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公司巡礼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2009 3 1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地产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地产投资
    房市“抄底”时机来临?私募基金摩拳擦掌
    投资风向
    观望气氛仍浓 开发商借“回暖”涨价不可取
    近半受访者判断房价难再跌
    跨行企业萌生退意 楼盘保本就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观望气氛仍浓 开发商借“回暖”涨价不可取
    2009年03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主持人:唐文祺
      主持人:唐文祺

      嘉宾:上海中原研究咨询部研究经理龚敏

      一、二月份全国楼市成交量出现回升,部分开发商乘此悄然将价格上调。与此同时消费者希望价格进一步下降的愿望却仍然很强烈。3月12日举办的“上海之春”房展会虽人流量创下了13万人次的新纪录,但四天会展期间仅仅达到1.2亿元的意向定金数,创历史新低。市场究竟会在继续观望中僵持下去,还是就此回暖,房地产商可以尽享春日暖阳?上证演播室请来业内人士做出解答。

      

      促销举措力度不够

      主持人:与以往相比,此次2009“上海之春”房展会有什么不同之处?

      龚敏:这次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房展会的人流量,创纪录地达到了13万人次;但现场意向定金却只是4天达到1.2亿元人民币,创下历史新低。我感觉,这次房展会还是表现为“看热闹多、出手少”。

      对于开发商来说,在5月传统楼市旺季来临之前,这次房展会可以看做是一次试水。可能有些人会不同意,因为诸如万科、复地等一干品牌开发商纷纷缺席,只有绿地和大华两家企业在展馆中大做文章,整体效果大打折扣。但以我个人角度来看,品牌开发商的缺席,反而起到了吸引注意力的效果。

      为什么这么说呢?据我所知,部分开发商正在酝酿新一轮的销售措施,其中包括了促销方式、销售定价、如何更好体现附加值等各个方面,以应对即将来临的5月楼市销售旺季。以万科为例,作为行业老大,在房展会上的一举一动势必成为关注焦点,并以此作为预测后市的衡量基准之一,因此还不如索性不出现于房展会上。这倒不失为营销的一种手段。

      从各个参展的楼盘分布区域来看,大多集中于闵行区、松江区及各个郊区新城等外环以外区域,普遍位置较偏。而市民们原本希冀看到的降价、大力促销等情况,并没有发生。从展会现场来看,只有春申丽城推出的二房8.8折、三房8.6折,买房送车位的促销手段力度较大,其他一干楼盘实行的送契税、免物业费等举措,实属司空见惯,并不能构成吸引力。

      

      开发商应避免盲目乐观

      主持人:由于今年1-2月份的市场成交情况尚属乐观,“回暖”说法开始产生,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龚敏:从1、2月份的市场成交量来看,排除掉配套商品房,商品住宅共计成交了11296套,与去年同期相比,成交量仅仅减少了5.6%,表面上看似乎有所起色。但是由于去年很多项目延期开工,今年的市场存货增量只会比2008年更大。对于开发商来说,如何消化存货的压力有增无减。如果开发商对于后市太过乐观,甚至于计划涨价的话,这种判断并不明智。

      需要指出的是,市场购买欲望并没有消失。回顾一下前两个月的个盘成交情况,只要开发商把售价调整合理到位了,很容易引发购买力的释放。举例来说吧,大宁板块的慧芝湖花园,历史价格曾经达到过2.2万元/平方米。但在去年年底推出二期时,先是以“八折”优惠来吸引客户,当天就售出130套房。今年前2个月间,开发商仍然采用较为平稳的价格销售,现在的销售均价也不过在1.8至1.9万元/平方米之间,结果销售超过500多套。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目前成交量的小幅提升只是前期需求积压的阶段性释放而已。如今的购房者,受到总体经济大环境影响,加上观望等待多时,会表现得更为理性。如果没有实质性的价格松动,并不会轻易选择入市,希望开发商对于后市预测不要盲目乐观。

      

      谨慎挑选合理物业

      主持人:从专业人士角度来提建议,如今是不是入市购房的时机?

      龚敏:我觉得5月份的市场情况很难预测,因为从这次房展会的情况来看,买卖双方的僵持情况仍然存在。开发商的定价通常会根据可售量或周边楼盘价格来调整,不排除出现个别地理位置好的楼盘进入销售后期时,房源的稀缺会致使开发商提价惜售;但如果采取持续降价的方式,又容易引发购房者的进一步观望情绪。因此,我觉得,市中心区域或者是配套设施完善的偏远区域,在经历了前一轮调整之后,楼盘价格回涨幅度很小,或者保持平稳的话,应该是比较适合刚性需求者购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