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金融·证券
  • 7:金融·证券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9 3 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面对“危机高薪” 不能坐等制度完善
    立法推进建设,创新引领未来
    拯救东欧危局迫在眉睫
    意大利黑手党大发危机之财
    资产重组需要两个积极性
    巴菲特的教训跟经验一样宝贵
    核销呆坏账能否解困中小企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巴菲特的教训跟经验一样宝贵
    2009年03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皮海洲
      ⊙皮海洲

      

      世人总把价值投资与巴菲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因为巴菲特是当今世界价值投资的代表人物,而价值投资也是巴菲特投资成功的基石。我国的投资者最熟悉的,莫过于巴菲特对中石油H股的投资了。在2000年中石油H股的股价被严重低估的时候,巴菲特以1.10港元到1.67港元不等的价格买进中石油H股23.48亿股。经过7年的持有,2007年在中石油H股股价大幅上涨的时候,巴菲特又相继以11.26港元到13.89港元不等的价格将他所持有的中石油H股悉数抛售。尽管当时不少人认为巴菲特贱卖了,但如今中石油H股每股5港元左右的价格,已充分表明巴菲特作为价值投资者在当时卖出行为的正确性。巴菲特也因此成了我国投资者心目中价值投资的标尺。

      但巴菲特2008年投资的失败,正是这位78岁老人对价值投资背叛的结果。如果说,巴菲特投资中石油H股是价值投资的经典之作;那么, 2008年他投资康菲石油公司股票就是对价值投资理念的最大背叛。巴菲特所说的最大错误,指的就是他在油价接近历史最高位的时候,大量增持了美国第三大石油公司康菲石油公司股票。2007年底,伯克希尔·哈萨韦公司持有1750万股康菲石油公司股票,而截至去年年底,伯克希尔·哈萨韦公司持有的康菲股票达到了8490万股。这导致伯克希尔·哈萨韦公司损失了数十亿美元。巴菲特承认,他没有预料到能源价格在去年下半年的急剧下降。在石油价格大幅上涨之后再大量增持康菲石油的股票,可以断言,即便是没有金融危机的爆发,巴菲特在这笔投资上的失败仍然不可避免。这也正是对他背叛价值投资理念的惩罚。

      巴菲特下的这步糟糕棋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在2008年的投资活动中掺杂进了很多“非投资”的因素。比如,2008年2月12日,面对次贷危机的袭击,巴菲特抛出“救市”计划,拟向MBIA、Ambac Financial Group和FGIC Corp等三家债券保险商提供总价值8000亿美元的市政债券担保,约占市场份额的33%。幸好这一“救市”计划后来被取消,不然巴菲特恐将面临破产的命运。又如,2008年9、10月间,巴菲特又积极买进股票,并于10月17日还特意在《纽约时报》上撰文唱多美国股票,不仅表示他一直在购买美国股票,而且还鼓励投资者像他一样要勇敢地建仓,并表示对美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充满信心。如今看来,巴菲特当时的加仓行为,无疑扩大了他在2008年的投资亏损。巴菲特这一次的增持行为当时就遭到业内人士的质疑。而就在巴菲特鼓励投资者勇敢建仓的“倡议书”发出后不久,市场上传来了巴菲特入选新一届财长候选人的消息。因此,从表面上看,巴菲特2008年投资的失败是低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高估了美国政府的救市行动,而实际上是他这一年的投资中掺杂了过多的“非投资”因素。

      也许,这是一位投资大师在本国经济遭遇困难时所应该做的事情,但就投资本身而论,这些“非投资”因素加剧了“股神”在2008年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