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特别报道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人物
  • B7:产业调查
  • B8:产业研究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C81:信息披露
  • C82:信息披露
  • C83:信息披露
  • C84:信息披露
  • C85:信息披露
  • C86:信息披露
  • C87:信息披露
  • C88:信息披露
  • C89:信息披露
  • C90:信息披露
  • C91:信息披露
  • C92:信息披露
  • C93:信息披露
  • C94:信息披露
  • C95:信息披露
  • C96:信息披露
  • C97:信息披露
  • C98:信息披露
  • C99:信息披露
  • C100:信息披露
  • C101:信息披露
  • C102:信息披露
  • C103:信息披露
  • C104:信息披露
  • C105:信息披露
  • C106:信息披露
  • C107:信息披露
  • C108:信息披露
  • C109:信息披露
  • C110:信息披露
  • C111:信息披露
  • C112:信息披露
  • C113:信息披露
  • C114:信息披露
  • C115:信息披露
  • C116:信息披露
  • C117:信息披露
  • C118:信息披露
  • C119:信息披露
  • C120:信息披露
  • C121:信息披露
  • C122:信息披露
  • C123:信息披露
  • C124:信息披露
  • C125:信息披露
  • C126:信息披露
  • C127:信息披露
  • C128:信息披露
  • C129:信息披露
  • C130:信息披露
  • C131:信息披露
  • C132:信息披露
  • C133:信息披露
  • C134:信息披露
  • C135:信息披露
  • C136:信息披露
  • C137:信息披露
  • C138:信息披露
  • C139:信息披露
  • C140:信息披露
  • C141:信息披露
  • C142:信息披露
  • C143:信息披露
  • C144:信息披露
  • C145:信息披露
  • C146:信息披露
  • C147:信息披露
  • C148:信息披露
  • C149:信息披露
  • C150:信息披露
  • C151:信息披露
  • C152:信息披露
  •  
      2009 3 26
    按日期查找
    C139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39版:信息披露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度报告摘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度报告摘要
    2009年03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上接C138版)

    7.3 业务综述

    7.3.1 公司金融业务

    2008年,本行积极应对经营环境变化,以客户为中心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推进公司业务经营转型,促进各项业务协调快速发展。坚持稳健信贷政策,加强信贷结构调整和业务创新,竞争优质信贷市场。加快对公理财、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非信贷业务推广,拓展盈利空间。完善营销体系,强化总分行、境内外机构联动营销,提高对客户金融需求响应速度。强化业务联动发展,为客户提供融资、理财、投资银行、现金管理、电子银行等综合化金融服务。2008年末,本行公司客户310万户(其中有融资余额的公司客户7.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8万户,公司客户基础不断扩大。根据人民银行数据,2008年末本行公司类贷款和公司存款余额均列同业首位,市场份额分别为12.7%和15.3%。

    对公存贷款业务

    紧密结合国家宏观调控及货币政策要求,合理把握贷款总量及投放进度,优化贷款投向。继续支持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大对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战略实施支持力度,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扩大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及发电和供电行业信贷投放,支持因雪灾受损地区及四川灾区建设。加大对行业政策支持的全国性重点行业龙头企业信贷支持。大力发展贸易融资业务,促进小企业信贷业务健康快速增长,积极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扩大银团贷款比重,拓展承兑汇票、保函、信用证等表外信用业务。加强产品创新,推出固定资产支持融资、商品融资等新业务。荣获《环球金融》杂志“中国最佳公司贷款银行”称号。2008年末,境内公司类贷款余额32,321.0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171.09亿元,增长10.9%。

    利用信贷资源、资金实力、结算优势,以综合化金融服务能力竞争客户资源,增加对公存款。大力发展现金管理、资产托管、企业年金、代理、理财等业务,促进客户资金在本行内部循环流转。2008年末,境内公司存款余额39,389.67亿元,增加5,362.84亿元,增长15.8%。

