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要闻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金融·调查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海外
  • A4:股民学校
  • A5:专版
  • A6:专版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周刊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投资基金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9: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对话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焦点
  •  
      2009 3 2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2版:基金·基金一周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2版:基金·基金一周
    人气回暖 三只新基金募集超90亿
    50ETF周净申购创今年来新高 连续两周资金净流入
    华商基金农行定投
    享受七折优惠
    南方盛元红利今起“封转开”
    百万英镑?万亿美元?
    银华和谐主题基金
    26日起发行
    QDII创新考验
    投资者资产配置能力
    中欧稳健收益上网发售
    理柏中国基金奖揭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百万英镑?万亿美元?
    2009年03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看过那部根据马克·吐温小说改编的电影《百万英镑》吗?还记得片中那张具有神奇力量的百万英镑钞票吗?在当时的人们看来,百万英镑绝对是个天文数字。但如果放到今天,和日日见诸报端的“万亿”元相比,百万英镑只能算是小菜一碟。

      当我们打开近期以来的报纸,到处都能看到“万亿”字样,万亿元损失、万亿元赤字、万亿元注资,还有刺激方案、发行债券、政府预算等等,似乎所有和这场金融危机相关的数字全都已上升到万亿元级别。那么,万亿究竟是个多大的概念?这样来形容吧,假如我们把1万亿美元全部兑换成1美元的纸币,那么得到的就会是一座海拔6.8万英里的巍巍高山,相当于珠穆朗玛峰的12倍,或者地球到月亮距离的四分之一。

      一项不完全统计发现,1980年的3月份,“万亿美元”一词在美国报刊上只出现了六次。但29年后的今天,仅是3月份的前两周,美国报刊引述“万亿美元”的次数已经高达1400次。“万亿”的频繁出现,既说明这场金融海啸的程度之深和规模之大,也显示出各国政府在刺激经济方面的决心和措施同样前所未有。

      最新的“万亿”典范是美国联储局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上周三,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决定,联储局将购入最高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以及7500亿美元抵押贷款证券。该委员会的声明称,预计这些旨在稳定金融市场的政策行动,加上之前的财政和货币刺激,将帮助经济逐渐恢复持续增长。

      摩根资产管理认为,美国此次大规模增加购买债券,将令美债收益率出现显著下调,中短期而言对政府债券有利。对于股市而言,美国当局宣布已久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终于有具体措施出台,亦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舒缓市场对经济前景的忧虑,因此,可能将刺激一轮技术性反弹。

      但需要注意的是,联储局于此时推出该项举措,说明其对经济形势自行扭转并不乐观,因此潜在的技术性反弹,并不代表可持续的真正复苏已经到来。同时,假如环球货币和财政刺激措施,在如此高强度上维持较长时间,价格压力可能重临,因而投资者在较长线未来可能再次面临通胀风险。不过此时此刻,通缩风险显然更为紧迫,因此美国以及全球其他政府的当务之急,仍然是要刺激经济,以避免出现漫长的大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