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智慧封面
  • 2:股文观止
  • 3:大智慧消息树
  • 4:大智慧机构股票池
  • 5:大智慧大鳄猎物
  • 6:大智慧基金
  • 7:个股点评
  • 8:个股点评
  •  
      2009 3 1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版:大智慧封面
    下一版  
    pdf
     
     
     
      | 1版:大智慧封面
    股市面临内外夹击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要以自己的暖心来暖中国的股市
    博客风云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2009年03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A股逆势下跌只因“弃小做大”

      李志林(忠言)

      本周A股市场之所以逆全球股市强劲反弹而下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满市场都在叫喊“市场风格已经转换”、“后5·30行情即将启动”,诱使大量资金急速涌向大盘蓝筹股,本轮行情中一直在坐冷板凳的以基金为代表的主流机构却趁机出货,遂造成大盘蓝筹股和中小盘题材股一片狼藉,指数屡破2100点,几乎将春节后的上涨成果全数吞没。

      基本面不支持发动“后5·30行情”。从基本面看,“5·30”前后经济增长率在11%以上,投资旺盛,出口强劲,消费火爆,处于温和通胀阶段;而现在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出口严重萎缩,消费不振,CPI和PPI连续负增长,已出现通缩的迹象。从市场面看,当时是经济、股改、人民币升值推动的牛市,且大小非尚未解禁;现在则处于熊市或熊牛转换中,且大小非大量解禁。从资金面看,当时一只新基金几天内即可募集几百亿资金,基金财大气粗,联手运作,俨然把大盘蓝筹股当作小盘股狂炒;现在基金的实力已缩水三分之二,市场话语权大大降低,加上市场信心和资金不足,对大盘蓝筹股的分歧颇多,即使有发动“后5·30行情”之心,也无力可使。

      大盘蓝筹股缺乏优势。当时大盘蓝筹股不仅业绩优,而且基金均预测其未来三年仍将高增长;但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央企利润大幅下滑。当时大盘蓝筹股流通盘较小,今年由于大盘蓝筹股的巨量大小非解禁,新增基金不敢贸然介入。当时市场平均市盈率高达60至70倍,中小盘题材股市盈率多为80至100多倍,新蓝筹股发行价市盈率平均33倍;而现在市场平均市盈率仅16倍,中小盘题材股市盈率也就20至40倍,这样,12至15倍市盈率的大盘蓝筹股就缺乏估值优势,难以吸引资金炒作。

      两年前炒大盘蓝筹股时,中石油H股股价高达20元,三大银行H股股价也高达7—8元;但如今中石油、中石化、工行、建行、中行H股股价只相当于4.3元、3元、2.5元、3元、1.7元人民币,其A股股价却是10.6元、8.2元、3.7元、4.1元、3.4元,高出50%—100%,主力炒作时不免心虚,新增资金望而却步。

      投资者至今仍津津乐道并念念不忘的行情或是政策主导的“5·19”题材股行情,或是2007年上半年大盘股不动,中小盘股、中低价股大涨的“前5·30行情”,或是去年11月以来政府4万亿投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推动的中小盘题材股为主导的结构性牛市;而价值主导型行情从来就缺乏市场基础。一是因为大盘股受经济周期的制约,其业绩往往不可靠,魅力远不如中小盘成长股、题材股;二是因为大盘股一般不愿也无法送股;三是因为大盘股的分红回报率低;四是因为大盘股股性呆滞,差价难做;五是因为大盘股即便购并重组,也是越做越大,缺乏吸引力,而中小盘中低价股一旦重组购并,瞬间成为黑马,赚钱效应十分显著;六是因为大盘股上涨会快速拉升指数。故投资者不愿捧场。

      因此,在经济大牛市和股市大牛市到来之前,大盘蓝筹股只会出现间隙性补涨,“后5·30行情”只能如镜中花、水中月。至少在今年上半年,中小盘题材股主导的结构性牛市特征不可改变。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从经济数据看后市

      桂浩明

      宏观经济与金融数据的公布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对股市的走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里,我们不妨谈谈有关投资数据的问题以及它将会对股市带来什么。

      今年1—2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0276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为4486亿元,同比增长35.6%。另外,房地产开发投资2398亿元,同比增长1%。应该说,这组数据明显超出人们的预期。查阅一下那些研究机构先前对境内1—2月份投资数据的预测,一般都认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在8000亿元左右,和前年同期差不多。房地产开发投资只有1600亿元左右,明显负增长。现在看来,固定资产投资还是保持了很强的增长势头。