    中小企业业务

    本行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改进业务管理机制,积极支持符合产业和环保政策、市场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客户,推动中小企业业务健康发展。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组织体系,试点成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业支行和小企业服务中心等专营机构,建立小企业贷款审批绿色通道,充实融资产品种类,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综合化金融服务。依托交易链延伸,积极发展有真实物流和现金流的贸易融资业务,推进小企业贸易融资业务发展。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开发循环贷款产品,满足小企业灵活性用款需求。探索小企业资产证券化、小企业集合债券等新业务,多渠道支持小企业资金需要。荣获中国银监会“2007年度全国小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境内分行累计共向36,267户小企业发放贷款3,572.29亿元。

    机构业务

    持续提升机构业务竞争力,扩大行业领先优势。扩展保险公司合作范围,签署全面合作协议的保险公司达42家,代理销售保险业务量1,027亿元,比上年增长77.4%。第三方存管业务稳步发展,合作券商101家,存管客户1,588万户。大力推广集中式银期转账业务,与126家期货公司签订集中式银期转账业务合作协议,正式投产110家。拓展代理行网络,拓宽银行同业合作领域,推广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结算等业务,国内代理行数量增至85家。积极营销各类预算单位公务卡业务,发卡总量接近60万张。推出“网上银税服务平台”系统,为纳税人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

    结算与现金管理业务

    以大型高端企业客户资金管理和中小企业客户结算服务为重点,加强产品创新,完善现金管理与支付结算产品线。开展财资管理师(ATP)资格认证,提升专业队伍素质。增加账户定期支付、定向收支控制功能,推出综合账户报告服务。整合传统结算产品,推广结算产品套餐,推动结算业务较快发展。2008年末,对公结算账户37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55万户。全年对公人民币结算业务量520万亿元,增长30.0%,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扩大现金管理业务范围与服务品质,将现金管理服务从企业内部向企业资金链延伸,从简单收付款、资金集中管理向综合理财业务领域拓展。通过与国际同业合作,加快现金管理业务全球化步伐。“财智账户”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先后荣获《财资》、《金融亚洲》杂志授予的“中国最佳现金管理银行”称号,并被《亚洲货币》杂志评为“中国最佳人民币现金管理银行”。2008年末,本行现金管理客户118,751户,比上年末增加60,188户,增长102.8%。

    投资银行业务

    本行加强投资银行业务产品体系和品牌建设,积极发展常年财务顾问、企业信息服务、投融资顾问等传统投资银行业务,加大在重组并购、股权融资、企业债券承销、信托理财等领域营销力度,主要投资银行业务快速发展。成立投资银行研究中心,开展企业理财师培训认证,推动常年财务顾问和投融资顾问业务持续增长。丰富企业资信服务产品种类,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把握行业并购重组热点,为国内钢铁龙头企业进行产业整合提供顾问服务。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担任地方政府产业投资基金财务顾问。推出股权私募主理银行业务,拓展股权融资业务领域。债券承销业务保持快速发展势头,2008年,承销短期融资券896亿元、中期票据634亿元、金融债券116亿元,承销量均居同业第一。投资银行业务收入80.28亿元,比上年增长78.2%。

    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业务

    适应集团业务集中处理趋势,利用银企互联系统为大型企业集团量身定做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集中操作方案。加强境内外联动拓展国际保理业务,与代理行合作开展进口代付业务。完善国内贸易融资产品体系,优化贸易融资业务流程,推出商品融资等新产品。推广网上银行国际结算业务,拓宽业务办理渠道。国际结算单证业务集约化经营取得新进展,累计完成25家境内分行及2家境外分行单证业务的集中。加强产品组合营销,“财智国际”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国进出口贸易增速下滑,本行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业务仍实现较快发展。2008年,境内分行贸易融资累计发放3,623亿元,比上年增加1,387亿元,增长62.0%,其中,国际贸易融资累计发放337亿美元,增长32.2%。累计办理国际结算量7,566亿美元,增长27.5%,其中,境内机构完成国际结算量5,794亿美元,增长37.2%。

