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2009 3 1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3版:公司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3版:公司调查
    三安光电 :光与电的跃动和迷蒙
    三安光电立志做大
    LED和聚光太阳能产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三安光电 :光与电的跃动和迷蒙
    2009年03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见习记者 彭飞 厦门报道
      办公楼后的太阳能聚光系统
      三安集团办公大楼
      郭晨凯 制图
      资本市场从不缺少神奇。

      从成功借壳登陆资本市场到实现摘帽,再到定向增发做大主业,三安光电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迎来了自己的“三级跳”。

      从二级市场上的反应来看,三安光电也着实赚足了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的眼球。其股价在从去年11月7日的5.89元一举冲上今年3月13日创历史新高的21.67元的同时,也给投资者描绘出了一幅聚光太阳能电池的美好蓝图。

      LED和聚光太阳能电池的前景究竟如何?三安光电的业绩能否支撑股票当前较高的市盈率?

      ⊙本报见习记者 彭飞 厦门报道

      一年之内“三级跳”

      从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往吕岭路方向行车不到10分钟,就可远远望见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的办公楼和楼顶“三安集团”的巨大字样,与隔壁的厦门软件园二期仅仅一条马路之隔。

      让人颇为意外的是,三安光电的规模与此前记者想像中的颇有不同,包括办公楼和一栋两层高的厂房在内,整个园区只有5万平方米,工人仅300人左右。

      公司董事长林秀成由于平日极少在媒体前公开露面,因而在当地媒体记者的眼中,三安光电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这可能与安溪民营企业家一贯的行事风格有关”,一位安溪籍的当地媒体记者分析说。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市场上风光无限的三安光电登陆资本市场尚不足一年的时间。2007年10月,福建三安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司法拍卖程序,出资1678.1万元获得S*ST天颐45.43%的股权,成为后者的控股股东;2008年上半年,S*ST天颐向三安集团的下属子公司厦门三安电子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三安电子涉及研发、生产和销售发光二极管(LED)外延片及销售相关的资产。实施资产重组后,6月底,原天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名称变更为“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也因此“麻雀变凤凰”,从原先的亏损7039万元摇身一变成为主营业务为LED外延片及芯片(处于LED产业链中上游)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福建三安集团在进行重组时还做出业绩承诺,200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不低于12181.47 万元,2010年不低于1.5亿元。重组完成后,若公司每年实现的净利润低于上述承诺额,三安集团将用现金补足差额部分。

      今年1月底,ST三安发布年报以净赚5200万元实现了华丽蜕变,并如愿摘帽变身为三安光电。

      此后不到一个月,三安光电再次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助力公司发展。三安光电2月23日发布公告称,拟发行不超过5000万股,且不低于2000万股股份,募集资金净额不超过8亿元,用于公司全资子公司天津三安光电有限公司的LED(半导体固体发光二极管)产业化项目。此次募集资金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募集资金不足部分,公司将以自有资金或通过银行贷款解决。在3月16日的三安光电2008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这一议案获得审议通过。

      至此,三安光电完成了自己在资本市场上的“三级跳”。

      100倍市盈率之惑

      今年1月底,三安光电摘帽后,就在二级市场上成为带领“摘帽”股猛涨的领头羊。3月13日,其股价冲高至涨停价21.67元,创下该股上市以来的新高。而从该股的K线图走势可以发现,自2008年11月7日的5.89元至3月13日的21.67元,三安光电股价翻了三倍多,堪称2008年资产重组股的典范。

      与此同时,三安光电的市盈率也达到了101倍。

      在二级市场风光无限的背后,有投资者表示了自己的担忧,该公司主营的LED项目具备节能环保的题材,而聚光太阳能电池又具有新能源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正处于市场的热炒之中,所以股价一路攀高。那三安光电的未来发展前景到底如何?其业绩能否支撑股价持续走高?

      三安光电2008年年报显示,公司2008年实现营业收入2.13亿元,利润6197.53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05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842.28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28元,每股净资产1.95元。“三安光电2008年6月底才真正完成资产重组,因此其年报的数据并不能真正反映其盈利状况。”一位电子行业的分析师表示。

      三安光电董秘易声泽告诉上海证券报,公司LED的毛利率为41.28%,净利润率一般保持在20%以上,且市场每年都以30%-40%的速度在发展。此外,由于国内市场需求较大,公司的产品98%都是供给国内市场,出口量仅占2%,因此,公司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并不大。

      资料显示,三安光电目前已实现年产外延片45万片,芯片150亿粒的生产规模,占国内总产能的58%以上,居全国第一。而目前国内从事LED外延、芯片研发和生产的单位有30多家,封装企业约600家,LED应用产品与配套企业多达1700多家。在上市公司中,三安光电和士兰微位于该条产业链的中上游,占据了行业70%左右的利润,但41.28%毛利率并不是行业最高的。

