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2009 3 20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金融·证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金融·证券
    吉林促证券经营机构
    提高核心竞争力
    “嘉陵期货案”
    尘埃落定
    杭州法办一非法咨询机构
    深圳福田:借壳上市也重奖
    清醒认识人肉搜索的巨大风险
    两公司恢复金融期货
    交易结算业务
    关于支付2006年记账式(三期)
    国债利息有关事项的通知
    关于上证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一级交易商的公告
    三大期货交易所齐进全球20强
    浙江景兴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独立董事辞职的公告
    关于2006年记账式(十六期)
    国债付息有关事宜的通知
    两券商获准全国范围新设营业部
    建银投资成50ETF一级交易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清醒认识人肉搜索的巨大风险
    2009年03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深交所投资者教育中心
      ⊙深交所投资者教育中心

      

      人肉搜索随着网络发展而发展,以往常常针对一种社会现象,近来出现许多针对上市公司信息的人肉搜索,已成为市场热议话题,为投资者高度关注。众所周知,证券市场信息特殊,上市公司信息牵扯多方利益,并且可能直接影响股票价格。投资者应清醒认识人肉搜索其中蕴含的巨大风险。

      人肉搜索既不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正常方式,也不是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正常渠道,它直接违背信息披露基本原则。它本质上跟博客、股吧、聊天室一样,是网民通过网络虚拟空间随意交流沟通的一种方式和渠道,其随意性不言而喻,它无法保证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公平性。

      人肉搜索的流行,体现出投资者的对信息的渴求,但人肉搜索也往往会对权益投资者自身和上市公司造成伤害。人肉搜索至少有五大风险:

      1.人肉搜索不是主流媒体,其行为游离在监管之外,可能沦为传播虚假信息的平台。普通投资者由于没有更多渠道来沟通和甄别信息真伪,可能因此遭受损失。如某网民声称是内幕人士,发布“某上市公司近日将公布2008年年度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10股的高比例送转方案”的内幕消息,而实际上该公司公布年报时只提出了小额的现金分红方案,所谓高比例送转方案根本是子虚乌有。很多股民跟帖表示轻信传言高位买进后损失巨大。

      2.人肉搜索可能被不法人员利用,不法人员故意发布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影响股价暴涨暴跌,甚至操纵股价,损害投资者利益。人肉搜索中不时出现以“提供内幕”、“推荐黑马”、 “代客理财”为名而实施诈骗之实的违法犯罪活动。

      3.如果人肉搜索的信息是真实的,可能造成信息泄露,导致新的信息不对称和选择性信息披露,剥夺了所有投资者公平获取信息的权利,直接造成交易的不公平。

      4.人肉搜索传播虚假信息、泄露重大未披露信息,其责任极难认定,投资者维护权益的难度极大。人肉搜索参与者普遍采用简单而虚拟的网名或者匿名方式,其真实的身份无法鉴别,即使投资者遭受损失后想维护权益的难度极大。

      5.人肉搜索混淆视听,干扰上市公司的正常信息披露。一些上市公司表示,类似人肉搜索的网络信息越来越多、真假难辨,会给上市公司带来很多麻烦。大多数人肉搜索参与者其实并不是所谓内幕人士,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五花八门,道听途说的居多,其证券分析水平也参差不齐,如很多人都不清楚集团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区别、上市公司送股和转增的区别。另外,传播过程中消息会受到传播者有意或无意地扭曲。信息不论是真是假,上市公司总是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做解释和澄清工作。

      对此,我们建议投资者加强风险意识,充分认识人肉搜索信息的巨大风险,了解其危害,自觉抵制人肉搜索信息,也不参与传播此类信息。投资者应从深交所网站、上市公司网站等正常信息披露渠道了解上市公司信息,通过深交所投资者教育中心、股民呼叫中心、举报信箱等正常监管渠道反映投资者正当诉求。

      监管部门正加紧要求上市公司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督促上市公司满足投资者的日益增长的正当信息需求,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上市公司应多采取举办网上业绩说明会、股民问答等方式,确保投资者更加便利地从上市公司正常渠道了解上市公司信息。上市公司自身也要建立信息搜索机制,如果发现有重大信息传闻,应主动向监管机构报告,实现各种传播渠道的多重监控,最大程度保障所有投资者公平获取信息的权利。

      监管部门正在研究针对人肉搜索的监管制度,进一步提高监管反应速度,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和效率,并将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