    资产管理业务

    资产托管业务

    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国内股指震荡下跌等不利市场环境下,本行调整资产托管业务营销策略、加大产品创新,巩固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企业年金基金托管等传统业务优势,积极开展全球托管、收支账户资金托管、基金公司特定客户资产托管等新业务,托管业务品种日趋丰富。拓宽与优秀基金公司合作范围,成为国内首家托管证券投资基金突破100只的银行。一批大型企业相继选择本行为年金基金托管人,行业领先优势明显。巩固与大型保险公司合作,拓展中小保险公司托管业务,保险资产托管客户稳步增加。QFII客户数、QDII组合数快速增加,全球托管业务领跑同业。收支账户资金托管业务发展迅速,开办国内首笔基金公司特定客户资产托管业务。先后被《财资》、《全球托管人》、《环球金融》和《证券时报》等国内外财经媒体评为“中国最佳托管银行”。2008年末,托管资产总净值11,438亿元。

    企业年金业务

    发挥业务资格齐备、服务网络健全的优势,推动企业年金受托管理、账户管理、基金托管等各项业务协调发展。推出本行作为受托人发起的“如意养老1号”企业年金计划产品,打造“如意养老”系列产品品牌。完善企业年金业务管理系统,优化业务流程。2008年末,本行共为15,534家企业提供年金服务,比上年末增加2,265家;受托管理年金基金40亿元;管理年金个人账户505万个,增加157万个;托管年金基金540亿元,增加352亿元。

    贵金属业务

    抓住资本市场低迷、贵金属交易需求上涨时机,加速新产品推广,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出“如意金钱”、黄金代收等新产品,投产代理交易所对公和个人实物黄金买卖系统及代理黄金清算系统,各项贵金属业务快速发展。2008年,贵金属代理、自营业务交易量1,063吨,比上年增长2.7倍。其中,“如意”金销售量18吨,增长3.9倍;账户金交易量796吨,增长3.4倍。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清算量1,455亿元,继续保持同业领先。

    对公理财业务

    紧密结合资本市场形势,加强产品创新与营销力度,对公理财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重点发展风险较低、收益稳健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及超短期理财产品,推出无固定期限和28天滚动型超短期理财产品及票据投资型理财产品,满足客户不同收益、风险、流动性搭配需求。推广网上银行自助办理理财业务,分流网点柜面压力,拓宽销售渠道。2008年,累计销售本外币对公理财产品7,873亿元,比上年增长5.8倍。

    7.3.2 个人金融业务

    本行围绕打造“中国第一零售银行”的总体目标,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业务结构调整,提高整体营销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强网点渠道建设,完善客户分层服务体系,扩大客户基础和中高端客户比重。完善高净值客户识别体系,加快私人银行区域布局。推进个人金融业务流程再造,优化业务处理环节,提升服务效率。加强公司与个人金融业务协同营销,推动储蓄、个人理财、个人贷款、电子银行、银行卡等产品协同销售,促进个人金融业务持续快速发展。荣获《亚洲银行家》杂志“中国最佳零售银行”称号。2008年末,本行个人客户1.9亿个,其中个人贷款客户482万个。根据人民银行数据,2008年末本行储蓄存款和个人贷款市场份额分别为18.1%和19.2%。

    储蓄存款

    本行注重储蓄存款对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改进储蓄存款发展方式,提高客户综合回报,促进储蓄存款快速增长。加强与公司金融业务联合营销,增加代发工资客户,拓宽储蓄存款资金来源。加强理财产品与储蓄存款协同发展,提升理财业务服务水平,吸收客户资金。同时,2007年加息政策累积效应显现及2008年股票市场低迷,也推动了储蓄存款增长。2008年末,本行境内储蓄存款余额40,102.4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661.74亿元,增长23.6%。

    个人贷款

    2008年,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影响,个人住房贷款需求下降。本行加大对居民购买普通自住房支持,发挥房地产开发贷款对个人按揭贷款拉动作用,加强与大型优质房地产中介机构合作,推动一手及二手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开展“银保通”个人人寿保险单质押贷款,提高个人消费贷款便利性和贷款额度。提供“存贷通”理财增值服务,增加还款方式,提升“幸福贷款”品牌影响力,竞争优质客户。2008年末,本行境内个人贷款8,293.4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72.29亿元,增长10.3%。其中,个人住房贷款5,973.74亿元,增长11.4%。

