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观点评论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2009 2 27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权重股护盘为何反而加速大盘调整
    “中路现象”值得关注
    心存侥幸将受市场惩罚
    考验两千点 酝酿新热点
    今日视频·在线
    股指反弹空间不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路现象”值得关注
    2009年02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阿琪
      ⊙阿琪

      

      年初以来的行情具有典型的流动性驱动的特征,这在一些不讲基本面而得到强势炒作的个股行情中显示得更为明显,其中,中路股份是最值得关注的一只股票。虽然中路股份并不是本轮行情中涨幅最大的,但其“不讲道理”的纯流动性驱动的特点是显示得最早的,早在去年11月份,一个月之内,中路股份的股价就借助“迪士尼概念”实现了翻两番。至今公司没有发布任何预增的信息,这意味着其年报仍将是业绩平平,流动性驱动的特点无疑是十分明显的。更值得关注的是,中路股份在股价实现翻两番之后出现了控股大非的减持。

      中路股份的前身是上海永久,在连年亏损积重难返之后(公司股票曾被“PT”),原大股东与中路集团于2001年7月签署股权转让协议,转让价格是每股0.0692元;后在2002年9月把转让价格修改为每股净资产值的0.2372元后获得财政部的同意,14364万股股权的转让额为3407.14万元。

      中路股份从2008年12月2日至今年2月9日,通过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减持了1328.3万股,减持价格最低为14.10元,即中路股份的控股大非股东至少套现了1.873亿元资金。经过减持后,控股大非仍持有上市公司46.69%的股权,控股地位不可动摇。

      短短的8年间,中路股份控股大非的这笔买卖以现金加资产来算,获得了550%的投资收益,加上白得了一家上市公司;若把仍持有的股权按照其已减持的价格计算,投资收益率高达5683%,在这样高的收益率面前,“巴菲特看到会跳楼,索罗斯见到会跳海”。

      了解点A股市场历史的人或许知道,中路股份的控股大非是十多年前成长于二级市场、壮大于二级市场的资本运作高手,长袖善舞并有着高人一等的资本运作意识,也有着极强的市场敏锐度。早在2001年股权转让还未获批之前,就已经对当时“奄奄一息”的上海永久予以资产注入,此举一方面令上海永久的上市资格得以起死回生,另一方面也显示中路股份的控股大非当时在股权转让还没有获得批准的时候就已经志在必得。

      市场中类似上海永久(中路股份)那样当初在“三年改造国企”与“国退民进”中以低廉价格转让的公司还有不少,控股大非持股比例在51%以上、减持一部分股权无碍“大非”控股地位的公司更多。因此,“中路现象”值得市场各方作为重点样本进行剖析与审视:行情持续拉升与控股大非高位减持之间有什么关系?值得管理层审视;“中路现象”是否会被其他上市公司的控股大非群起效仿?值得其他上市公司与“大非们”去审视。已经出现的案例均表明,控股大非减持之前,股价一般都会有不俗的涨幅,这是否会颠覆“大小非”解禁流通是市场压力的传统观点?在本轮行情中,其他许多由流动性驱动疯涨的绩差股行情是否也存在类似“中路现象”的因素?值得市场研究人士分析与审视;控股大非减持之前,股价多有不俗的涨幅,而减持行为又形成风险与压力,其中机会与风险的关系值得投资者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