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书评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2 2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书评
    雷曼最后的震撼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
    《毛泽东的美国观》
    别人慢下来是中国的机会
    财富“第二次革命”
    《淘宝创业英雄》
    《帝国沧桑》
    还记得出发时的目的吗
    《策略博弈》(第二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雷曼最后的震撼
    2009年02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陆景开
      ⊙陆景开

      

      2008年的世界头等大事便是次贷危机引发的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而这场经济危机中的标杆事件便是拥有158年历史的华尔街巨无霸雷曼兄弟的倒塌。

      和其他经营超过百年的公司一样,雷曼兄弟也曾多次面临危机,至少有四次处于倒闭边缘。分别是: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1973年,投注利率损失670万美元;1984年,公司内部意见分歧导致被美国运通并购;1994年,新独立的雷曼兄弟面临资金短缺;2001年,“9?11事件”时,公司总部遭到了毁坏并使市场份额下降,那时有人说他们总算要完了,而雷曼兄弟仍旧虎口脱险。

      没有人是永远的赢家,到了2008年,雷曼兄弟再也脱不了险了。尽管曾被《商业周刊》称为“华尔街的斗牛犬”的理查德·福尔德说过永远不会卖掉雷曼兄弟,而雷曼兄弟也的确在福尔德的带领下,从一家只是在债券方面小有成就的公司迅速成长为华尔街第四大投行,但也是因为福尔德激进而且自傲,雷曼兄弟在过去几年中在次贷领域中的份额超过华尔街其余任何一家投行,这就在劫难逃了。

      这几年我从实业到媒体,再从媒体到实业,最后从企业到咨询行业,看过也亲身经历过一个企业的盛衰起落,但没有任何一个公司有雷曼兄弟这样悠远的历史和巨大的影响力。在雷曼兄弟宣布破产之后,我很迫切地想看到这个事件的全貌和根源,但我很快就发现,这个事件并不是单纯的一个战略失误或者是被当前的形势所迫。作为华尔街举足轻重的金融大鳄,雷曼兄弟应该比它的同行们拥有更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和更丰富的危机处理经验,然而又是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使它轰然倒地?我们需要综合观察雷曼兄弟所处的金融环境和业务模式,从它的运行轨迹中看出偶然中的必然。

      而市场各方在震惊过后,最关注的是:这场风暴什么时候才能过去?下一个将轮到谁?身处其中的人们忧心忡忡,旁观者们又开始预言和八卦。

      有鲜明的纪录片叙述风格的这本《别了,雷曼兄弟》出的真是及时,全书先是远景,从雷曼兄弟传奇的“十九条命”说起,简单扼要地概括其历史轨迹;然后拉到近景,深入分析雷曼兄弟所处的市场环境和位置,这也是促使其走向衰落的最直接的外因;接着切换到内景,详细地剖析了在外因的作用下,雷曼兄弟的投资策略和内部运作如何失误;最后镜头又回到近景,让大家看到雷曼兄弟如何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失尽天时地利人和,终于不堪重负而不得不申请破产。

      就在这种独特的叙述方式中,读者,尤其是并不太熟悉金融行业的读者一步步地随着雷曼兄弟的发展过程去了解投资银行运作的一般模式,看到了金融市场的规则和潜规则,以及各种错综繁杂的事件怎样促使金融市场在规则和潜规则的作用下建立新的商业模型,大致明白了雷曼兄弟是如何抓住每一个可能壮大自身的机会,通过多年良好的投资回报率而成了华尔街最受尊敬的投资银行之一的经历,也基本理清了雷曼兄弟在大风暴来袭时“眨眼之间,凤凰变草鸡”脉络。

      在技术层面之外剖析雷曼兄弟破产的原因,如果从根源和意识的角度来看,“投机心理”将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因素。雷曼兄弟之所以走到破产这一步,与他们本质的投机心理和商人意识是分不开的。事实上,投资机构都有带有这样的心理或者意识,否则就没有巨额盈利的可能性。

      华尔街在对住房抵押贷款债券的追逐中,渐渐形成越来越高的资产权益比率。投行们的杠杆率变得越来越大。2003年底,美林的资产是其所有者权益的17.9倍,到了2007年中期次贷风波之前,美林的资产是其所有者权益的27.8倍。在2007财年末,被称为最善于管理风险的高盛也有26.2倍的杠杆率。而雷曼兄弟同期的杠杆率达到31.7倍。在利用杠杆率快速赚钱的时候,华尔街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这会让他们加速消亡。甚至在2007年贝尔斯登、瑞银、美林纷纷为次贷计提减值做准备的时候,一意孤行的福尔德仍然说:“我们的目标股价是200美元”。福尔德最后的强悍是在2008年6月,他在第二财季业绩发布会后说:“公司的资本和流动性状况处于前所未有的强劲水平。”

      有位《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曾写道,从2007年夏天次贷危机发生以来,福尔德就曾抱着和普通投资者一样的“抄底”心理,大量购进了与次贷相关的金融产品。这使得雷曼兄弟的危机到后来一发不可收拾。

      金融工具的创新本来是为了规避经营风险,但事实上,大多数人们没有充分估计到金融工具隐含的风险,在使用越来越高级的金融工具的过程中,由于人性贪婪放大了投机的一面,结果所带来的损失也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料,甚至于自我毁灭。也许还是巴菲特的名言最经典:每个人都会贪婪和恐惧,我不过是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罢了。

      虽然导致雷曼兄弟破产的金融环境和最终置其于死地的金融工具及其经营模式在中国还不存在,但这个事件本身还是给中国的金融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雷曼在大中华区的子公司及业务将随着母公司的破产而关门大吉。而对于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雷曼兄弟并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归属,他们分享雷曼的光荣,雷曼寄托了他们的梦想,在和雷曼再见之后,那些光荣和梦想又何去何从?

      《别了,雷曼兄弟》

      (美) 李溦、黄小军、李勇、赵艳洁 著

      中信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