    个人理财业务

    随着投资者理财意识和理财需求日益强烈,个人理财产品市场加速发展。本行把握市场变化趋势,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构建目标客户分层、收益水平分级、风险度互补的理财产品销售和服务体系,扩大个人理财业务领先优势。2008年,境内销售各类个人理财产品19,373亿元,比上年增加8,186亿元,增长73.2%。

    结合股票市场低迷、个人客户理财需求变化的趋势,及时调整银行类理财产品研发策略。加快投资于票据、债券、信托贷款等工具的低风险、收益稳定型理财产品推广步伐,适时推出“灵通快线”超短期理财、票据投资理财等新产品,引导客户资金流向。为中高端客户提供“理财金账户”、“工银财富”和“私人银行”专属理财产品,构建多层次客户理财产品体系。全年个人银行类理财产品销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3,424亿元,比上年增长7.7倍。

    优化代理保险产品结构,提高期缴型保障性保险产品占比,增加“银保通”上线保险产品种类,全年代理销售保险产品1,027亿元,增长77.4%。代理销售国债612亿元,继续保持同业第一。推广基金定投、“利添利”账户理财等业务,丰富代理基金产品和服务。尽管受股票市场低迷影响,代理销售开放式基金4,310亿元,比上年减少4,260亿元,但基金代销额、基金存量和客户数量等指标继续保持同业领先。2008年,代理销售各类个人理财产品5,949亿元。

    理财金账户

    理财金账户是本行定位中高端客户的个人金融品牌。2008年,本行继续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渠道建设,推进理财金账户客户服务升级,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推出15款预期收益率较高的理财金账户专属理财产品,开展贯穿全年的“财富驿站”系列活动,通过理财策划服务、特约商户优惠、专属特色活动等形式,丰富贵宾服务内涵。网点升级改造提速,累计建成贵宾理财中心3,000家左右,推出贵宾版个人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贵宾专线,服务网络快速扩展。拥有金融理财师(AFP)7,275人,国际金融理财师(CFP)1,086人,保持国内同业领先。2008年末,理财金账户客户45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53万户,增长50.7%。

    私人银行业务

    2008年3月,本行私人银行部正式成立,为个人金融资产在8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客户,提供以资产管理为核心、顾问咨询服务为重点的差异化服务。具体服务内容包括财务管理服务、资产管理服务、顾问咨询服务、私人增值服务、海外金融服务等五大系列。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建立私人银行分部。凭借高素质的服务团队、领先的产品体系及顶级的服务渠道,私人银行业务快速发展。

    银行卡业务

    本行加大银行卡业务投入,以建设支付便利、服务优质、安全高效的服务环境为目标,完善银行卡受理环境和支付体系建设,银行卡发卡量及业务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末,银行卡发卡量2.4亿张,增加2,820万张。全年实现银行卡业务收入71.99亿元,增长34.0%。

    信用卡业务

    加快产品创新与功能整合,提升服务品质,扩大品牌影响力,信用卡发卡量、消费额、透支额快速增加。结合客户需求,推出多种主题卡、功能卡、联名卡。推进国际信用卡、贷记卡和准贷记卡功能整合,形成双币贷记卡、人民币贷记卡、准贷记卡等层次清晰的产品线。设立76家VIP客户服务中心,完善客户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品质。组织各类促销活动与增值服务,拓展特约和特惠商户圈,带动消费额增长。荣获VISA国际组织“信用卡技术领先奖”及万事达卡国际组织“最佳产品创新奖”。2008年末,信用卡发卡量3,905万张,比上年末增加1,567万张,增长67.0%;实现年消费额2,551亿元,增加932亿元,增长57.6%,发卡量及消费额继续保持同业领先地位。境内信用卡透支余额170.97亿元,增加88.56亿元,增长107.5%。

