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特别报道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股民学校
  • A5:专栏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投资基金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焦点
  • B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3 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基金·投资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基金·投资基金
    股基月涨3.7%
    省心养基六路径
    封基由升转跌
    非理性酿造苦酒
    退步原来是向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省心养基六路径
    2009年03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清波
      ⊙清波

      

      伴随着证券市场的起起落落,持有基金的投资者开始不安起来,尤其是不能承受基金净值的波动。面对犹豫和彷徨,投资者申购、转换还是赎回,面临较多的投资困惑和尴尬。基金本身就是一种专家理财产品,投资者为何如此劳累?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掌握基金投资的省心之法。为此,还需要投资者把握省心养基六路径。

      第一,运用定期定额投资法。尽管证券市场下跌为投资者进行一次性投资提供了投资机会。但一次性投资将会使投资者过度关注证券市场的涨跌变化,从而不利于投基心态的稳定,需要投资者加以注意。而定期定额投资有利于投资者熨平证券市场波动而达到摊低购买成本的目的。

      第二,选择后端收费,减少寻找购买基金时的手续费优惠麻烦。投资者购买基金时,由于存在多种代销渠道,其手续费也是存在很大差异。投资者购买基金势必会将注意力关注在选择的费率优惠上,从而为投资者选基带来一定的麻烦。而费率的优惠只在不同的代销渠道商间进行,其针对的是前端收费。投资者选择后端收费模式,只要投资者持有一定的周期,达到基金管理人规定的费率优惠时间,投资者就可以免缴手续费。加上基金本身就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投资者选择后端收费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投资基金时直接选择红利再投资。投资者选择基金产品投资,都是基于养老规划、子女教育及应对未来的通货膨胀之需。因此,长期持有基金,并保持资金的长期稳定增值是追求的投资目标。因此,投资者尽可能选择具有免费、免税及复利效应的红利再投资模式,从而降低投资者未来投资的选时风险。

      第四,构建组合避免转换。投资者持有一种类型基金产品,难免会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而进行频繁的调整和转换。而在进行基金产品投资前,直接配置不同类型的基金产品,既要考虑股票型基金的增值性,又要考虑债券型基金及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稳定性,从而避免因为频繁转换而付出一定的手续费。因此,投资者投资基金时,不能为了暂时省心而集中投资一种类型的基金,看似省心而实质上带来投资上的较多麻烦。

      第五,制定投资目标和计划,避免补仓和赎回尴尬。投资者都有追涨杀跌的投资偏好,总是希望能够踏准市场的节拍而以最低点申购,而以最高点赎回,这在现实中是极难实现的。而追逐基金低买高卖的最终结果,将直接会导致投资者在基金产品投资中付出较多的交易成本,从而得不偿失。因此,为自己制定投资操作纪律,对于投资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第六,依照专家的意见选基。目前,一些评级机构都会对不同类型的基金产品进行评级。投资者依照自身的投资兴趣和偏好确定基金产品类型后,应当通过参考评级机构的评级进行品种优选,避免盲目选择,或者只购买新发行基金的做法,从而更好地减少选基上的困惑。尤其是选择基金不应当受新发行基金的影响和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