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金融·证券
  • 7:金融·证券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期货·债券
  • A4:观点评论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9 3 13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观点评论
    跨过3000美元,中国怎么走?
    全面认识防通缩与促增长的一致性
    非典型通缩也需遏制
    美元坚挺的逻辑
    中国经济复苏预期该定位在哪里
    墨西哥大毒枭竟跻身《福布斯》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经济复苏预期该定位在哪里
    2009年03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田 立
      中国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内外条件的限制,在国际经济环境中的地位其实并不高,要中国牺牲既得利益来换取世界经济的复苏,于情于理都有些牵强。中国要自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不合理的产业结构问题,缺乏效率激励机制问题等等。寻求尽早复苏是对的,但对复苏的预期不能定得太高,中国经济的复苏预期应该首先定位在尽快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上。

      田 立

      就在这次“两会”召开之前,国内某高级研究机构一位研究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中国经济将引领世界经济复苏。尽管此前多次见到专家们关于“中国经济将在此次危急中率先复苏”的观点,对类似说法早已习惯,但看到这位专家的研究成果时,还是不由得睁大双眼,接着就是满腹狐疑:我们凭什么引领世界经济复苏呢?

      这个疑问有两层含义,一是能力问题,二是责任问题。

      先看能力,要引领世界经济首先必须能够主导世界经济。纵观二战以来的国际经济体系,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接受,美国主导世界经济的事实毋庸置疑,而其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除了本国经济实力发挥作用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拥有了世界金融体系的主导权、话语权。那么现在要中国来引领世界经济,我们有这个实力吗?

      世界金融体系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国际货币发行权,尽管金属本位货币制度早已土崩瓦解,原始意义上的所谓世界货币已不复存在,但不可否认仍有些货币——由于某些历史和人为的原因——与具有价值储藏功能的贵金属或类似资产存在客观的紧密联系,因而使得这些纸币实际上发挥着本位体的作用,美元即是如此。也正是因为拥有了美元的特殊地位,美国经济才能控制世界经济的生产走向与投资走向。

      再来看看中国经济,不要说国际货币发行权,就连经济发展模式,都与其他经济体存在着一定差异。关于人民币的国际化地位,尽管受到普遍关注,中国人也渴望能尽早实现这一目标,但不能否认的是,我们离这一目标尚有距离,尤其是短期内,困难更多些。不仅如此,由于中国还处在生产制造的低产业级别上,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经济发展还要靠别人支撑呢(至少目前还是这样),如此境况,要中国引领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在哪里呢?

      再从责任层面看,中国也不应该被强加这样的义务。美国作为一个拥有国际货币发行权的国家,当然也就责无旁贷地拥有了危机背景下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的义务,这个义务和前面提到的权力是对等的,不能随意强加到别人头上。引领世界经济复苏的确是件痛苦的事,因为必然要求引领者牺牲一部分既得利益,承担更多困难。但这就是自然规律,就是责任,不能好事你冲在前面,有事了你躲到一边。

      中国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内外条件的限制,在国际经济环境中的地位其实并不高,从目前世界经济产业链等级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同时,我们没有(短期内也不可能)从支配全球资源中获利。所以,要中国牺牲既得利益来换取世界经济的复苏,于情于理都有些牵强。

      当然,这样讲不是说中国就只能坐等别人引领了,更不是说中国不要自强了。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不合理的产业结构问题,缺乏效率激励机制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即使没有金融危机,我们的经济发展也要面临阻力,只不过金融危机使得这些问题更突出了而已。既然如此,何不借此机遇加大解决的力度,尽早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和效率的提高呢?

      我也理解,希望中国引领世界经济复苏的观点并非哗众取宠,这些人其实也希望中国能利用好这次机遇来确立起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尤其在支配世界资源的博弈中拥有话语权。但是,想要真正确立这样的地位,要想有话语权,不靠自身实力是做不到的。

      金融危机给过我们打击,也给了我们机遇,寻求尽早复苏是对的,但对复苏的预期不能定得太高,尤其不能定位在引领全球经济上。中国经济的复苏预期应该首先定位在尽快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上,定位在先于别人企稳上。换句话说,就是在危机的严冬中率先找到安全之所。

      (作者系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