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2009 3 1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直面三大疑问 A股继续“孤独求稳”
    蓄势整理后向上突破可能性大
    仍将延续箱体震荡
    金融地产领衔复苏预期
    三大区域概念在PK
    波动行情中防御为上
    今日视频·在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直面三大疑问 A股继续“孤独求稳”
    2009年03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上海证券研究所 郭燕玲
      随着“两会”及经济数据密集期等信息因素的散去,A股市场的走势又开始让大家颇费思量。本周起市场已经将目光转向更具有参考意义的市场本身的影响因素了,其中主要包括对2008年大盘蓝筹股业绩的修正预期、海内外股票市场的估值比较以及在持续政策驱动下2009年第一季度业绩的预期等三个方面。

      ⊙上海证券研究所 郭燕玲

      

      银行股异军突起能否扛起权重股大旗

      本月将公布包括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在内的多家上市银行年报,市场期待骤升。作为目前市场权重影响力最大的行业,银行股的业绩表现对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银行股业绩左右A股估值水平;二是银行股走势对权重股的影响。

      银行类企业在2008年的经营环境与经济形势大致相反:年初为控制通胀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年末为经济刺激政策又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增加了信贷投放,在大部分行业第四季度面临经营困境时,银行业则是流动性重新充裕起来,反而面临较为有利的经营环境。如此推测,银行业在2008年尤其是在第四季度面临的经营压力要小于其他行业的总体水平。在2007年行业0.29元的平均每股收益基础上,券商分析师对该行业2008年的业绩持46%的同比增长预期,预计每股收益达到0.45元水平。同时,银行股10倍市盈率估值已经低于A股整体的16倍水平,在没有超预期的坏消息的预期下,银行股很难有大幅下跌的空间。因此,银行股的2008年年报数据会给予A股较强的支撑。

      而基于权重因素,市场对银行股异军突起后带动指数以及权重蓝筹股活跃抱有乐观预期。不过,我们认为,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银行股的一枝独秀能否带来权重股的百花齐放还是值得商榷的。

      

      海外市场反弹能否鼓舞A股人气

      美国、我国香港市场近期持续强劲反弹,但A股却没有出现跟随性的联动效应。这着实会让人有点气馁,同时也会让投资者产生另一种鼓舞人心的预期——海外市场的反弹会给A股带来新的做多动力。然而我们认为海外市场的反弹对鼓舞A股人气不存在整体性的影响。海外市场此次反弹基于的理由是短期严重超跌引起的技术反弹,以及花旗银行等业绩超预期好转引起的信心修复。而A股经过前期的行情后已经没有超跌的反弹动力。因此,海外市场的反弹更多的是滞后于A股,而不具有领先A股并进而刺激A股联动的作用。同时从估值比较来看,A股目前的市盈率水平仍高于港股等成熟市场,并不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海外市场转暖并不会给A股市场的春色带来多少暖意,A股仍需要等待自身的季风。

      

      先行指标回暖能否传导至企业微观

      刚刚公布的经济数据尽管并不乐观,但PMI、M2等先行指标则表现出转好的势头,经济似乎存在早于他国走好的迹象。但这些数据所具有的结构性特征使得我们很难给出对整体企业微观构成利好的判断。因为,PMI指数主要针对制造业的采购经理人进行采样,而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政府对制造业持续公布的刺激政策无疑给相关行业新增需求,因此采购经理人的信心恢复更多地基于政策推动的需求上升,并非反映企业经营效益转好的信号。从投资信贷结构看,政府投资占大头,民间投资意愿的低下也将制约经济活力的复苏。先行指标的回暖主要体现在政府投资驱动的领域,还不能够反映大部分企业的微观经营层面的情况,对此我们的预期是相对谨慎。因此,我们对上市公司2009年第一季度业绩的预期可能没有经济先行指标反映的那么乐观,对大多数行业和上市公司而言,2009年第一季度依然处于严峻的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