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版
  • B7:特别报道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2009 3 1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5版:策略·数据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5版:策略·数据
    四角度锁定上海国资整合路线
    CPI和PPI双双负增长 通缩风险加大
    强势个股机构最新评级(3月11日)
    热门板块机构调研深度透析(3月11日)
    三月东风胜西风
    从新兴市场看热钱撤离A股市场长期需监管短期则无虞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新兴市场看热钱撤离A股市场长期需监管短期则无虞
    2009年03月1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招商证券研发中心
      ⊙招商证券研发中心

      

      一、从东南亚到拉美:金融危机与外资抽逃

      1、外资进出将加剧新兴市场波动

      到2008年末,全球外汇储备已经达到6.8万亿美元,其中78%由发展中国家持有。由于源源不断的贸易顺差和高于成熟经济体的成长率,国际资本呈现向新兴经济体集中的趋势。

      热钱是外汇储备构成中最不稳定的因素,如果发生外资抽逃,将对某国的金融体系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危机。外资大规模抽离导致货币贬值和外汇储备迅速下降,负债率较高的国家将可能瞬间陷入举国破产的危机,货币体系面临崩溃,国内股市和金融资产价格将暴跌。虽然另一方面货币贬值有利于贸易顺差的增加,而顺差一定程度上对迅速下降的外汇储备能有所弥补,但受到“J”曲线效应的粘性影响,短期内反而可能进一步拉大逆差或缩小顺差,加深债务危机,之前频频告急的韩国正是如此。

      2、东南亚金融危机:货币大幅贬值外资出逃外汇储备迅速下降

      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东南亚各国贸易收支恶化,国内通货膨胀高企,工厂超额生产,企业债台高筑,大量国际资本从实业生产领域转向股市和楼市。金融危机爆发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尼等国家货币在一年之内贬值超过60%,货币大幅贬值降低了这些国家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对外贸易因而得到显著改善。泰国和菲律宾在金融危机后贸易余额从逆差变成顺差,马来西亚和印尼的顺差规模也显著扩大,但顺差的增加仍然无法扭转外资出逃导致外汇储备迅速下降的局面。而在金融危机爆发期间,东南亚各国股市均出现大幅下跌。

      3、拉美金融危机:热钱大规模流出伴随各国货币危机爆发

      美国的资本输入初期使拉美国家享受了“新自由主义”下的经济增长,同时“赤字战略”的实施使拉美国家长期背负沉重的外债,外债总额大幅高于外汇储备,致使其汇率承受巨大压力。上世纪90年代拉美的外贸状况并不好,政府坚持固定汇率政策,一方面稳定外资的持续流入,另一方面也使国家承担长期的贸易逆差。随着拉美经济增长趋缓,贬值预期难以遏制,巴西、阿根廷等国不得不放弃固定汇率,货币大幅贬值。2000年至2003年,巴西雷亚尔贬值幅度达到67%,阿根廷比索贬值176%。热钱大规模流出的时间与各国货币危机爆发的时点高度吻合。我们测算的热钱变动规模在2000年前后达到最高峰,这段时间刚好美国科技股泡沫破灭与拉美货币危机相重合,外资避险和回流动机都非常明显。

      4、东欧金融危机:货币大幅贬值国家偿付能力大幅降低

      东欧国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为解决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开放国内银行业吸引大量外资进入。目前在大多数东欧国家,外资银行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次贷危机造成欧洲金融机构流动性供给缺乏,导致东欧银行体系资产和贷款质量恶化,欧洲资金回流纾困过程中外汇储备迅速下降,货币大幅贬值,反过来进一步降低了东欧国家的偿付能力。我们分析的俄罗斯、土耳其、波兰和匈牙利四国股指几乎在2008年以前都已经达到高点,期间金融指数的下跌幅度和综合指数基本一致。

      二、我国需要持续对资本进出进行审慎监管

      欧美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地区,对美国和欧洲的出口额合计占比45%左右,欧美经济的衰退和消费紧缩已经对我国出口造成了巨大影响。随着美国储蓄率的上升,经济衰退环境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国的高顺差是无法维持的,当前居高不下的贸易顺差将随出口的迅速下降不断收窄,2009年个别月份出现逆差的可能性很高。贸易顺差减少或者短期逆差情形的出现,从最近的经济数据中已有迹可寻。在我国的贸易结构中,加工贸易进口占进口总额40%以上,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0%以上。从国内消费需求来看,1月春节黄金周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上涨了13.8%,反映出目前国内消费需求还没有受到太大影响,那么我们可以假设1月进口43%的下滑基本来自加工贸易而非一般贸易。按照40%加工贸易进口比例,以出口为目的的进口贸易的下降幅度达到80%以上,这将导致未来由于加工贸易收缩导致的出口下跌至少40%以上。

      如果看真实有效汇率,2008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处于强势的只有美元和日元。中国的真实有效汇率从2008年12月开始到2009年1月,已经出现微幅贬值迹象,但是目前中国与其他金融危机经济体的情况并不尽相同,因为中国目前外汇储备远高于外债规模。我们认为汇率在短期不会大幅贬值,但是需要观察热钱进出,可能对投资会更有帮助。

      中国与发生金融危机的拉美,东南亚,东欧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例如资本账户相对独立,同时A股市场的外资参与程度并不高,部分外资流出很难造成A股市场的大幅波动。虽然我们短期不具有热钱大幅撤离的可能,但我们的监管层需要持续的对资本进出进行审慎监管,从东南亚、拉美、东欧身上吸取教训。(执笔: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