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记者也从多位银行界代表、委员处证实,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并未出现下降。
⊙本报记者 卢晓平 马婧妤
多家银行证实资产质量未出现下降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4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证实,目前,尚无数据能够说明银行的资产质量已下降。
而根据记者近日对部分银行高管的采访,各家银行资产质量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透露,目前工行的不良贷款率绝对没有上升,而且在继续下降。
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董事长秦晓也表示,招商银行的不良率也在继续下降。此外,记者从其他银行了解到的情况与此相仿,尤其是农行在去年底剥离了不良贷款后,资产质量明显上升。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的银行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其风险控制能力远远超过以往。因此他表示,相信中国银行业能够做好风险控制的工作。
信贷猛增未发现风险
与此同时,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苏宁昨天的一番表态,让市场对“信贷高增长可能带来风险”的担心有所减轻。
苏宁表示,中国银行贷款的增长反映了经济金融形势是稳定的,去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信贷大幅萎缩,流动性极度短缺。在这种形势下,中国金融业能够大幅增加贷款,首先表明中国金融体系是稳定的,中国银行的流动性是充裕的。同时,也表明中国政府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得了切切实实的进展,希望新增贷款对实体经济发挥良好的促进作用。
苏宁指出:“从去年11月份开始,大家认真落实国务院扩大内需的政策,央行也认真贯彻适度宽松的政策。对于各界担心大量放贷是否隐含巨大风险,从央行观察到的情况看,目前各银行都在高度关注金融风险,我们既要支持经济发展,也要保证贷款的安全,贷款虽然发放很多,但银行会认真评估,考虑风险情况,希望通过金融的有力支持,让中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回升。”而在昨天早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苏宁也透露说,央行在商业银行的信贷增长方面尚未发现风险。
李稻葵也认为,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下,不能只是考虑某一个部门的经济效益,而要看整个经济的宏观表现。任何银行体系在目前的情况下,适当放松自己的贷款,这对整个经济是有好处的。尽管这种做法有可能短期内增加其风险,但这种风险增加是值得的,是为了保全局。
“铁公鸡”项目风险可控
市场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滑的担忧之一,来自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过度集中。
在2009年新一轮信贷扩展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大多集中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即业内所谓铁路、公路、机场等“铁公鸡”项目。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银监局局长李怀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湖北省2009年前50天投放的近870亿元新增贷款中,公共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业、制造业三大行业占34%。而记者从黑龙江代表团也了解到,今年黑龙江省的固定资产投资需5000亿元,而政府希望通过信贷解决一半的资金来源。
对于信贷投放过分集中于相关行业所带来的风险,李怀珍认为是可以控制的。而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也表示,商业银行对地方扩大内需项目的信贷投放风险不高。
根据记者了解,湖北和上海地区去年以来,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仍然呈上升趋势。“如果增加总量和结构调整结合好,‘保增长’和‘防风险’的目标是能够共同实现的,这两个是不矛盾的。”李怀珍表示。
对资产质量不能掉以轻心
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尽管贷款的五级分类中,关注类贷款并不被列入不良,但其仍然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因此,对1月份关注类贷款的上升不能掉以轻心。业内人士称,关注类贷款的上升,一定程度上暗示着潜在的风险在加大。
实证数据表明,经济增长与银行不良资产率之前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剔除不良资产率在10%以上的情形,亚洲国家GDP减速1%,不良资产率上升0.7%。而美国GDP增长每降低1个百分点,不良资产率一般上升0.3个百分点。
尽管中国银行业没有相关的数据可供参考,但据记者了解,不少银行还是进行了相关的压力测试。测试表明,不良率与经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李怀珍也坦言,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对银行业资产质量的最大威胁。“如果经济增长达不到8%,很多企业还处于经营困难之中,一些存量贷款可能会冒出新的不良资产。”李怀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