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2009 3 20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时事国内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时事国内
    教育部首次就学术不端发通知
    海峡西岸经济区规划有望年内公布
    分析师扎堆“海西” 福州楼市率先反弹
    长株潭城市群将并网“0731” 过去“长话”变为现在“市话”
    “海西”经济区:一个Tenbagger的梦想
    广州佛山昨签同城协议 经济总量赶超新加坡
    山东境外投资热度不减
    今年资源环境审计项目确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海峡西岸经济区规划有望年内公布
    2009年03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芳兰
      专家表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特色在于两岸经贸 本版制图 张大伟
      “海峡西岸经济区规划”目前已征求完有关方面意见,有望年内公布,这是记者昨日从福建省了解到的。

      福建省台湾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吴能远昨日对记者表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批准建立,“现在时机成熟”。

      3月初,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有望成为又一个跃升至国家层面的经济区。⊙本报记者 吴芳兰

      渴望先行先试

      “关键是政策,希望赋予海西经济区内先行先试的特殊政策。”吴能远说。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各路官员、专家、学者建议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通过建立对台经贸实验区、创建海西新竹科学工业园等方式,加快两岸经济进一步合作。与此同时,海峡西岸经济区也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热点。

      海西经济区由福建、赣东、浙南和粤东等四个部分构成,覆盖了4省30个市域经济区,建立起长三角与珠三角承接的经济区,将长江以南的东南沿海连成一片。

      吴能远认为,在国家政策中,除了要明确海西经济区的主体性功能定位外,还希望中央给予福建在先行先试方面更大的施展空间,一些政策的制定权可以下放给地方。

      “海西是否建好,很大程度是看中央的政策,希望力度能大一些。”吴能远希望相关部门协助配合,资金、项目上给予支持,“如福建多山,道路建设的资金投入,靠福建财力难以满足。”

      各方布局“海西”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大热,国家层面上,各个部委、部门开始纷纷与福建展开合作。

      记者了解到,去年下半年,就有中科院、国家统计局、全国工商联、贸促会、国家广电总局、交通部、商务部、文化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测绘局、电监会等十多个部门推出各自的政策措施,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除上述部门外,国开行、农业银行、中石化等大企业也与福建签订了共建海西经济区的协议书、纪要或备忘录。昨日上午,农行与厦门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未来5年内,农行向厦门市提供不少于600亿元人民币贷款额度,用以支持厦门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民生保障项目、政府投融资平台、中小企业、外贸企业、三农以及对台交流合作等领域。

      在各方结缘“海西”的同时,福建省内部也在谋划与布局。《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08-2020年)》对该省沿海港口群进行了布局和定位,厦门港作为福建两大主要港口之一,将发展成为海峡西岸物流中心。记者了解到,2月份,厦门港货物吞吐量完成650.74万吨,同比增长6.7%,扭转了1月份负增长局面。其中招银港区继1月份开门红后,继续逆势增长,完成货物吞吐量102.2万吨,同比增长66.56%。

      万亿GDP提供高起点

      2008年,福建的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万亿大关,这为福建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了经济支撑。

      “福建经济虽然还未完成工业进程,但去年福建跨入万亿GDP俱乐部,基础扎实,与周边合作顺畅起来。”吴能远说。

      来自福建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福建省GDP总量达10863亿元;财政总收入1516亿元,同比增长18.2%。

      《纲要》明确指出,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处于主体地位,发挥重要作用。吴能远认为,海西经济区目前还缺乏像上海、广州等带动长三角、珠三角发展的龙头城市,但可能形成福州、泉州、厦门等一批中级城市,在规划中也将考虑建成一片中等城市群。

      超过1万亿的经济总量,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台贸易,提供了

      “每个经济区都具有自身的功能特色,而海西经济区的特色在于两岸经贸。”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小衡说。

      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福建一直走在两岸经贸合作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