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2009 3 1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直面三大疑问 A股继续“孤独求稳”
    蓄势整理后向上突破可能性大
    仍将延续箱体震荡
    金融地产领衔复苏预期
    三大区域概念在PK
    波动行情中防御为上
    今日视频·在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金融地产领衔复苏预期
    2009年03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德良
      ⊙张德良

      

      各种因素对A股的支撑力在持续下降,指数重心会下移很正常。然而,长期拐点已经形成的背景下,未来一段时间里的区域震荡,意味着新一轮机会的酝酿,而且启动下一轮行情的将会是“经济复苏行情”。站在积极主动的投资策略上,应该积极关注一批潜力品种。

      

      “破位”意味着机会

      观察上证指数的运行趋势,很明显,目前受到1664点以来的次级上升趋势线的支持,即2008年12月31日的低点1814开始的趋势线,此后持续有过三次支持着指数,依次是1861点、2037点以及上周四所探2086点。目前市场依然受到该上升趋势线的支持,维持趋势个股活跃成为近期重要特点。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如果短时间内对一条趋势线持续反复受到考验,其支撑效果会持续下降,最终出现“破位”的概率就会持续加大,而且近期各种因素对A股的支撑力也在持续下降。

      首先是支撑市场信心的消息将渐渐淡化,不利消息反而有可能接连出现。如近期公布的2月出口数据,当月出口增长-25.6%,特别是前期增速基本稳住的低端制造业,如鞋类服装等也再次出现明显回落。这种第二轮回落与海外股市第二轮杀跌基本上是同步的。还有国内CPI、PPI的负增长,进一步加大的宏观经济转入通缩的预期。从宏观经济研究角度上说,第一、二季度的经济数据应该是悲观的。乐观观点认为这也是谷底状态的表观现象而已。当然这只是猜测,但从目前可预见的时间内,还难于让人乐观。

      与此同时,持续四个月上涨后的A股正好转入调整期。调整期的市场心态是复杂,而且对当期的信息往往会有剧烈反应。与此同时,与A股估值因素直接相关的2008年业绩也将于近期集中公布,而且一季度即将过去,一季度的业绩情况也会通过各研究机构而逐步明朗。可以预期,业绩增长难于让人乐观。值得注意的事实是,虽然与历史高位相比,当前A股估值水平并不高,但与外围市场相比较,依然处于高端位置,平均市盈率步入20倍以上,中短期内还缺乏足够吸引力。此外,根据笔者一直跟踪的长期MACD指标信号,去年10月28日见底1624点的时间周期与历史平均下跌周期接近,时间对称分析,最后确认新一轮方向(转势向上的概率大于转势向下)的时间大约需要7个月左右,也就是说,5月将是最值得关注的敏感月。当然,这是一种常态的市场趋势,如是更为复杂的演变则是后话。

      综合而言,中短期内大盘将陷入一轮相对复杂的区域震荡,2000-2300点已支持了一段时间,伴随成交量的持续萎缩,信心渐渐下降,上证指数就会选择1800-2000点的区域震荡,但上证指数再破1664点的概率甚微。正是基于这种长期拐点已经形成的判断,所以这种指数“破位”就意味着机会的再次出现。

      

      关注经济复苏概念

      未来一段时间里的区域震荡,意味着新一轮机会的酝酿。站在积极主动的投资策略上,应该积极关注一批潜力品种而不是简单的回避市场。从投资逻辑上分析,启动下一轮行情的将会是“经济复苏行情”。与经济复苏关系最为密切的群体就是大盘蓝筹股,这也与市场运行一般规律相吻合——新一轮行情的热点品种通常是上一轮行情不被市场所关注的群体。大家都知道,大盘蓝筹股恰好是本轮行情表现最为滞后的群体。

      在大盘蓝筹股中,弹性较大的当然是资源型品种。但短期内观察商品市场的表现,它们还看不到明确向好迹象。像金属、有色金属类的资源型品种依然处于新一轮库存化过程中,估计在中短期内将维持区域震荡,建立新的上升趋势需要时间。不过,在大盘蓝筹股中的金融地产有望形成机会。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它们均直接受益于刺激内需政策。

      一是银行股的业绩增长趋于明确。我国的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较好,并没有受到外围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在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政策投资力度持续强化的背景下,银行的信贷增长出现快速增长,而且这种信贷规模的快速增长已抵存贷息差缩小,不良信贷现象也不会在年内暴露,因此,银行股将成为今年业绩增长较为确定的群体。在市场表现上看,与控股股东可能变更的重组题材更受市场肯定,如深发展、浦发银行等。在业绩增长受市场怀疑的时候,题材的效用就会明显放大。相对而言,中小银行的弹性较好。全流通后的招商银行则成为市场信心的重要指标。像工行、建行之类的大银行,更多的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至少在中短期内还不会成为主力型品种。

      二是房地产的刚性需求正在持续上升。房地产市场同样得到各地政策的扶持,平稳健康发展的基调下,刚性消费需求开始显现,近月交易量持续上升并趋于活跃,虽然价格可能还会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但交易量上升起决定性作用。在房地产板块中,表现最强的是中小板上市的滨江集团,在行业步入调整期上市的地产股,股价持续大幅下跌后,最近半年稳步上扬,成为少数创出上市以来新高(复权)的品种,这种效应值得持续关注。接着是一批重组类地产股,如去年下半年完成重组转型的世荣兆业,年初至今受重组传闻刺激的珠江控股,还有近期被中国宝安举牌的深鸿基。此外,从行业发展趋势看,重组整合将会是今年房地产业的重头戏,一批央企类地产企业如招商地产、中航地产、华侨城、中粮地产等的进一步整合,还有像首开股份、深长城、深振业、沙河股份等的重组预期都是值得期待的。换言之,在看到房地产行业景气上升的曙光之前,往往是众多房地产企业最为困难的时候,重组整合正当其时。

      三是保险类品种也出现成长拐点。如中国平安,近日公布的1-2月保费收入数据超出市场预期,旗下人寿、财保、健康保险及养老保险1-2月份的保费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37.09%。估值比较看,中国平安已从上市初期的持续高估转入目前的合理偏低区域。对于一家持续成长空间巨大的保险业优势企业来说,策略性关注正是时候。在三家保险股中,中国平安的权益类资产与所有者权益的比例最高,对股市的敏感度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