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金融·证券
  • 7:金融·证券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2009 3 1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7版:热点·博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7版:热点·博客
    机构论市
    汇控大跌 再跌也不卖
    走出金融海啸造成的信心危机
    港股跌势有所加剧
    大盘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多空对决
    上行压力有所增加
    恐慌性下跌 短线机会再现
    兴奋点转移压抑多方做多激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走出金融海啸造成的信心危机
    2009年03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姜韧
      ⊙姜韧

      

      2007年2月份美国次级债危机初现端倪,4月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破产,成为诱发金融海啸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美国次级债危机由此点燃导火索,迅速由房地产市场蔓延至信贷市场。此时A股市场仍处于牛市下半场,上证指数徘徊在4000点上下,酝酿着凭借大象起舞攀高6124点的壮举。随着美国信贷市场的急速紧缩,贝尔斯登等投行紧随新世纪金融公司的后尘而轰然倒塌,全球性的流动性危机开始显现,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攀登至6124点之后,高估值受到牛顿第一定律的牵引,A股市场开始成为全球股市的“领跌羊”。

      整个2008年,美国次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且已不仅仅局限于信贷市场,2008年9月份,以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倒闭为标志,美国次级债危机升级为全球金融海啸,正是在此时,A股市场摆脱了全球股市“领跌羊”的困境,冰岛股市和俄罗斯股市分别以93%和近80%的跌幅成为冠军和亚军。

      随后的日子里,金融海啸可谓余震不断,如果没有美国政府的拯救,花旗集团、AIG集团势必难逃雷曼兄弟的厄运。金融危机大面积侵蚀着实体经济,通用汽车爆出的亏损额可谓天文数字,撇除埃克森美孚等屈指可数的绩优股,道指市盈率其实已经是无穷大。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却罕见亏损股,凭借着远低于美股的估值优势,2009年年初的A股市场静悄悄地率先企稳,这与2008年年初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投资信心应该逆周期而升、顺周期而落,美国最成功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深谙此道:“每当有人问及牛市行情会否持续下去,或者是否熊市已露出狰狞的面目,我总是告诉他们,我所知道的有关股市预测的唯一规则就是——每当我得到提升,股市就会下跌。”借用一句俗语“失败乃成功之母”,引申到股市就是“牛市乃熊市之母”或“熊市乃牛市之母”,彼得林奇作为基金经理,每逢提升便是之前遇上了股市非理性繁荣之良机,以逆向思维看,接下来就该是股市下跌了。

      与此同时,彼得林奇对于各种危机的悲观预测有其独到的见解:“在美国有6万名经济学家,他们中很多人被高薪聘请从事预测经济衰退和利率走势的专职工作,如果他们由于成功预测经济衰退和利率走势成为百万富翁之后,就有可能辞去工作去享受悠闲自在的舒适生活。但据我所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在为了得到丰厚的薪水而拼命地工作,这应能让我们认识到,这些经济学家预测经济波动和利率变化的准确率是多么的差劲。”彼得林奇更引述了萧伯纳的观点:“如果把经济学家首尾相连排列起来,他们也得不出一个结论。”,“如果所有的经济学家首尾相连地躺着睡大觉,这并非一件坏事。”彼得林奇和萧伯纳的观点可能有失偏颇,但在A股市场值得投资的谷底区域帮助投资者克制由各种过度悲观预测造成的恐惧心情,仍是极具借鉴意义的。

      以往人们总是将美股视为成熟股市的楷模,这次美股再度遭遇类似1972年石油危机之后的大股灾,这无疑将动摇人们对于股市投资的信心。会有人质疑,研究的数据总是来源于美股,如果说美股具备成熟股市的特殊性,其他国家的股市就未必适用。事实上,针对存续期超过一百年的16个国家股市的统计数据显示,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股市收益率都为正数,因此,股票相对于其他金融资产的优越性在所有的国家内和地区内都存在。在人类所面临的各种危机中,撇除因战争和生态因素造成的毁灭性灾难,面对各种类型的经济危机,其实从没有跨越不过去的坎,投资者应该把握逆周期投资的信心规律。人们总是试图踏准投资节奏,但有关的迹象从来不会很明朗,一旦明朗化,早已为时晚矣。

      回忆2005年之前,A股市场徘徊在谷底,投资者虽然经受着痛苦的煎熬,但最终收获的却是无尽的喜悦;当2007年牛市之际,似乎人人都坐上了乘风破浪的顺风车,但随即就遭遇熊市的梦魇。如今又是市场最悲观的时刻,去年多数投资者都信誓旦旦地预测国际油价将飙升至每桶200美元之际,国际油价却从每桶147美元大跌至35美元。其实,人人都信誓旦旦是最坏的时刻,反而就是投资的最佳时刻,当一切都恢复正常之际,股市势必会出现报复性反弹,人们的投资信心也会随之大幅反弹,此时股市可能又是鸡肋了。只要A股市场仍然处于值得投资的谷底区域,投资者就应该以坚韧的毅力来守望未来的繁荣,从某种意义上说,投资的成果长期而言并非决定于头脑,而是取决于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