    借记卡业务

    发挥牡丹灵通卡“综合交易账户”作用,将灵通卡与代发工资、结算汇款、理财产品、网上银行等金融产品联合销售。加大牡丹灵通卡·e时代卡宣传,开发中端及潜力客户资源,调整客户结构。细分银行卡市场,推出多款联名灵通卡,开展形式多样的刷卡消费促销活动,提高刷卡消费额。2008年末,借记卡发卡量1.99亿张,比上年末增加1,253万张;实现年消费额5,413亿元,增加870亿元。

    注:(1)卡均消费额=年消费额/((年初发卡量+年末发卡量)/2)。

    7.3.3 资金业务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扩散,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资金业务发展面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扩大等挑战。本行积极研究分析市场变化及经济走势,审慎评估并寻求资金业务收益风险的恰当配置,保障资金业务快速增长。

    货币市场交易

    2008年中国货币政策由从紧逐步转为适度宽松,货币市场流动性相应起伏。本行准确把握宏观调控基调,在流动性趋紧时期合理控制融资成本,融入资金支持资产业务发展,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抓住有利时机融出资金,提高资金收益,实现资金流动性与效益性统一、短期支付安全与长期持续发展的协调。2008年,境内分行累计人民币融入融出量76,183亿元,增长25.0%。外币方面,密切关注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合理安排拆放期限,保证资金安全与收益性。全年外币货币市场交易量12,104亿美元,增长39.4%。

    投资组合管理

    交易账户业务

    2008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内银行间市场利率呈现先上升又大幅下降的走势。本行把握市场利率走势,加强银行间市场做市交易力度,人民币债券交易业务快速发展,交易收益大幅提高。全年银行间市场完成交易量2.43万亿元,增长16.8%。扩展柜台记账式国债交易品种,报价品种增加至43只。实现人民币利率衍生产品交易电子化系统管理,提升做市交易能力,完成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量333亿元。

    在美国连续降息以及信用市场恶化共同作用下,美国国债市场波动性加大。本行抓住市场机会,根据美国国债收益率走势预期,适时调整久期交易策略,赚取交易收益。全年完成外币债券交易量517亿美元。

    银行账户业务

    2008年,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先扬后抑,整体大幅下移。本行根据收益率曲线及市场利率变化趋势,对新增债券投资采取波段性操作策略。抓住前期人民币利率高点时机,增持中长期债券,延长组合久期。结合不同时期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特点,及时调整投资重点,合理搭配国债、金融债及央行票据比例,扩大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信用债规模,提高投资组合收益率。2008年末,人民币银行账户债券投资余额28,867.05亿元。

    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加剧,信用市场持续恶化。本行大幅减持外币抵押债券,降低投资组合信用风险。增加非美元外币债券投资规模,推进投资币种多元化,分散投资风险。

    代客资金交易

    在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情况下,本行严格控制业务风险,提高代客资金交易产品定价和服务能力,稳步推进代客资金业务发展。加强产品创新,推出“汇择通”新型结售汇产品,推进全球资金交易网络建设,完成代客结售汇及外汇买卖量3,717亿美元。加大低风险结构性存款产品发行,加强信息披露,确保客户权益,完成代客结构性衍生产品交易量122亿美元。积极培育客户人民币利率衍生产品需求,提高风险对冲水平,推动代客人民币利率掉期业务发展。

    资产证券化业务

    本行积极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成功发行工元2008年第一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80亿元,创国内单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之最。截至2008年末,本行作为发起人共完成两期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资产支持证券余额83亿元。两期证券化项目均以本行优质企业贷款作为基础资产组建资产池。基础资产未出现逾期、违约情况,所有贷款均为正常类贷款。2008年取得证券化贷款服务收入0.41亿元。

