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停牌近两周的东软集团宣布与大连华信的合并终止,这一场国内软件外包行业的重要并购因为大连华信方面的原因戛然而止。其中的原因并不单纯。记者了解到,大连华信业务发展的不确定及其股东方面对合并后公司发展存在的疑虑,都是致使这场并购搁浅的原因。
昨日东软集团复牌即封住跌停,收于15.84元,公司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股价为17.60元。公司昨日公告,大连华信称与其股东就合并事项进行了沟通,认为在当前严峻的经济环境下,其业务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难以保证对未来业务发展的期待,提出终止本次合并事项。
“我们对此深表遗憾,因为当时发布停牌公告后,公司方面积极配合商讨,并也形成了初步可行的方案。”而至于大连华信在公告中所称的具体理由,东软集团方面并未做出更进一步解释,表示收到的来函原文如此。
业内人士指出,大连华信所言的两点理由的确“所言非虚”。兴业证券IT行业分析师蒋婷婷告诉记者,受金融危机影响,软件外包的需求下降,而大连华信所服务的主要是日本汽车业、电子业企业,这两个行业在此轮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大连华信的业务难免也会受到影响,且今年全年软件外包行业会下滑到何种程度目前难以估算。
另一方面,东软集团整体上市时曾经对公司业绩作出过承诺,保证2008年、2009年的净利润在2007年约3.7亿元的基础上逐年增加30%。但是与大连华信合并后,因为行业基本面的情况以及合并后可能带来的内耗等因素,或许会给上市公司的业绩指标造成一定的摊薄或拉低,这或许也就是公告所说的“业务发展的期待难以保证”,这两方面顾虑的存在会给此次合并产生一定影响。
除上述两因素外,公告亦透露出些“弦外之音”:大连华信特意强调了“与股东”的沟通。有市场人士推测,由于大连华信的外资股东中相当一部分是大连华信的大客户,其对收购后大连华信的业务、人员以及组织架构的连续性存在一定疑虑,其意见无法统一也是此次合并无法取得进展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这次东软集团和大连华信的合并并非大连华信的“初衷”。作为国内软件外包领域的第二大企业,从1996年成立算起,大连华信的收入和利润以滚雪球的方式逐年增加,大连华信的最初的想法是通过IPO实现上市,但在2008年4月29日却未获得证监会通过。
根据规定,此次合并终止后,东软集团将在未来3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不过作为交易另一方的东软集团表示,虽然公司与大连华信的合并没有成功,但软件外包业仍然蕴藏着并购的冲动,而公司方面也不会放弃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尝试,“这是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公司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