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2009 3 1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期货
    去库存化如火如荼 棉价将迎“小阳春”?
    强化基础建设市场监督
    促进期货市场科学发展
    天胶缘何深陷盘局难突破
    白糖市场进入“后收储时代”
    多头步步紧逼 游资再度涌入白糖市场
    国际期货市场行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去库存化如火如荼 棉价将迎“小阳春”?
    2009年03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叶苗
      郭晨凯 制图
      ⊙本报记者 叶苗

      

      一度因为库存积压,资金紧张的棉花企业,最近的日子好过了一些。企业库存周期缩短、开工率大幅上升、成品库存周期有所降低,加之最近国家收储力度不小,可以说纺织企业的运营出现了一定的好转。在棉花行业的“小阳春”里,国家收储、棉花播种、棉花消费三者将演绎出怎样的后市,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业内人士表示,因企业忙于交储竞拍,造成有效供给资源相对紧张,导致了现货市场价格走势较强,未来三个月内棉花价格或将继续上涨。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国家收储结束后,如果没有新收储计划出台,加工流通企业势必大量抛售手上的现货资源,棉价也有大幅回落的可能。

      

      企业压力大为缓解

      由于全球生产、消费、贸易、投资等各个领域都受到了严重冲击,消费需求大幅下降,这对高度外向型的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而作为中国第二大类出口商品——纺织品和服装,也不可避免遭遇寒流。日前,金石期货组织了棉花调研小组,启动了为期两周的全国棉花产业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纺织企业分化日趋严重,其中竞争力较强的中大型纺织企业各项指标均比春节前有所好转。

      “去年个别纺织企业开工率甚至降到了50%以下,”金石期货棉花调研小组组长董淑志告诉记者,现在大企业的开工率大幅上升,开工率平均为92%,最低为70%,最高为100%,上升幅度估计在30%左右。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逆转呢?

      “有两个原因,其一为下游企业订单开始增加,消费需求有所回升;其二就是部分中小型纺织企业在春节后停产或者倒闭,让出了一部分市场份额。”董淑志表示,一些企业由于产品不具有竞争力、成品库存较高、资金短缺等原因而停产,而下游客户为国内品牌服装的纺织企业则订单不断,开工率也一直都是100%,说明纺织企业分化日趋严重。

      调查显示,棉花企业开工率有了较大幅度上升,成品库存周期有所下降,这大大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但资金依然十分紧张,因为货款回笼周期依然较长。由于新疆棉尚未大量入市,而优质的内地棉大量交储、进口棉配额有限,内地高等级棉花供应出现了短缺,纺织企业原料采购进度缓慢,现货价格稳中有升,其中2009年2月现货价格上涨了近700元/吨。

      “企业库存周期缩短了,”董淑志说,“受调查企业中的中大型纺企棉花原料库存平均为26.25天,最低为10天,最高为60天,相对以往这个数据也属于较低水平,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企业库存周期在缩短。”

      不过,尽管一些指标显示纺织企业运营出现了一定的好转,但绝大多数企业依然认为未来几个月全球纺织品消费难以乐观,特别是全球经济难以在短时间内触底回升,中国纺织品服装面临的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后市重点关注收储

      当前棉企最关心什么?答案集中在一点——收储。

      为了保护棉农利益、扶持棉花产业,稳定市场,国家启动了力度空前的收储政策,并调高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和出台了新疆棉移库补贴政策,众多涉棉企业感受到了实惠。“由于棉花消费大幅萎缩,导致了棉花供应过剩而到直接引发棉价暴跌,严重亏损的加工流通企业在盼到了国家高价收储后,深切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影响力。”董淑志说。

      据了解,中储棉第三批次收储3月13日成交23400吨,其中新疆棉成交7600吨,内地棉成交15800吨。截至13日,第三批收储已累计有效成交1268150吨。自2008年度收储开始以来,目前内地已累计完成收储计划1138950吨,新疆累计完成1348300吨。

      收储对于后市到底意味着什么?多空双方各自的观点都有着各自的理由和论据,其作用可能是把双刃剑。

      乐观一方认为,目前,因为企业忙于交储竞拍造成有效供给资源相对紧张,从而导致了现货市场价格走势较强,加之纺织企业开工率上升、棉花需求有所回暖,这使得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未来三个月内棉花价格还将继续上涨。

      看跌的一方认为在国家收储结束后,如果没有新收储计划出台,加工流通企业势必大量抛售手上的现货资源,新疆棉也将大量入市,棉花价格不可避免出现大幅回落。

      董淑志表示,对于后市棉花价格走势,看涨成为市场主流预期,主要原因是尽管国外棉价暴跌不止,而强势的国家政策一直支撑国内棉价不回落,加之国家继续收储的市场传闻以及纺企开工率大幅上升都有很大影响。但是,焦点在于收储后国家是否还将再出台收储政策,收储之后市场资源供应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主导着棉花价格的走势。国内棉价将继续在经济与政策博弈中,探寻未来市场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