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焦点
  • 6:金融·证券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信息大全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3 7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1版:艺术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1版:艺术财经
    试水市场冷暖 苏富比春拍新推“观念艺术”
    当拍卖行作为标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当拍卖行作为标杆
    2009年03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邱家和
      当拍卖行作为标杆

      ⊙本报记者 邱家和

      

      中国艺术圈有一个被人们久已诟病的现象,那就是按照拍卖行的成交价给艺术品定价。不过记者在最近的采访中发现,由于去年下半年遭遇寒流,艺术品市场在成交迅速萎缩的同时,那种把拍卖行作为标杆的现象更严重。更有甚者,有的拍卖行连今年春拍做不做,也要看苏富比拍卖的结果。

      业内人士也许会说,这恰恰反映了中国艺术市场曾经如此繁荣,实际上存在根本的制度缺陷,那就是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交易发育不良,虽然这两年画廊业十分红火,但实际的销售状况缺乏透明度,尤其是缺乏价格指导作用,人们观察行情不得不依赖作为二级市场的拍卖行。也有的人因此指责拍卖行过于强势,把手伸到了一级市场,取代了画廊的功能。

      其实,以记者的观察,这恰恰反映的是中国艺术市场更本质的问题:近5年艺术市场兴衰冷热的轮回,是资金推动型的畸形繁荣。艺术品的价值发现只是一根导火索。借用股市的行话,不用说那些"主力"与"庄家",就是那些普通的"散户",大多是抱着短期的投机心态,而不是出于长期的收藏目标。买家群体是整个市场最根本的基础,中国艺术市场的毛病恰恰出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买家出于投资、增值的目的而非出于爱好与兴趣收藏艺术品,自然会把拍卖行当标杆,只关注艺术品的市场价格,而忽视其内在的价值。

      这里还透露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遗传性疾病,那就是长期封建专制文化造成的从众心理。在艺术领域里,不管是艺术创作,还是艺术活动的策划组织,还是艺术鉴赏、艺术收藏等各个环节,都可以看到这种从众心理的顽强表现。买艺术作品看名头、算尺寸,大家众口一词、众望所归,其背后恰恰是艺术市场中各个主体的独立判断的缺失,以及与艺术判断紧密相关的的真善美等价值观的缺失。

      好在这次寒流改变了市场的惯性,也改变了许多藏家的运行轨迹,不管是从此金盆洗手,还是重整旗鼓再出发,都提供了机会,让拍卖行与画廊各归其位,让藏家不再把拍卖行作为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