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2009 3 20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7版:热点·博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7版:热点·博客
    机构论市
    重启IPO不妨人人有份
    恒指万三点位有压力
    稀缺资源 机构突围的方向
    多空对决
    阶段性强势格局显现
    新动能注入新活力
    如何看待“大跌”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稀缺资源 机构突围的方向
    2009年03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叶弘
      ⊙叶弘

      

      前天大盘收出长上影线后,看来昨天大盘应顺势回调,以消化盘中短期上涨形成的获利筹码。这种心态比较普遍,但昨天大盘似乎对此不予理会,继续上行。

      这时候看好后市是应该的,等待回调、逢低介入也是必要的。

      市场已逐步呈现良性循环的趋势。继续恢复性上涨,但交投明显少了激情,多了一些理性。盘中我们既能看到机构主力在适合自己的板块中选股建仓,也能看到游资不失时机,在个股上即兴发挥。

      以投资基金为代表机构投资者,实力强大,还在继续发展壮大,他们享受着政策资源的阳光,不论涨跌,都过得比较滋润。至于受到市场的质疑:是否具有独立赚钱的能力?这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对政策的理解,这也是他们能继续享用政策资源的看家本领。这轮政策推动的反弹行情,投资基金的表现仍然落后于大盘,但在稳定大盘方面,“军功章”理应有他们的一半或是一大半。不过,机构就是机构,他们不会甘心于充当看客,他们才是未来行情的真正主宰。从近期的盘面观察,机构投资者在稀缺资源板块投入的力量,应是其选股建仓的重要方向。

      我理解的稀缺资源的主要特征是不可再生性与不可替代性,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将稀缺资源的价值与价格不断推高。2007年的大牛市中,山东黄金、中金黄金、锡业股份、吉恩镍业、驰宏锌锗、宏达股份等独特资源类股票大多跨越百元大关,成为中国股市当之无愧的贵族板块。近期市场上,稀缺资源板块似有卷土重来的迹象,这应引起重视。

      煤炭板块也是稀缺资源板块中的一个大类,昨天国阳新能率先涨停,形成跟风效应,潞安环能、恒源煤电、兰花科创、大同煤业相继涨停或大幅上涨。稀缺资源板块的股票大多盘大绩优,适合机构大资金的操作,稀缺资源板块受到机构资金的青睐应在情理之中。

      稀缺资源类股票大多属于价值蓝筹品种。我认为,稀缺资源板块,很可能充当机构投资者率部突围的主要方向。

      此前我主要看好低价、小盘、题材类股票,今后将加大对价值蓝筹股票的关注程度。但我仍然认为,价值投资与波段操作,两者并不矛盾。机构与游资,各取所需,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赚钱。价值投资也适用波段操作,价值投资不等于死守股票。

      从“稀缺”的属性讲,房地产应该是稀缺资源的价值延伸,土地同样具有不可再生与不可替代的特征。在一些重点城市的重点地段,房地产价格的下跌空间有限,价格恢复能力却极强。房地产板块同样是机构资金看好的对象,房地产板块一旦进入恢复性上涨通道,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近期股市中一批优质地产股出现异动,明显有较大资金介入。值得重视。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股市中的房地产股应与实物房价分开,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我认为,就现在的政策倾向看,房地产板块的景气空间已经被逐渐打开,因此对房地产板块,应作重点关注。

      机构钱多,力量大,偏重价值选股。

      游资灵活机动,身手敏捷,继续在低价、题材、小盘成长性中寻找属于它们的机会和空间。上海本地股和中小企业板是游资偏爱的两大板块,看看昨天盘中,上海本地股有多少只股票处于沪市涨幅榜的前列?问题是上海本地股一旦上涨,不是一只,而是一片,联动性极好。上海本地股题材丰富多彩,特别适合游资波段炒作。

      年报期间大比例“送转”题材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已经公告的大比例“送转”预案大多集中在中小企业板,中小企业板股票大多盘子小,年报业绩整体好于主板公司。中小企业板的业绩成长性、股本扩张性,优势突出。小板综合指数在这轮反弹行情以来,其涨幅也远远大于沪深主板指数。

      我认为,上海本地股与中小企业板,后市仍然会是游资的主要光顾之地,会做波段的投资者仍然会在这两大板块中流连忘返,就像那些垂钓高手一样,他们知道哪里有鱼,经常在此垂钓一样。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资金有限,与其东跑西颠,不如选择好一两只自己熟悉、有景气空间的板块,反复跟踪,波段操作,效果可能会更好。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

      http://yehong.blog.cnsto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