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按其经济学理论依据,一般可以分成三大学派,这三大学派在历史上曾经针锋相对。首先是凯恩斯主义,提倡政府干预政策,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措施,亦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通过增加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这种理论相信,随着经济复苏,税收收入又将上升,而政府开支则将回落,令财政状况重返盈余。
第二种是由弗里德曼提出的货币主义。该理论认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是管理宏观经济的关键所在,央行应当把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控制在既适度又稳定的水平上,以确保价格平稳,避免通胀或者通缩问题的出现。第三种是奥地利经济学派,认为经济周期虽然会造成社会成本,但却是自由市场的必要成本,政府试图限制经济危机影响的干预措施,则会削弱能够最有效分配资源的价格机制。
从目前来看,大部分欧美国家的措施可以看作是前两种理论的集合。在财政方面,多国已宣布大规模的政府投资项目及暂时性的税收减免;在货币方面,欧美央行近期大幅减息,并向金融体系提供大量流动资金。这一切的目的,是要避免通缩,令经济复苏到供需平衡,并保持稳定且小幅的价格通胀。唯有德国政府仍坚持奥地利学派的“不作为”理论,并批评其他欧洲国家执行凯恩斯主义政策,不仅无法实现刺激需求的目的,而且还将造成赤字负担等长期后果。
摩根资产管理认为,虽然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需要时间方能奏效,并确有可能在部分地区造成未来通胀升高的风险,但从目前来看,通缩的危险似乎更加急迫。因为这将打击个人消费、企业投资以及信贷增长,并拖累欧美经济陷入痛苦的大萧条。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三大学派的理论又能说明哪些投资机会?假如经济陷入持续通缩,则传统的政府债券可代表价值,现金亦能在通缩环境中带来实质回报;假如政府和央行的干预政策发挥作用,环球经济在今年底或者2010年开始复苏,则股票将创造良好的实质回报;假如这些措施导致持续通胀,则股票的表现将跑赢债券;但假如通胀升至过高,股票的实质回报又可能会受到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