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尔集团CEO 张瑞敏在谈及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振兴工业时形象地表示,企业要想“过冬”,就是两条:丰衣和足食。“食物”就是订单,“衣服”就是现金流。
张瑞敏说,在金融危机的环境里,没有订单就等于没有“食物”,不饿死也会饿晕;有了产品却不能迅速变现,成为库存,没有了现金流,等于没有“衣服”,还是要冻死。
那么,企业从哪里获取订单?就是海外用户和国内用户两个方面。具体而言, “海外市场要升级,国内市场要深入”。
针对海外用户,海尔从创牌的思路出发,坚持“出口创牌”而不仅是“出口创汇”,通过自己的客户网络持续获取订单。海尔深切体会到:只有建立全球化的网络,成为全球化的主流品牌,才有抗击全球金融危机的能力。人民币升值后,出口成本升高,但因为海尔在全球有29个制造基地,所以能实现最大化的当地化采购、制造、配送,避开了汇率风险。2008年海尔在海外市场的总体业绩提升了8%,其中“海外生产、海外销售”这一部分的增长超过了20%。
张瑞敏说,针对国内用户,海尔抓住“家电下乡”机遇,为农村用户提供“三到位”的服务。一是产品设计到位:从产品上适应农村用户要求,在功能上做出各种改进。为满足农村的洗衣机大多放在室外使用的要求,海尔研制出抗冻、防晒外壳,解决了室外使用环境恶劣的难题;农村没有避雷设施,而且电视信号弱,海尔推出了“防雷击、防信号弱”的电视。
此外,海尔的“自主经营体”在应对外部市场竞争中已经初步显示了积极作用。在海尔手机部门有一个专门为印度大客户成立的经营体,将原来分散的、割裂的部门在同一目标下成立一个共同的团队,为当地的用户创造有价值的手机,2008年仅向印度市场出口就翻了一番多,达到近400万台的CDMA手机。
张瑞敏说,海尔要在信息化时代更好的发展,必须转型,海尔只有加快从“制造业”转型为“服务业”,不只是为用户提供单一的产品,而是为用户所遇到的难题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才能赢得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