    7.3.4分销渠道

    境内分行网络

    2008年,本行以实现渠道、客户及业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明晰机构网点、自助银行、电子银行和客户经理四类渠道功能定位及发展规划,发挥渠道整体优势。以财富管理中心、贵宾理财中心、理财网点和金融便利店为主体的分层分类网点功能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网点经营转型不断深入。在保持总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实施“分类管理、差别对待”的资源配置区域政策,对省会城市、重点大中城市及经济发达县域予以适度网点资源倾斜,在厦门、广州等城市实施网点布局优化和战略转型项目,不断优化机构网络布局。年内完成100家财富管理中心和2,000家左右贵宾理财中心建设,增强网点客户服务能力、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完成西藏分行和私人银行部机构申设工作,完善全国机构网络服务体系。

    2008年末,本行在境内拥有16,252家机构,其中包括总行、31个一级分行、5个直属分行、27个一级分行营业部、385个二级分行、3,054个一级支行、25个总行直属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以及2个主要控股公司。在全部机构中,向客户提供服务的营业网点有15,676家。

    电子银行

    紧密结合客户需求,加快产品创新,丰富产品功能,为客户提供更加方便、安全、快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保持国内同业领先地位。推出手机银行(WAP)、贵宾版个人网上银行等新产品,优化多项原有产品功能,满足差异化个性化服务需求。推出二代U盾、电话银行口令卡等产品,提高电子银行客户安全保障系数。积极投身网络公益事业,打造功能完善的电子银行免费捐款通道,支持救灾善款迅速传递。完善电话银行及门户网站涉外金融服务内容,提升奥运金融服务水平。2008年电子银行交易额145.2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1.2%。电子银行业务笔数占全行业务笔数43.1%,提高5.9个百分点。

    网上银行

    开通贵宾版个人网上银行,为优质客户提供专属服务通道、服务区域、金融产品及优惠活动。国内首家开通个人网上银行小额售汇业务,增加客户购汇渠道。引入客户体验机制,完成个人网银基金、个人综合对账单等项目优化。推出境外机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FOVA)代理注册国内网上银行,提升网上银行国际化服务能力。

    2008年末,企业网上银行客户144万户,增加46万户;个人网上银行客户5,672万户,增加1,764万户。企业网上银行实现交易额110.50万亿元,增长28.9%;个人网上银行实现交易额9.77万亿元,增长135.4%。荣获《环球金融》杂志“亚洲最佳个人网上银行”、“中国最佳个人网上银行”、“中国最佳企业网上银行”等奖项。

    电话银行

    推出电话银行预约、电话银行个性化菜单定制等服务项目。开通电话银行贵宾服务专线,为高端客户提供专家坐席、专属咨询等服务。完成山西、河北等六家分行人工服务集中,推动电话银行一体化进程。在第五届亚太最佳呼叫中心评选中,荣获“亚太最佳呼叫中心”、“中国最佳呼叫中心”、“中国最佳呼叫中心管理人”三项大奖。

    手机银行

    全新推出通过WAP方式接入手机银行业务,拓展电子银行服务渠道和功能,满足WAP客户群对于账户管理、转账汇款、代理缴费、投资理财和消费支付等金融服务需要。加强与通信集团合作,降低手机银行客户门槛,提高手机银行(WAP)安全性。手机银行(WAP)市场知名度不断提高,客户数量快速增加至55万户。

    自助银行

    持续加大自助设备投入,拓展自助服务渠道。推出功能简单、操作便捷的自助终端设备,方便客户办理查询、转账汇款、缴费等简单业务。优化自动柜员机功能,简化操作流程,提高交易效率和便捷度,提升自助设备分流柜面业务能力。2008年末,拥有自助银行7,085家,增长44.9%;自动柜员机28,656台,增长22.4%。自动柜员机交易额15,557亿元,增长45.4%。

    7.3.5 国际化、综合化经营

    实施国际化、综合化经营战略

    顺应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趋势,积极推进国际化、综合化经营发展战略。以构建商业银行业务为主体、跨市场的金融服务体系为目标,拓展全球化服务网络。完善境外机构经营管理,加快境外业务经营转型及境外机构区域性业务整合,通过优化和推广境外机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FOVA),逐步形成境内外业务一体化发展格局。通过加强与子公司业务联动,充分发挥集团整体品牌优势,大力拓展基金管理业务,积极推进金融租赁业务发展,实现功能互补,提高对集团的综合贡献。

