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调查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海外
  • A4:股民学校
  • A5:观点评论
  • A6:书评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专访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9: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营销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3 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基金·专访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基金·专访
    交银先锋拟任基金经理史伟:市场的力量是终极力量
    信达澳银稳债基金经理昌志华:今年债市
    仍然有一定投资机会
    华安强债拟任基金经理黄勤:为稳健投资人提供“进取之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华安强债拟任基金经理黄勤:为稳健投资人提供“进取之选”
    2009年03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徐婧婧
      

      ⊙本报记者 徐婧婧

      

      华安基金旗下的第二只债券型基金——华安强债将于今日起正式发行。记者日前采访了该基金拟任基金经理黄勤。

      黄勤表示,华安强债在控制风险和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前提下,通过增强信用产品的投资,获取资产的长期增值。相比较公司去年发行的首只债券基金——华安收益,华安强债力图为稳健的投资人提供一个“进取之选”。

      该基金的增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可以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有效利用杠杆比例;其次,可投资于信用类债券(指国债、央票等国家信用类债券外的债券),且设有最低投资比例;最后,可以配置不超过20%的股票资产。

      对于信用债的投资如何控制风险是投资者颇为关注的一个焦点。对此,黄勤介绍说,华安基金早在2005年就创建了内部的信用风险评级体系,并专门聘请了信用评级师。这套信用评级体系共有5级,比外部的评级体系更严谨。评级为1、2级的信用债是禁止投资的,而如果想买入评级为3级的信用债时,也要和信用分析师沟通。该评级体系通常每季度调整一次,并会先于外部的评级体系先行调整。因此,事实上,华安基金对信用类债券的投资是是非常审慎的,严格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黄勤表示,华安强债基金的股票投资部分除了“打新股”外,还将重点投资于具有持续分红特征的股票。该类股票一般是指具有良好稳定的分红政策和意愿、持续良好的盈利及分红能力的上市公司。

      对于债券品种的配置,除了前述提及的信用债,黄勤特别提示关注可转债的机会。近期,可转债在股票市场下跌时向下的波动率低于股指的波动率,而向上时会贴近于股指的波动率。总体来说,可转债剔除风险后的回报会高于股票市场。由于去年以来转债发行以可分离转债为主,近期传统转债存量仅有100多个亿,而包括基金、证券公司等诸多市场参与者都在积极关注可转债。这就造成转债市场短期的供需不平衡,无疑增加了转债的吸引力。

      黄勤最后分析指出,今年的债市既不可能像去年那样一枝独秀,但也不会单边下跌,存在着结构性和阶段性的机会。由于经济前景的不确定、通胀预期不稳定,导致目前机构对债市未来的看法分歧较大。而经过年初的大幅下跌,债券市场利率水平已回到2006年的位置,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特别是在流动性宽松、企业现金流好转的情况下,信用类产品将在今年受到市场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