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储备糖(以下简称“国储糖”)是国家对糖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当市场食糖供过于求,糖价暴跌;以及市场供不应求,糖价暴涨时,国有企业与产区由于所处位置及本身利益的制约,就显得无能为力、无法应对。这时,国家收储可以有效调控市场食糖的供求平衡,从而起到保障市场供应,保持糖价平稳,保护工、农业生产与消费者的利益。近2年,国储糖调控的时效性、力度和效果得到了逐步的发挥。
随着今年2月18日,第二批30万吨食糖收储完成,国家目前还没有继续收储的计划出台,近2年国家收储了大约130万吨食糖(不含古巴进口食糖入库)。再从近期国内食糖市场的价格走势上看,收储起到了帮助托底价格、稳定市场的作用。
但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国储糖的数量正常约为100万吨左右,每年国产糖的数量约为900至1000万吨。国储糖的数量仅约为国产糖量的10%左右。因此,保证市场供应的任务主要还是落在国产糖身上,而不是国储糖。所以面对“后收储时代”的到来,对于未来市场价格的关注点,还是得回归产量与消费。
最近食糖价格的上涨,主线是由产区(广西)减产力度所致,从之前的760万吨到目前最新版本的730万吨,抛开减产数量不谈,减产的事实已经被市场所接受。提前收榨支撑了这个观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3日广西已有19家糖厂收榨,占全区产能的13%。根据糖厂收榨计划统计:预计3月收榨的糖厂(包括目前已收的)共48家,占全区产能的约48%,预计4月收榨的糖厂共37家,这部分糖厂产能占全区总产能的42.7%。糖厂的收榨时间主要集中在4月上、中旬,而大家最为关心的四大产糖市,也将在4月底前完成本榨季生产,其中崇左10至13家,来宾8至14家,南宁6至17家,柳州6至12家。
今年糖价的上涨与去年的幅度相当,但过程不同。去年糖价属于暴涨,在4000以上停留的时间不长,此后经历了长时间的单边下跌。今年的上涨不能用暴涨来形容,总体属于震荡上涨,价格在高位得到逐步支撑。所以这不能仅仅用资金炒作、消息炒作来判断了。产量的情况糖厂比我们清楚,现货背景的机构持仓早已是净多头寸,这里的内在因素值得我们思考。后期产量的不明确,可以说继续会支撑价格的高企,毕竟在收榨结束前,消费的旺季没有到来,市场的主要矛盾仍以产量为主。
虽然国家为了扩大内需,近期陆续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但金融危机给食糖消费带来的影响还是不能忽视的。根据中糖协3月5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本制糖期全国已累计销售食糖415.89万吨(上制糖期同期销售食糖506.18万吨),累计销糖率46.85%(上制糖期同期53.19%)。可以算出,截至2月底全国销糖率降低了6.34%,不难看出食糖消费降低是制约价格上涨的最好理由。同时,在外部经济环境不好的背景下,食糖价格的持续高位,对于食品生产企业的成本提出考验。食糖价格的上涨必将促使淀粉糖替代量的增加,据了解,目前有的碳酸饮料厂家已经开始使用果葡糖浆或者“0度”饮品(不用糖),因此后期需要密切注意消费趋势的变化。
到了消费旺季,如果没有销量的配合,市场不断上涨的价格恐难持续。正如在广西食糖交易会上,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处长赵丽华指出的:“目前糖价处于成本线附近,部分制糖企业开始出现惜售,可能也不是非常理性的行为,对后期过于乐观,或者说是对后市过分的炒作。”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后收储时代”,产量没有明朗前,糖价依旧会维持强势,3900的价格是不难见到的。再往后,随着榨季进入纯销售阶段,如果消费没有被带动起来,那么糖厂利用期货市场销售现货就是不错的选择了。(作者为金石期货高级分析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