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望所归,“保就业”成为2009年两会全国政协一号提案。“保就业”因为直接关系到“保消费”和“保增长”的成败,成了最核心的问题。对此,业内人士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如果措施得当,“保就业”可以成为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的契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中国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610万。而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非应届毕业生的人数。与此同时,中国也面临大量农民工和适龄劳动力的工作岗位不足的问题。春节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公开表示,有约2000万农民工失业返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农民务工难度加大。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新梅指出,早在金融危机之前,劳动市场就一直存在供大于求的迹象。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困难从2004年三季度就开始了,而农民工的就业压力从2008年二季度开始显现。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问题就更严重了。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越来越多的专家认识到,中小企业是创造就业岗位的主力,“保增长”的关键在于改善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新梅认为,“保就业”要分三步走:一是有工作;二是有稳定的工作;三是有高质量的工作。这就需要:有企业;有生存状况稳定的企业;有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袁刚明建议,为了保增长,金融部门应该给民营经济平等、甚至更好的待遇。
即便采取以上措施,2009年,可能还会有一部分农民工和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对此,专家建议,如果利用这个时机进行培训,将为中国经济的下一轮发展积累实力。财政部科研所副所长刘尚希表示,当大家都能很容易地找到工作的时候,政府提供的培训农民工不一定会接受。而现在经济困难,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大好时机。
他建议,应该针对实际需要,中央财政拿出几百亿元资金,全面开展各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包括各种法律知识、卫生知识等方面的教育,这将为后续发展增强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