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2009 3 1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期货
    去库存化如火如荼 棉价将迎“小阳春”?
    强化基础建设市场监督
    促进期货市场科学发展
    天胶缘何深陷盘局难突破
    白糖市场进入“后收储时代”
    多头步步紧逼 游资再度涌入白糖市场
    国际期货市场行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白糖市场进入“后收储时代”
    2009年03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特约撰稿 陈敏
      ⊙特约撰稿 陈敏

      

      国家储备糖(以下简称“国储糖”)是国家对糖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当市场食糖供过于求,糖价暴跌;以及市场供不应求,糖价暴涨时,国有企业与产区由于所处位置及本身利益的制约,就显得无能为力、无法应对。这时,国家收储可以有效调控市场食糖的供求平衡,从而起到保障市场供应,保持糖价平稳,保护工、农业生产与消费者的利益。近2年,国储糖调控的时效性、力度和效果得到了逐步的发挥。

      随着今年2月18日,第二批30万吨食糖收储完成,国家目前还没有继续收储的计划出台,近2年国家收储了大约130万吨食糖(不含古巴进口食糖入库)。再从近期国内食糖市场的价格走势上看,收储起到了帮助托底价格、稳定市场的作用。

      但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国储糖的数量正常约为100万吨左右,每年国产糖的数量约为900至1000万吨。国储糖的数量仅约为国产糖量的10%左右。因此,保证市场供应的任务主要还是落在国产糖身上,而不是国储糖。所以面对“后收储时代”的到来,对于未来市场价格的关注点,还是得回归产量与消费。

      最近食糖价格的上涨,主线是由产区(广西)减产力度所致,从之前的760万吨到目前最新版本的730万吨,抛开减产数量不谈,减产的事实已经被市场所接受。提前收榨支撑了这个观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3日广西已有19家糖厂收榨,占全区产能的13%。根据糖厂收榨计划统计:预计3月收榨的糖厂(包括目前已收的)共48家,占全区产能的约48%,预计4月收榨的糖厂共37家,这部分糖厂产能占全区总产能的42.7%。糖厂的收榨时间主要集中在4月上、中旬,而大家最为关心的四大产糖市,也将在4月底前完成本榨季生产,其中崇左10至13家,来宾8至14家,南宁6至17家,柳州6至12家。

      今年糖价的上涨与去年的幅度相当,但过程不同。去年糖价属于暴涨,在4000以上停留的时间不长,此后经历了长时间的单边下跌。今年的上涨不能用暴涨来形容,总体属于震荡上涨,价格在高位得到逐步支撑。所以这不能仅仅用资金炒作、消息炒作来判断了。产量的情况糖厂比我们清楚,现货背景的机构持仓早已是净多头寸,这里的内在因素值得我们思考。后期产量的不明确,可以说继续会支撑价格的高企,毕竟在收榨结束前,消费的旺季没有到来,市场的主要矛盾仍以产量为主。

      虽然国家为了扩大内需,近期陆续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但金融危机给食糖消费带来的影响还是不能忽视的。根据中糖协3月5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本制糖期全国已累计销售食糖415.89万吨(上制糖期同期销售食糖506.18万吨),累计销糖率46.85%(上制糖期同期53.19%)。可以算出,截至2月底全国销糖率降低了6.34%,不难看出食糖消费降低是制约价格上涨的最好理由。同时,在外部经济环境不好的背景下,食糖价格的持续高位,对于食品生产企业的成本提出考验。食糖价格的上涨必将促使淀粉糖替代量的增加,据了解,目前有的碳酸饮料厂家已经开始使用果葡糖浆或者“0度”饮品(不用糖),因此后期需要密切注意消费趋势的变化。

      到了消费旺季,如果没有销量的配合,市场不断上涨的价格恐难持续。正如在广西食糖交易会上,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处长赵丽华指出的:“目前糖价处于成本线附近,部分制糖企业开始出现惜售,可能也不是非常理性的行为,对后期过于乐观,或者说是对后市过分的炒作。”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后收储时代”,产量没有明朗前,糖价依旧会维持强势,3900的价格是不难见到的。再往后,随着榨季进入纯销售阶段,如果消费没有被带动起来,那么糖厂利用期货市场销售现货就是不错的选择了。(作者为金石期货高级分析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