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常常认为赚钱的基金就是好基金,其实不然,我们评价一只基金是好的投资品种,不是看短期持有它是否获利,因为短期可能是基金经理的运气使然;而是看它长期保持相对领先地位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会涉及产品设计、基金经理选股或是选券能力、基金公司投研力量、管理层、公司制度文化等等内部和外部的因素。关注后者,我们常常可以获得长期稳健的回报,而注重前者可能会导致我们在它最热的时候介入,在它最萧条的时候卖出。因此,投资者如何面对手中认为比较好的基金?我们觉得需要解决两个实际问题,首先是你的评价标准是否公允?其次是什么情况下应该增持、减持?
基金长期业绩表现驱动力
我们观察到,影响基金长期业绩表现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产品设计因素和基金经理自身的投资管理能力。以股票型基金为例,首先,产品设计使得基金经理只能按照既定的投资方针实施投资计划,基金经理犹如“戴着镣铐跳舞”,产品设计的原因可能会制约基金经理自身管理能力的发挥,这一类基金特别突出的是行业基金和指数基金。国内并没有标准的行业基金,但是存在一些行业集中度很高的基金、或是专门投资于一类行业的基金,如泰达荷银成长、周期、稳定等;万家公用事业;摩根士丹利华鑫基础行业等,他们往往在某个特定的市场环境下表现与众不同。其次,国内大部分基金在产品设计方面给基金经理的自由度较大,这点主要体现在行业以及个股的选择上,基金长期的业绩表现也代表了基金经理选股和选行业的能力。此外,晨星在评价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时也考虑基金经理对策略的执行程度。如果把投资比作一项体育竞技项目,基金业绩能够长期保持稳健的因素一定和基金的投资策略、投研过程和基金经理的执行力有关,费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投资者应该试图寻找投资理念清晰、同时敢于坚持自身投资原则的基金经理,而不是那种在投资过程中容易受外界干扰、对自身投资理念缺乏信心的基金经理。
增持、减持的合理理由
投资者通过增持、减持等方式主动改变基金的配置应应注意以下几点:
投资目标发生改变:如果投资者由于投资期限的改变、或是对市场预期发生变化而需要调整股票或债券的资产配置时,不妨通过调整股票型基金或债券型基金的比例来实现投资目标。调整时需要注意技巧,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如果调整不是很急切,投资者可以通过配置将来的新增资金来达到调整的目的。如用新增资金买入较多的需要增加的资产类别,同时减少或是不买那些需要降低比重的资产类别,这样就可以避免直接卖出要降低比重的资产类别来买入要增加的资产类别而发生的相关成本。
基金基本面发生改变:基金发生了基本面的变化,如基金经理变更、投资风格发生变化也是投资者选择减持或赎回的合理理由。假如你购买一只小盘价值型基金是为了获得小盘价值型股票较高的收益率。但基金经理开始购买大盘成长型股票可能会给你的组合带来困扰,你可以通过卖出基金恢复原有组合的投资风格。
重新寻求平衡:即使你的投资目标依旧而且资产配置计划也没有改变,但有时候还是需要对投资组合略作调整以坚持投资的初衷。例如,你的股票基金在既定年度内整体表现不佳,那么需要卖掉其中业绩落后的基金以重新寻求平衡。又如,设定组合中股票资产表现勇猛,使得股票资产比重迅速上升,远远偏离了资产配置目标。这个时候你也需要做再平衡,或者适当把一部分股票型基金转成其他股票资产较低的品种,或者在追加投资金额时投资在风险收益特征较低的基金上。
业绩表现不符合预期:有时候,基金表现好得出乎意料,也要考虑将其卖掉、落袋为安。因为过高的业绩背后往往也隐藏了较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