      仔细分析一下增长的具体情况,可以看出来自政府的投资增长得很快,去年11月份国家出台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其中的2300亿元要求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就投出去。相关信息显示,这部分投资大多在今年年初得到了落实,这部分投资的急剧扩大显然成为拉动今年1—2月份投资的最重要力量之一。此外,国有企业的投资规模在大幅增加,今年1—2月份的增速为35.6%,高出去年平均水平约9.1个百分点。由于中央投资、国企投资增长得很快,导致铁路、农业、建材、有色金属等行业的投资增长得很快,增幅分别达到210.1%、100.3%、58.7%和47.2%。这表明国家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出台是非常及时的,对于改变经济运行的轨迹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有人怀疑,现在的固定资产投资这么大,主要是政府在干。如果没有民间投资跟上,投资高峰期过后,还是会下来的。这样的判断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由于政府投资还只是开始,加上现在资金供应宽裕,这种较大的投资规模无疑能延续一段时间。随着基础建设的大规模进行,必然会对制造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时滞,民间投资也会跟上的,投资的效益会慢慢体现出来。人们本来预测房地产开发投资今年1—2月份会明显负增长,实际情况是仍然保持了正增长,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国家大规模投资规划的明确,对于房地产行业也产生了某种拉动作用。根据经验,投资增速达到25%的水平时,GDP增速一般也能达到8%以上。所以,从1—2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大致可以推测出,只要政策不出现大的变动,全年的投资规模基本可以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实现GDP增长8%的目标是有较充分的保证的。

      这样的宏观经济预测对股市有什么具体影响呢?这样的数据可以改变人们对未来的预期,特别是强化对于保八的信心,这有利于股市投资者看好后市。现在沪深股市处于震荡调整中,上行阻力很大,原因之一在于有不少投资者对于宏观经济的运行仍缺乏信心。如果这个问题能够有所改变,至少股市的中期走势会比较明朗,行情的向上态势也较容易得到确认。当然,预测性的观点在市场上有不同的看法,但在积极的数据越来越多、向好的预测也越来越有依据的情况下,市场的看法是会改变的。人们如果对股市行情还有所期待的话,这就是一个理由。(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后一轮“复苏行情”更有可为

      陆水旗(阿琪)

      去年11月以来利好政策推出的数量与频率是历史上最多的,投资者由此享受了太多的由政策赋予的市场红利,“吃惯了政策红利”的心态导致投资者形成了过高的市场预期。

      目前的经济形势看似模糊,其实很清晰,即宏观热、微观冷。这很正常,宏观刺激政策落实到微观层面并取得成效有一个3至6个月的时滞,即从第二季度开始,微观数据自然会逐渐好起来。此前的系列政策已开始产生成效,在货币大投放之后,也需要防备以后可能出现的通胀或滞胀。相信等到3、4月份的行情对年报与一季报的风险消化完毕,等到5月份经济与公司盈利数据确认了“一季度是拐点”时,行情自然会云开见日。

      近期投资者可能忽视了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即花旗银行1、2月份盈利120亿美元的消息,海外股市似乎看见了光明,行情立即否极泰来,惹得国际油价也出现大涨。从消息的性质与等级说,花旗银行盈利对全球金融市场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海外市场如果能逐步稳定,必然使得中国经济与A股市场在第二季度“提前复苏”更有希望。

      后一轮行情将是“复苏性行情”,但我们需要认清的是,在即使复苏还不可能迅猛增长的经济背景下,在去年年末以来市场流动性已持续积淀的现状下,第二季度的经济与公司盈利即使发出复苏的信号,后一轮名为“复苏”的行情仍会充满流动性驱动的痕迹。主要原因是,由于实体资本出于对外需和内需的忧虑,尤其是在不少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继续投资实业的意愿不强,促使大量实体资本外溢到资本市场。这种现象早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A股市场上就曾经出现过,虽然现在的中国经济、股市和外界的关联性与10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未来“复苏”名义下流动性驱动的行情的力度与广度可能难以与10年前相比拟,但A股市场的政策背景没变,资本流向股市逐利的本性没变,“一枝独秀”的格局没变。与10年前相比,政策多、题材多、资金多、业绩少的“三多一少”的市场特征也没变。

      经过1、2月份流动性大释放的激情演绎之后,目前行情正在流动性的激情与基本面的理性之间摇摆。可以预期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震荡之后,在激情与理性的博弈中最后胜出的必然是激情。原因很简单:1、在A股市场单边做多机制下,理性能防御但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收益,这有违资本逐利的本意;2、如果跳过本次全球经济衰退的危机,两三年后回过头看,2000点附近的A股市场必然充满了战略性机会。事实上,大多数流入股市的产业资本都是这样认为的。因此可以相信,在今年“N”形的行情架构中,第二轮打着“复苏”旗号的上涨行情更有可为。(本文作者为上海证券通首席分析师)

      A股独跌意在箱体整理

      王利敏

      本周周边股市全线大涨,唯独A股市场下跌,让投资者极为困惑:是主力利用周边市场回暖之际加紧派发,行情已结束?还是A股市场正在按照原有的节奏持续调整,以便后市再度向上?笔者的观点倾向于后者。

      仔细观察盘面,就会发现近期市场重现箱体震荡走势,颇有规律的箱体走势居然连美股走势都未能左右,本周三和周五传来隔夜美股暴涨的消息后,A股市场居然仍高开低走,在全球股市涨声一片的情况下,A股市场竟然我行我素,全不理会。可见箱体走势已成为近期的主基调,后市将如何演绎呢?