      记者注意到,三安光电2008年年报披露,三安光电2008年半成品1112万元,库存商品为5565万元,存货1.16亿元,占存货47.9%。此外,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08年三季度末的33%提升到年末的约44%,且账上货币资金仅为1.09亿元,其短期负债高达1.98亿元,长期负债1亿元。

      在三安光电《关于公司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中提到,公司资产负债率44.12%,负债结构合理,不存在通过本次发行大量增加负债的情况,也不存在负债比例过低,财务成本不合理的情况。

      对此,有分析师认为,三安光电财务状况并不乐观,1.41亿元应收账款回收率将会对公司财务状况造成重大影响。另外,由于公司的投资资金将主要来自银行贷款的循环投入,虽然公司目前得到的授信额度总计约5亿元左右,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从银行持续获取贷款的能力也将对公司产生影响。

      而厦门明达光电董事长童胜男的看法是,内地企业资产负债率40%左右还算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最关键的是看产品的前景。明达光电2004年进入厦门,是台湾第一家到厦门投资LED的企业,在厦门的主营业务是照明领域。

      据记者了解,产能不足仍是困扰三安光电的最大问题,因此2009年公司的首要任务是扩充天津生产基地。

      在3月16日的股东大会上,三安光电董事长林秀成表示,当前厦门公司的MOCVD设备达到了17台,开工率达到90%以上,而天津公司预计投入的MOCVD设备是20台,预计年底左右建成,最迟明年1月份投产,产量至少是厦门公司的150%。

      至于为何会选择天津,林秀成表示,首先是出于市场考虑,厦门厂的主攻客户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其中珠三角占60%份额,长三角占30%的份额,北方市场和西南市场只有10%。天津的LED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不算周边辐射,仅天津本市未来两三内的夜景工程市场就有3-5亿。其次,天津厂所在的园区受到国家的政策扶持,有土地和税收的优惠。

      林秀成还表示,公司明后年还会选择第三个甚至第四个投资地。

      对于市场上关于估值的质疑,福建三安集团的一位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者既然选择买我们的股票,应该是看到了我们的成长性,觉得我们未来的发展会不错。因为买股票不是买现在,是买未来的成长性发展性,他们还是看好我们这个企业的。特别是有很多股民和机构到我们公司来调研,看到了我们的实际发展情况,认为我们将来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发展。”

      LED的应用前景

      记者注意到,三安光电之所以如此受到资金的宠爱,股价在二级市场上一路攀高,一是因为该公司主营的LED项目具备节能环保的题材,二是市场憧憬的聚光太阳能电池,而这两个概念都正处于市场的热炒之中。

      LED是发光二极管的缩写,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其上游为衬底和外延,中游为LED芯片设计加工,下游为封装及应用。我国LED产品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照明、背光源、显示屏及信号指示等领域。

      长城证券分析师岳雄伟的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LED显示屏市场达2500亿元,我国占100亿元的市场份额。2008年至2011年间全球彩屏产值增幅将达60%,初步预计我国2009年LED显示屏市场增速约为20%至30%。

      近两年,背光源应用将成为LED的主要成长动力,苹果公司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全部机器都将采用LED背光源;宏基也称2009年前14.1寸以下产品均采用LED背光;戴尔在去年9月宣布一年内旗下主流NB都采用LED背光技术,预计2009年底前将有80%采用LED背光,2010年达到100%。因此,岳雄伟预计2009年LED在笔记本中的渗透率将由今年的10%提高到29.8%,而2010 年则快速提升至60.3%。

      此外,岳雄伟还认为,由于LED灯泡售价仍然较高,目前还无法普及一般照明市场,但2009年全球LED路灯出货将迅速攀升,全球渗透率有望超过1%,从2008年的90万盏提高到2009年的210万盏。其中我国将新添100万盏LED路灯,每盏路灯需要LED约100-200颗,价格在3500-5000 元。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每年LED路灯市场需求将有几十亿元的规模。

      厦门明达光电董事长童胜男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LED的发展速度还是非常快的,按应用领域划分,增长速度有的在10%至20%,有的在30%至40%。2004年他刚来厦门投资时,100个人中有90个人还不知道LED为何物,4年后,LED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业内人士认为,三安光电在股改时敢于作出业绩承诺的原因,在于公司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揭开的LED应用中尝到了甜头,接下来还有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广州亚运会和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国际赛事,此外,国家扶持的“LED道路照明计划”的实施及各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厂家宣布背光源陆续将由LED取代,将对LED产业及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目前LED的推广和发展严重依赖于政府的政策支持,政策的推广力度几乎可以决定该行业的发展前景,因此,该项技术在市政设施领域有集中推广的现象。

      厦门是国家首批设立的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之一,在厦门业内一直流传着一个观点,“厦门在用整个城市的夜景工程在为LED作宣传。”

      马承柏,同时身兼福建省光电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和厦门市光电子行业协会秘书长,他向上海证券报表示,目前国际上对光电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它的涵盖面太广。

      马承柏表示,LED真正最大的应用领域还是在民用市场,但这中间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其中首先要过的是技术关和成本关。

