤其在外汇和金融衍生工具和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我国香港在为人民币自由兑换提供试验田的同时,为人民币期货和期权市场的发展探索经验,既可加强我国香港地区在人民币离岸交易中的领先地位,使也可能会使我国香港地区成为人民币的对冲和衍生工具中心,又可规避外汇风险和监管的道德风险,使内地能渐进、平稳地渡过人民币汇率形成体制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银行保险证券体制改革的转型瓶颈。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