      自1664点反弹以来曾出现过箱体走势,大盘从1664点一口气冲高到2050点后,随之回调到1838点,再度上攻至2100点后,再回落,到1814点后又上行,由此构成从1800点到2050点的大箱体整理走势。

      最近的新箱体则是大盘上攻2402点回调后逐渐形成的,大盘下探到2037点后强劲反弹,摸高至2241点后再回落,形成箱体雏形,即2050点到2250点的新箱体。人们注意到,自2402点回调后,市场一度失去了方向,甚至担心会考验1664点。但大盘缩量回落到2037点后神奇止跌,次日突然拉出巨阳。当市场普遍认为大盘将再度上攻2402点,至少回补2316点到2295点的缺口时,次日大盘仅仅上摸了2241点就掉头向下,本周则两次在2080点上方绝地反击。

      耐人寻味的是,本周三绝大多数投资者都认为A股市场很可能借周边股市绝地反弹的良机登上2200点高地甚至突破2250点箱体顶部,但大盘摸高2203点后便一路低走。

      如果用箱体理论来分析1664点以来的走势,许多问题都可迎刃而解。第一,前期大盘为何在周边股市风雨飘摇之际能够牢牢守住2050点,原因是经过前期历时10周的1800点到2050点的箱体整理后,原来的箱顶已变成了如今的箱底;第二,虽然本周周边股市大涨,A股市场就是涨不上去,是因为大盘一大涨就碰到箱顶,自然会冲高回落。这就让人们恍然大悟,为何近来大盘每每拉出大阳线,次日便会冲高回落;当大盘出现大阴线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次日将大幅下跌,结果却迎来了绝地反击。原因就在于连续大涨就碰到了箱顶,连续回落就碰到了箱底。

      前一个箱体整理让大盘上了一个台阶,这是否意味着新箱体整理的结果也会让大盘再上一个台阶?笔者认为,从纯技术面看,答案是肯定的。以均线为例,春节前在冲击前箱体时,虽然5日、10日、20日均线屡次被多方攻占,但60日、90日、120日等中长期均线先后在箱顶附近压住大盘,所以屡攻不上。目前虽然短期均线(尤其是20日均线)不时干扰着大盘,但中长期均线却在支撑着大盘上行。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只要没有特大的利空,大盘向上突破的大趋势是明确的;二是尚未突破箱体之前,高抛低吸是最佳的操作策略。(本文作者为知名市场分析师)

      再谈美股与A股

      文兴

      上周笔者重点谈了美股与A股,并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股市为什么比美国股市强呢?同时也给喜欢盯着美股的朋友提个醒,美国股市已持续下跌,由于美股双向操作的特点,道指完全有可能一天回升几百点。果不其然,笔者话音未落,美股真的出现大涨。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3月10日美国股市的走势,那天美股暴涨近6%,评论者的说法是“由于花旗集团今年前两个月实现盈利的消息以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乐观讲话提振了市场情绪”。请注意,大涨的原因是两个:一个是上市企业出现盈利;二是美联储主席“乐观”的讲话。这些原因,我们A股市场上少吗?我国的一些银行早就公布了预盈的消息,如浦发银行,有关领导的信心喊话也犹在耳边,这些人们都很熟悉。投资者缺乏信心吗?我们早已经认识到,美国的金融系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造成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而中国的金融系统不存在什么问题,实体经济暂时出现的困难并不是中国金融系统带来的,实体经济面临的问题只是产能过剩。

      比较A股市场与美国股市的走势,可以得出一个结论——A股市场的走势已经领先于美国股市,美股的周线类似于A股市场2008年11月中旬面临的情况。如此看来,A股与美股之间的时间差有4个多月。

      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两会山东团讨论时有一段“插话”颇有意思,当时他打断了青岛啤酒老总的发言:“您说受美国‘两房’倒闭的影响,咱们的金融受了内伤,我看这么说是不准确的。当然,您说的,在全球经济条件下,我们难以独善其身,要有忧患意识,我是赞同的,但对金融危机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他强调说:“迄今为止,中央都是说,外国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金融机构没有构成直接冲击。关于金融机构,我们是比较有底气的。经过我们的金融改革,我们的金融体系是相当稳定的,这是我们的信心之源啊!”

      笔者对此非常赞同,我们的信心是建立在基本面上的,是有信心之源的。进而可以推论A股市场已经领先于美国股市。不信?请看几个月后吧。(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