      他指着自己办公室的LED灯管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像这样一个12瓦的灯管,市面价值达到300多元,一个同样12瓦的日光灯,市面价值则只有10多元,“LED向民用领域推广并没有那么快,这涉及产品的性价比、成熟度以及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等很多因素。”

      他说,当前,全球60%以上的市场还是以白炽灯为主,节能灯在国家政策扶持下,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推广,也才占到20%的市场份额。

      马承柏还表示,LED的照明市场非常大,而且发展速度也非常快,在3、4年前,传统照明企业根本不认可LED照明灯,认为价格贵、成本高不说,性能上也不十分稳定,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也开始投身LED,两头发展。

      对于光电行业在市场上受到追捧的现象,马承柏表现得十分谨慎,他说:“我个人认为,LED行业未来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前景值得期待,但对于目前来说,炒得有点过热了。”

      憧憬聚光太阳能电池

      支撑三安光电股价一路上涨的,除了LED概念,就是市场上憧憬的聚光太阳能电池概念。

      东方证券一位分析师告诉记者,他最近一直在关注三安光电,在他看来,市场上关于LED概念的炒作已经饱和了,真正支持三安光电股价继续走高的其实是聚光太阳能电池概念。

      “如果市场上关于聚光太阳能电池的憧憬真能实现,那三安光电的股价则还有1倍的上涨空间,反之,如果仅仅只是炒作LED的概念,则目前的估值偏高,一旦市场达不到预期目标,对股价影响会比较大”,该分析师坦诚。

      记者注意到,包括海通证券、长城证券、凯基证券等在内的多家机构都对三安光电的聚光太阳能电池前景看好。

      长城证券分析师岳雄伟认为,GaAs聚光型太阳能电池被称作第三代太阳能电池。与已广为市场所知的硅太阳能电池相比,其光电转换效率的理论上限是95%,而后者仅为17%左右——相同面积、聚光效率为500倍的GaAs太阳能电池,发光效率可提高约1000倍,适合于工业发电厂采用。

      凯基证券表示,目前三安光电架设在厂区试运行的聚光系统,转换率约25%左右,采用500倍聚光。

      海通证券对三安光电的一份深度研究报告也认为,尽管市场对于三安光电的太阳能产品一直比较悲观和疑惑,但由于公司的MOVCD设备和芯片生产线既可以生产LED,又可以生产多结太阳能电池,因此,在民用太阳能领域的扩张并不是主业的分散,而是产业链的自然延伸。

      在3月16日的2008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聚光太阳能电池也成为机构和股东关注的焦点。

      公司董事长林秀成表示,公司研发的第一代聚光系统采用300倍聚光,而目前架设在厂区的是第二代,采用500倍聚光,目前可供整个园区使用,如果要实现产业化,需采用800倍聚光,也就是第三代,经过多年的研发,公司在技术上已没有问题。

      对于公司目前在聚光太阳能电池方面有哪些客户,是否有稳定的订单的问题,林秀成表示,关于客户,有几个地方正在谈,但目前还没最终确定。

      “市场的推广需要多久,5至10年不好说,但肯定是一步步往前走的,目前还没有做到的事情,我也不好多讲。”林秀成表示。

      长城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从具体收入构成来看,三安光电的白光LED收入占比约为30%,RBG LED(主要用于显示屏、交通灯等)占比20%至30%、单色光LED收入占比约25%左右,而太阳能电池收入约占10%。2009年太阳能电池业务的收入将超过2008年。

      记者从林秀成那里得到的数据是,2008年,公司在聚光太阳能电池方面的收入是3000多万元。

      福建省光电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厦门市光电子行业协会秘书长马承柏告诉上海证券报,太阳能技术的演变大概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是以硅为代表,目前占全球市场的85%至90%,第二代是薄膜太阳能,占全球市场的5%至10%,第三代就是聚光太阳能,也叫35族化合物,它的优点是转换率高,正常可达到20%以上,如果加上聚光镜,可达到30%以上,但成本非常高,目前仅仅应用于航天等少数领域。

      他说,以发1度电计算,用硅太阳能的成本是4元左右,煤电成本是0.3元左右,水电成本最低,为0.2元,而聚光太阳能成本非常高,用他的说法就是,还是一个未知数。

      马承柏认为,虽然聚光太阳能的优点很明显,但应用前景目前尚不明朗。

      明达光电董事长童胜男直言:“目前的转换率一般不到20%,无法量产,预计3至5年后可达到30%至40%。如果说LED还处于‘中学’阶段的话,那聚光太阳能尚处于‘小学’阶段。”

      连续3天的采访,记者虽不能对LED和聚光太阳能电池的前景有一个直观和清晰的认识,但综合各方的观点,记者归纳了一下,那就是LED未来应用前景看好,但市场最大的民用领域推广尚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聚光太阳能虽然优点明显,但价格昂贵,当前应用领域十分有限,未来发展前景尚不清晰。

      当然,从循环经济和新能源的角度来看,人们也希望这一天早日来到。因此,市场上有着太多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