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已经被各方论证为金融海啸第二波登陆的最为可能的风暴眼。近期,国际三大“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和欧洲投资银行)集体向东欧注资,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国际社会正在极力阻止东欧经济“硬着陆”。
一定程度上,外债GDP比率、FDI、财政赤字、汇率和失业率等经济数据都预示着类似“东欧崩溃”的论断绝非危言耸听。虽然单单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东欧危机只不过是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在欧洲的蔓延,更多的是地区性的,还没有引发全球性的金融恐慌。但是,如果IMF等国际机构以及东欧各国政府,不能采取得力措施制止住东欧形势的进一步恶化,那么东欧将导致这次危机的“烈度”超过1929年“大萧条”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华尔街之前将本轮危机与1929年“大萧条”对比后的乐观预期也将因此而夭折。
目前,几乎所有东欧国家均陷入了严重的财政赤字,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以及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及拉脱维亚),2008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高达10%到20%之间,而这一数据国际经验“红线”是3%。拉脱维亚及爱沙尼亚1年内到期的短期外债,高达外汇储备的250%,拉脱维亚主权评级因此被降至垃圾级,该国中间偏右的联合政府步冰岛后尘,在经济和政治风暴的冲击下倒台。东欧国家外债总计约1.7万亿美元,超过了该地区2008年GDP。其中,多数借款将在短期内到期,今年东欧银行面临4000亿美元还款压力,相当于该地区GDP的三分之一。
翻看当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前的经济数据,1995至1997年东南亚国家平均财政赤字,占GDP的3.0%至8.5%。触发风暴的泰国,1997年初短期外债占外汇储备的130%。从上述两项数据可见,东欧个别国家现时情况,远比当年亚洲金融风暴前的东南亚国家严峻。东欧两大命脉——出口及FDI,在金融海啸下近乎被截断,出口占GDP80%到90%的东欧国家捷克、匈牙利和斯洛伐克,所遭受的打击最为沉重。由于受欧洲国家市场需求减少,以及金融危机以来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东欧对西欧和美国的出口急剧减少,这对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东欧经济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为应对东欧经济困境,近期匈牙利政府建议欧洲建立一只1900亿欧元稳定基金。但是出乎市场意料的是,该提议遭到了西欧各国以及少数东欧国家的强烈反对。反对的最大理由是担忧欧洲因此分裂为两大集团,影响欧洲的和谐统一。实际上,如果没有“快、准、狠”的稳定基金的及时填补,没有西欧诸国摒弃陈见在第一时间对东欧施以援手,那么东欧的崩溃只会让欧洲更快速分崩离析,欧元的撕裂也不是不可能。
接下来,最为要紧的事情有两个:第一,阻止东欧各国货币继续暴跌,切断货币危机蔓延的链条。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各国央行杯水车薪的继续升息之举,则主要需要依赖于国际机构以及西欧等兄弟经济体提供尽可能的资金支持,以最快的速度制止住汇率的进一步狂泻。目前,多数东欧货币对欧元或美元的跌幅高达30%左右,如果这一幅度进一步扩大到40%,乃至50%以上,那么东欧的货币体系崩溃即成定局,到时候谁来收拾这堆乱摊子?第二,让东欧的银行体系能逐渐“活”起来,不至于最终出现类似于美国信贷市场的冰冻三尺。当然,东欧所一直亟须进行的结构化改革亦是中长期所必须进行的,在应对完这轮危机,东欧已到了不得不痛下决心的时刻。
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恰逢欧元诞生10周年,以及欧盟在波罗的海到黑海之间的地区扩张的第5年,这本应该是东欧各国欢庆的一年,岂料却跌进了危机的深渊。而某些不太厚道的外媒以“东欧遭殃,责任自担”的口气讥笑东欧,也实在是眼光太浅,要知道,这次危机从东欧萌芽,反过来作用于美国,如果欧洲和美国之间形成相互打压、相互威胁的恶性循环过程,那么东欧危局立马将从地区性危机扩展为全球性的金融毒瘴,届时世界经济将真的陷入极为罕见的“核冬天”,西欧和美国又怎么能逃脱冲击呢?(作者系财经评论员、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