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4万亿元投资中,中央政府承担1.18万亿元,如何解决接近3万亿元的配套资金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谈到:“扩大地方企业债券的发行。有一些,譬如说道路、电力改造,它将来还有一定的收益,因此,我们对于暂时缺少配套资金的项目,我们利用地方的融资平台,增加企业债券的发行。从去年的4季度到目前,我们已经发行了45支企业债券,大体筹措了1300多亿元的资金,目前向国家提出申请,待发行债券的还有50多家,总共也是接近1000亿元。”显然,城投债快速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值得重视。
其一,企业债特别是城投债发行量将继续大幅增加。讲话中提到“地方的融资平台”、“配套资金”,意思直指城投债。注意,发行量的增加绝不意味着收益率的上升,相反,是下跌。首先,即使发行量大幅增加,其绝对量和占债券总量比例仍很小;其次,目前企业债存在最大的问题是流动性问题,其核心在于交易成本过高,直接体现为定价难和流动性差。发行量的增加将使得市场接受程度大大提高,一级市场经常性发行也使得二级市场定价有更多、更新的数据,定价变得越来越容易,流动性从而也会有所提高。这在企业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的发展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特别是,城投债实质是“类市政债”,其未来发展空间将非常广阔。
其二,违约风险很低。既然城投债的发行目的在于“利用地方的融资平台”来“解决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这其实与财政部代地方政府发行的2000亿元国债性质类似,但信用等级肯定低于后者是事实。既然这些是特殊背景下发行的“类市政债”,最大的共同点是4万亿元投资的配套资金,使得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简单点,也就是它们成了一个板块,其中某一只债券出现违约风险,则会迅速传染到整个板块的其他债券,甚至是整个债券市场带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如地方国企)的信用产品,从而引起很大的市场恐慌。因此,某一只债券违约的社会成本将是极高的,极高的社会成本将导致很低的违约风险。再者,在中国的政治制度下,估计任何一个地方政府也不愿意得罪全国的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毕竟,银行间市场面对的是全国主要金融机构,而若跨市场发行则把个人投资者也牵涉在内。
因此,重点推荐AA+级和AA级的城投债,该类债券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交易成本过高,但未来随着发行量的增加交易成本逐步下降将是主趋势。更进一步地,作为配置型机构,由于其更多的是持有到期性质,交易成本越大将导致票面利率越高,对其而言是好事而非坏事。
当然,违约风险很低不代表完全没有违约风险。因此在具体个券选择上应尽量挑选质地比较好的,如在利润中,以营业利润为主要优于以补贴收入为主;在补贴收入中,每年补贴收入占地方财政比例较小的要优于比例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