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林后湘在做操盘手时的一个案例,他对记者解释他买少沽多的原因:“英国军方要卖英镑却不卖给香港的英国银行,这本身就很蹊跷,再加上当时英镑本身的状况已经明显有问题,有贬值空间,因此我才下了这样一个判断。说到底,这是一次试探。如果判断错误,立即斩仓也不会亏多少。”
“他是香港外汇黄金市场的一个传奇。”有香港的业内人士如是评价林后湘。但林后湘自己说:“不过是我运气很好,赌赢了。”
⊙本报记者 应尤佳
将相无种
林后湘幼时随父去港,自小便好学敏思,这位优等生在香港中文大学师从一位名叫麦健曾的教授。麦健曾是康有为的外孙,早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彼时已80高龄,授课与众不同,此人对林后湘影响很大。林后湘日后在瞬息万变、残酷无情的金融场中,得以以百分百的冷静实干精神面对每一天不同的挑战,这种本领只可身教。
1969年,刚刚毕业的林后湘加入香港恒生银行,做起了银行基层职员,当时的恒生银行已然被汇丰并购,适逢创办人林柄炎长子林秀梁管恒生银行的外汇兑换部。当时外汇黄金交易在香港已由恒生银行领头,因此除了林秀梁挑选少数嫡系之外很少有外人参与。“林秀梁当时在香港算得上是一号实力人物,也是我的授业恩师。”林后湘回忆道。
刚进恒生银行一年,林后湘发现问题的敏锐观察力令林秀梁大为惊讶,被破格晋升为外汇黄金交易室主操盘手,兼管全行货币兑换开价,直接对林秀梁负责。就这样,他就被林秀梁带着走上了一条货币债券外汇黄金交易之路。1972-73年,他被恒生银行派至英美数家大银行工作,回港优化国际投资交易室并领导市场。1975年加入专营船舶航空贷款之加拿大满地可银行为亚太区货币资产管理主管。直到他1980年代末离开香港时迄今,已是香港外汇黄金交易方面的专家。
货币战争
对于林后湘来说,每一次的操盘都是一场战役,金融市场就是一场永不停息的战争。早年的操盘手工作于一间密闭房间之中,面对众多直线电话,有黑房接线生的俗称。他主管外汇货币的时候,每一年都几乎要周游世界。上司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么拼呢?他回答说,因为我要知道电话机后面是哪些对手,我要清楚地去观察我的对手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的脾气、修养以及弱点。
在恒生银行工作期间,林后湘还经历了来自新加坡的港币沽空战。新加坡操盘手看准1970年代香港一度股市泡沫而趁机逼空港币。林后湘回忆说,当时新加坡人准备充分,来势汹汹。开市之后,他一路顶住新加坡人的沽空价位,双方就此恶战一整天,到了收盘前半个小时,他突然出手截住港币源头,这一招,使得新加坡人借不到足够的港币,腹背受敌,只好潦草收场。他记得新加坡人如此这般沽空三次,但是三次都没有成功。
1979年,他被新鸿基集团创始人冯景禧聘请加入新鸿基集团做新鸿基财务执行董事。当时的新鸿基是一间接受存款的有限公司,主要是替客户代理股票信贷业务,而冯景禧希望能将其打造成银行,他原计划并购一家银行,然后通过并购的银行开展业务。但是林后湘在计算之后认为如果新鸿基想做成银行,不如直接申请商业银行牌照,成本不但更低而且不用负担收购回来的烂摊子。而风险在于当时根本没有此类改换门庭的先例。事实正如我们现在看到的那样,彼时新鸿基在一众精英的努力下,他们最终拿到了商业银行牌照。
作为“开国功臣”,林后湘时任新鸿基银行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与当时众金融界名人如冯景禧、李兆基、郭德胜、安子介、邵逸夫、霍兆汉、董建华等并列董事局。期间,他还曾兼任英国美林国际银行董事。
在新鸿基工作时,港澳地区出了一件大事。考虑到运务的需要,何鸿燊与当地政府谈妥,打算投资兴建澳门新港澳客运码头,即如今的信德中心。本来这一案例的融资业务被认为是汇丰银行的囊中物,何鸿燊也已与汇丰银行有了初步意向。但是林后湘找到港澳码头项目的另一合伙人——周大福珠宝的创始人郑裕彤,问,如果新鸿基的开价可以比汇丰银行便宜,他们愿意不愿意将这个银团贷款业务交给新鸿基包销。郑裕彤方面表示愿意,但是同时他也又担忧:何鸿燊先生和汇丰银行那边怎么办呢?
