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2009 3 20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牛熊分界线会否成为行情新起点
    “支柱股”们在磨蹭什么
    大盘将震荡上扬
    “新规”棒打拦路虎 指数或提前创新高
    多方意犹未尽 股指仍将上涨
    今日视频·在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支柱股”们在磨蹭什么
    2009年03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阿琪
      ⊙阿琪

      

      去年11月份以来行情最大的特征是“指数平衡市,个股牛市”,个股牛市始终启动不了指数牛市的最大原因在于一批“支柱股”一直处于“磨蹭”的状态。这些“支柱股”到底在磨蹭什么呢?

      中石油、中石化: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之后,给两大“产、供、销”巨头带来最直观的变化是,成品油销售从一年之前的连续提价变成了目前的相互降价促销,油价大跌给两巨头带来的经营上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此外,生产减产、高价原材料成本、以前的库存资产减值等到底会给业绩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今后业绩的预期如何等,都是目前市场所有投资者都在谨慎关注的,看来这要让年报与今年的一季报来揭开谜底,如果年报尤其是一季报提供的数据不佳,不排除“两巨头”行情仍有沉一沉的可能。

      银行股:在之前不对称降息导致存贷差收窄之后,对银行利润空间的压缩到底有多大?去年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发生后,银行的坏账率是否有所提升?提升的幅度有多大?四大行的拨备率是否也要提高,进而继续压缩银行的利润空间?中、小银行在拨备率提高后影响有多大?银行对外的股权投资是否有减值准备?减值了多少?去年年末以来信贷逆势大扩张对后期的坏账率将构成多大的影响?在后期中行与工行“海量”解禁股上市的压力之下,机构投资者会如何作为等,都是投资者正在密切关注的。

      煤炭股:由于股价普遍较高,也是目前市场中市值权重较大的一族,尽管国际油价的反弹对它们提供了短期的刺激,但景气回落背景下的压产会对盈利构成多大的影响?在五大电力公司集体压力下,电煤价格会否下调,下调的幅度有多大?在“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景气度优势消失之后,未来几年的业绩水平能否对得起目前的股价?作为去年行情中基金普遍囤积的重仓防御品种,在景气度下移后,基金们原来的“高配”会否向“标配”甚至“低配”变化?这也是目前市场正在关注的主要问题。

      地产股:虽然去年股价大幅下跌后,市值权重有所降低,但仍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近期因珠三角地区的房地产交易复苏,股价有所活跃,但珠三角地区房地产交易复苏的态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区域性的个案,还是复苏的标志,会否向其他地区蔓延?投资者普遍处于疑虑中。

      钢铁股:历来不是经济与股市行情的先行指标,而是一个被动指标,原因在于先有经济明显复苏,尔后才有行业景气的复苏。钢铁股要出现持续的有力度的行情,还需要经济层面发出较为明确的复苏信号。

      显然,在以上重重迷雾还没有得到消除之前,或者是年报与一季报对此作出解惑之前,这些权重股不会有整体性的或者板块交替轮动的好表现。依赖于活跃的个股行情虽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对大盘而言很难产生较有力的推动力。

      有市场“智慧者”将此市场现象总结为:“出来混,早晚要还的”。在6000点头部之前,“支柱股”们打着蓝筹股溢价的旗号将其他股票边缘化了好长时间;现在在底部初步得到确认后的行情中,其他股票或许也会将“支柱股”边缘化一段时间,谁让这些“支柱股”与经济低迷之间的关系如此密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