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2009 3 1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时事·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时事·海外
    白宫高度戒备 随时准备再救花旗
    亚太地区主要股市多数上涨
    坏账顽疾难愈 美欧金融股纷纷“沦陷”
    日景气动向指数降至6年最低
    匈牙利冰岛再响警报 欧洲金融危机难消
    美报业巨头经营窘困
    或卖楼还债或大幅裁员
    英拟推“白领失业”救助计划
    伯南克力主
    全面整改金融监管措施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坏账顽疾难愈 美欧金融股纷纷“沦陷”
    2009年03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周良
      ⊙本报记者 朱周良

      

      从AIG到花旗,再到汇丰控股,西方各大金融巨头近期再度集体“沦陷”。AIG股价已低至不到50美分,花旗也在“仙股”的门槛前徘徊,而公认的“好孩子”汇丰控股也因为业绩骤降而连续遭遇暴跌,一度创下24%的单日最大跌幅纪录。西方金融业到底怎么了?这样的“毁灭式”暴跌还要持续到何时?

      

      金融巨头接连落难

      最近几周,美欧大型金融股一直处在“第二波海啸”的风口浪尖,不仅整体板块跌幅高居各类股份之首,更频频出现诸如AIG、花旗以及汇丰这样的“负面典型”。

      在上周暴跌了近24%之后,欧洲最大银行、被认为在本轮危机中状况最好的汇丰控股本周一再度狂泻24%,在创下历史单日最大跌幅的同时,股价也跌至近14年来低点。

      汇丰的厄运始于上周,当时该行宣布2008年盈利骤降七成,同时公布计划要向股东配股集资1380亿港元“补缺”。消息公布后,汇控股价急跌,上周累计跌幅达到23.6%。尽管周二汇丰在中国香港的股价大幅反弹逾13%,但外界仍对其前景持谨慎态度。

      但汇丰绝非最惨的一个。本周一,昔日美国乃至全球银行业老大花旗在纽约收报1.05美元,继续挣扎在“贫困线”边缘。

      在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并在前不久接受政府第三度援助后,花旗的股价持续跳水,上周一度跌破1美元,沦为“仙股”。市场越来越担心该行能否渡过这一关,抑或可能最终被政府接管。

      与此同时,保险业老大AIG则已跌破1美元,周一收报35美分。甚至连GE这样的综合型企业巨头,也在上周跌至18年新低,而拖累GE暴跌的罪魁祸首同样是在金融业的亏损,即该公司旗下的金融子公司GE资本。

      同样遭到持续抛售的还有其他大型银行股,包括美国银行、英国莱斯银行等。上周刚刚公布新的政府援助方案的莱斯银行周一盘中一度暴跌10%。英国银行股分类指数今年迄今的累计跌幅已达到47%,去年全年也不过跌了57%。

      

      “老毛病”始终未治愈

      对于银行股的又一轮暴跌,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认为,这并非有什么新的危机出现,而是一些“老毛病”一直没有办法得到真正治愈,特别是银行资本金不足和所谓“有毒资产”的问题。

      金融危机一日没有结束,有毒资产就会继续不断侵蚀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体现出来就是更多亏损和更大规模的融资需求。比如AIG高达617亿美元的创纪录巨亏,以及汇丰控股的巨额融资计划。

      分析人士指出,眼下这波危机的一个核心问题在于银行业,尤其是困扰西方银行多时的不良资产难题,后者也直接影响到了银行对企业和个人的放贷,进而令政府的经济振兴措施效果打折。

      比如在美国,当局在对是否设立所谓“坏银行”收购银行坏账问题上就一直左右摇摆。尽管政府已设立所谓公私合营的基金来处理坏账问题,但最新消息又说,坏银行仍可能是紧急时的选择之一。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的一个难题在于,美国政府没有一个“模板”可以用来参照,以解决花旗这样超大型金融机构的问题。

      在欧洲,更流行的做法似乎是国有化。比如英国最近就进一步加大了对莱斯银行的控股,最高持股比例可达77%;而冰岛政府则在本周接管了该国第四大银行。不过,国有化的做法在欧洲仍存有争议。

      

      美股10月份见底?

      分析师表示,在坏账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前,投资人都不敢轻易去碰金融股这个“烫手山芋”,即便是股价低至1美元以下。因为一旦某家公司最终破产或是被政府全面接管,那么股价可能一文不值。

      当然,跌到眼下这个程度,也有不少人表达了对金融股前景的看好。投资大师巴菲特周一就表示,由于低廉的借贷成本已经使得美国银行业的业务有所改善,它们应该能够走出目前的经济危机。

      美林国际股市投资策略主管哈尼特10日发布报告指出,从以往经验判断,股市通常会在一轮经济衰退进行到60%左右结束熊市并提早反弹。而按照目前经济数据判断,经济衰退已进展到了45%的程度,据此推算,该行认为美国股市有望在今年10月左右触底。

      哈尼特特别强调,考虑到标普金融分类指数已跌至17年新低,基于历史走势分析,金融股有望成为率先反弹的板块。

      处在漩涡之中的花旗也在本周发送给全体员工的一份内部备忘录中表示,今年前两个月,该行都实现了盈利,有望迎来自2007年本轮危机爆发以来表现最好的一个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