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英在首饰艺术方面的差别,好比中英之间足球的差别。英国首饰艺术已有120年的历史,中国只有10年。不过这种落后是时间的差距,没有关系。当然,中英之间在概念上也有差异。滕菲还有德国留学的经历,而我在英国10多年,首饰艺术作品看了不少,但毕竟不是英国文化中生长的,光有悟性是不够的。相比之下,中国首饰艺术新,有朝气,但环境不一样,差距相当大,不能对此形成共识。
首饰艺术与商业首饰的关系,好比时装业中的服装表演所展示的作品是不能穿的。首饰艺术家的作品虽然前卫,但也能戴。这里的所有作品是孤品,而且是艺术家自己动手做的。其中,杰克的作品,涉及到“集成”的概念:艺术家的劳动,包括手工制作、搜集材料、购买现成品。这些材料与现成品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内容,经过艺术家“集成”,内容迭加,有了新的含义。
当代首饰,正如去年在四大空间举办的展览(《失之美》),说明当代首饰应该表述艺术家自己的东西,而非炫耀财富。这次展览的重点,则是探讨首饰艺术品是如何进行传播和交流的。叙述性是当代首饰的核心概念和主要实践取向之一。正因为叙述性,首饰才得以脱离单一意义上的财富、权力以及信念的表征;正因为叙述性,首饰才可能超越传统审美之囿,在当代艺术的语境里另建一片天地;正因为叙述性,首饰才能成为一种语言,才能讲述故事,唤起记忆,表达性情,体味人生。
两位艺术家的共同点是作品都有叙事性,不同在于他们讲不同的故事:滕菲是自己的故事,甚至采用自己身体上的材料;而杰克则可能是人家的故事,材料也是搜集来的。他的作品有标志性的形象“小房间”,有“家”的隐喻,由此带来了许多相关的感受,如亲情、温暖、幼时的记忆等等。
他们的不同也反映了中英首饰受众群体的不同。外国人戴东西,不见得戴贵的东西;在中国,不论贫富都戴贵重的东西,不只是一件佩饰,而是一家一当,是财富的象征。中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对首饰的要求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