从表面看来,这是一桩对新鸿基有害无利的事情。一方面,对于新鸿基来说,如果价格便宜则利润将被摊薄;另一方面,如果不能成功虎口夺食必成笑柄,但是如果真的谈成了,也势必得罪了汇丰银行。
但林后湘不这么看,最后,由于新鸿基开价更低,港澳码头的融资任务交给了新鸿基主理。果然,没过多久,汇丰银行来找林后湘,他们好奇为什么新鸿基的价格可以更低。林后湘解释,其实原本港澳码头的地价,何鸿燊方面不用出地价来买地皮,只需要在建成后拿码头给政府作为抵价,这就等于地价延付,利息成本大大降低,风险也很小。在接下这个项目之后,他再把这个项目的代理交给了汇丰银行,至此双方共同承包了这一项目,两家银行复又合作如初。
正是此役让汇丰认识到了林后湘的包容能力。1983年,林后湘获多利澳洲公司聘请赴澳大利亚,作为银行及融资计划的高级经理,体验矿业农业融资安排及收购北美英国上市公司的运作,四年后回港加入欧洲比利时银行集团当执行董事,亦代表银行出任香港联合交易所的上市合伙人,持有二个交易席位,期间还被联交所提名竞选联交所理事。
转行实业
就在林后湘在香港业内声名鹊起之时,1980年代末,他却做出了一个令当时的同行费解的决定。他决定要到内地发展。对此,香港联交所行政总裁周文耀表示:“林后湘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预见到中国经济又快速增长的潜力,他比很多香港企业家更早进入内地市场,是为多家内地企业及金融机构服务金融界专业人士。”
“我当时确实看好内地的未来,我认为有一天,香港的发展将会依靠内地的支持,这是最主要的原因。而对我个人来说,已经厌倦了没有休止的金融战,每一场回合交手,只要有人赢,就一定有人输。不比做实业,可以双赢、三赢。”林后湘对这个决定这样解释。
1990年初,林后湘与数位专业人员创办金华顾问有限公司,给香港及内地企业单位提供融资顾问服务,曾将数家企业由亏转盈,由小规模培植成上市企业。期间,他还在国内担任中山市对外经济法律所顾问、中山市丝织印染总厂常年顾问及新华化纤厂顾问等。1992年,他加入法国里昂财务顾问为中国业务董事,共安排2 只H股及5 只B股上市,也是17家H股及B股的上市包销商。
1996年底,他被邀加入香港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为策划总监兼策划部主管,参与多项注资扩股计划及策划上实集团发行可换股债券等融资活动;1998年策划收购正大青春宝,其后整合其它业务,建立上实医药集团,成为2000年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首批企业之一。在2000年科技股热潮中,他又建议集团集中力量开拓物流产业,负责在十五个月将上实物流产业创建成一定规模,稳定地发展运作。同时在2001年中,参与开拓半导体板块,通过投资上海中芯芯片项目的成功,不断将产业稳定延展中。
“在内地做顾问的这段时间,我的收入最不稳定,因为咨询费用是不固定的。但是我感到很开心,因为我觉得自己是在帮人,他们也很愿意接受我的意见。”如同在香港打工时一样,林后湘在接到项目之后也同样需要做足功课。
有一次,中山一家丝绸厂濒临停产倒闭,找林后湘帮忙。林后湘认为这家公司除了应付旧患外,还需要找出一个新的业绩增长点来。因此他到杭州蹲点三周,观察杭州的丝绸厂的生产情况以及需求取向,最终找到了当时刚刚兴起的砂洗丝织品市场,使得这家做传统丝绸厂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