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特别报道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人物
  • B7:产业调查
  • B8:产业研究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C81:信息披露
  • C82:信息披露
  • C83:信息披露
  • C84:信息披露
  • C85:信息披露
  • C86:信息披露
  • C87:信息披露
  • C88:信息披露
  • C89:信息披露
  • C90:信息披露
  • C91:信息披露
  • C92:信息披露
  • C93:信息披露
  • C94:信息披露
  • C95:信息披露
  • C96:信息披露
  • C97:信息披露
  • C98:信息披露
  • C99:信息披露
  • C100:信息披露
  • C101:信息披露
  • C102:信息披露
  • C103:信息披露
  • C104:信息披露
  • C105:信息披露
  • C106:信息披露
  • C107:信息披露
  • C108:信息披露
  • C109:信息披露
  • C110:信息披露
  • C111:信息披露
  • C112:信息披露
  • C113:信息披露
  • C114:信息披露
  • C115:信息披露
  • C116:信息披露
  • C117:信息披露
  • C118:信息披露
  • C119:信息披露
  • C120:信息披露
  • C121:信息披露
  • C122:信息披露
  • C123:信息披露
  • C124:信息披露
  • C125:信息披露
  • C126:信息披露
  • C127:信息披露
  • C128:信息披露
  • C129:信息披露
  • C130:信息披露
  • C131:信息披露
  • C132:信息披露
  • C133:信息披露
  • C134:信息披露
  • C135:信息披露
  • C136:信息披露
  • C137:信息披露
  • C138:信息披露
  • C139:信息披露
  • C140:信息披露
  • C141:信息披露
  • C142:信息披露
  • C143:信息披露
  • C144:信息披露
  • C145:信息披露
  • C146:信息披露
  • C147:信息披露
  • C148:信息披露
  • C149:信息披露
  • C150:信息披露
  • C151:信息披露
  • C152:信息披露
  •  
      2009 3 26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期货
    资金面博弈基本面 铜市多空“亮剑”
    白糖多头内部初现分歧
    布基纳法索有望成为
    非洲第四大黄金生产国
    上海梅林正广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子公司擅自对外担保内部整改情况的公告
    连豆:行情在平静中酝酿
    库存紧张惹担忧 连粕强势扬升事出有因
    金鹰红利价值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分红预公告
    国际期货市场行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资金面博弈基本面 铜市多空“亮剑”
    2009年03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特约撰稿 殷静波
      郭晨凯 制图
      ⊙特约撰稿 殷静波

      

      近期国内外宏观经济疲弱依旧,期铜市场基本面情况没有丝毫改善,然而铜价却走出了显著的上升趋势。美联储宣布将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公债、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以及机构债,美元指数顺势创下自1985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推动了铜价的上涨。伦铜4个多月来首次突破4000美元,而库存的连续减少,亦提振了市场人气。伴随着铜价强势反弹,伦铜持仓持续攀升,沪铜和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铜持仓均处于历史高位,新的场外投机基金推动迹象明显,一度掩盖了铜市供大于求的过剩格局。

      首先,世界经济增速预期不断下降,由此引发的有色金属需求越发令人担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称,2009年全球经济将出现0.5%至1%的负增长,这是60年来的第一次。尽管许多国家都出台了大规模刺激经济计划,但阻挡不了全球贸易的继续萎缩,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将遭遇“深度衰退”,全球经济将在2010年出现“微弱复苏”。铜消费和宏观经济形势息息相关,主要国家经济增速下降,将抑制市场继续单边做多的信心。

      其次,工业活跃程度放缓以及需求萎缩,促使国际知名研究机构不断调高全球铜过剩量:WBMS称全球铜市1月过剩供应达15.1万吨,去年同期则存在4400吨的供应缺口;ICSG在最新月度报告中称,2008年全球精炼铜供应盈余为36.3万吨,原预计盈余27.9万吨。

      再者,本轮铜价反弹诱因之一是自2月26日以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库存不断下滑,累计降幅达5万吨,对铜价产生较强的支撑。然而随着注销仓单比例快速由14%回落至5%以下,铜库存下降趋势逐步减弱,近两日重拾升势,已接近51万吨。

      最后,中国季节性需求渐入尾声。作为全球铜最大的消费国,一季度是铜的消费旺季,2009年1月和2月精铜进口量分别达18万吨和27万吨。由于中国的银行习惯在一季度将全年信贷额度的主要部分放出,流动性的增加推动了铜的需求,预计后期货币投放增速将会有所下降,中国铜继续推涨的资金因素开始减弱。现阶段在国内铜现货需求疲软、内外比价再度有利于进口的局面下,沪铜将面临更大调整的压力。且从当前铜冶炼成本看,只要国际铜价维持在3000美元以上,冶炼厂就有一定利润,铜冶炼厂开工率可能会因此提高,这反过来增加现货压力。

      从最新COMEX基金持仓看出,市场多单和空单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双方分歧显然加大,其中净空头寸量继续减少,但暂不会改变市场方向。美元指数经过连续几日大幅下跌,目前在83附近已有所企稳,由周期性规律看笔者始终坚持美元很难再创新低的观点,美元贬值导致资金撤离对美国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总之,在需求没有完全恢复前,铜价反弹空间有限,且目前的铜价已经抑制了国内的消费需求,中国国储局通过可以放缓购买速度和减少购买数量来打压铜价的单边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