    报告期内,顺利完成收购标准银行20%股权和诚兴银行79.9333%股权的交割工作,以及购买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简称“工银亚洲”)100,913,330股普通股和11,212,592份认股权证的交割及行权工作;悉尼分行、纽约分行、中国工商银行(中东)有限公司(简称“工银中东”)和多哈分行相继成立;越南分行申设获得中国银监会批准,境外监管报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工商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简称“工商国际”)注册成立工银国际融资有限公司子公司,获得香港证监会颁发的投行业务牌照,并正式更名为“工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工银国际”),成为本行境外独资的投资银行平台;诚兴银行和澳门分行的整合工作快速推进。截至2008年末,本行已在境外1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1家营业性机构,分支机构134家,与122个国家和地区的1,358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境外网络已具规模。

    报告期,本行境外机构及境内控股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7.98亿元,税前利润45.64亿元,年末总资产3,021.38亿元。

    境外控股子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

    工银亚洲是香港持牌上市银行,已发行股本257,054万港元,本行持有其72.04%的股权。工银亚洲提供全面的商业银行服务,主要业务包括:贸易融资、IPO收票及派息业务、商业信贷、投资服务、信用卡、托管、电子银行等。2008年末总资产250.86亿美元,净资产17.98亿美元,年度实现净利润1.25亿美元。

    工商东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工商东亚”)

    工商东亚是本行的控股子公司,于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总部位于香港,注册资本2,000万美元,本行持有其75%的股权。工商东亚主要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包括并购、财务顾问、债务融资、债务重组、股票市场服务、证券销售及经纪等。2008年末总资产2.91亿美元,净资产0.58亿美元,年度实现净利润731万美元。

    工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原工商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工银国际原为香港有限制牌照银行,是本行的全资子银行,2008年完成其商业银行业务资产转让工作,并获得香港证监会颁发的投资银行业务牌照,正式由“工商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更名为“工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8亿港元。2008年末总资产4,272万美元,净资产4,190万美元。

    诚兴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诚兴银行为澳门注册的商业银行,于2008年1月28日成为本行控股子公司,注册资本1.5亿澳门元,本行持有其79.9333%的股份。诚兴银行提供存款、贷款、贸易融资、国际结算等全面商业银行服务。2008年末总资产34.7亿美元,净资产2.7亿美元,年度实现净利润2,558万美元。

    中国工商银行(印度尼西亚)有限公司(简称“工银印尼”)

    工银印尼是印度尼西亚注册的全牌照商业银行,实收资本4,600亿印尼盾,本行持有其97.83%的股份。工银印尼主要产品包括存款、贷款及贸易融资业务,结算、代理业务,债券及资金拆借和外汇业务等。2008年末总资产1.39亿美元,净资产0.44亿美元。

    中国工商银行(伦敦)有限公司(简称“工银伦敦”)

    工银伦敦是本行在英国设立的全资子银行,注册资本2亿美元,提供存兑汇、贷款、贸易融资、国际结算、资金清算、代理和托管等全面银行业务。2008年末总资产8.7亿美元,净资产2亿美元。

    中国工商银行(阿拉木图)股份公司(简称“工银阿拉木图”)

    工银阿拉木图是本行在哈萨克斯坦设立的全资子银行,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主要提供存汇款、外币兑换、担保、贸易融资、账户管理等商业银行服务。2008年末总资产4,852万美元,净资产1,965万美元。

    中国工商银行卢森堡有限公司(简称“工银卢森堡”)

    工银卢森堡是本行在卢森堡设立的全资子银行,注册资本1,850万美元。通过利用所在地客户资源和监管环境,完善本行在欧洲机构网络布局,拓展欧盟地区零售及私人银行业务。

    中国工商银行(莫斯科)股份公司(简称“工银莫斯科”)

    工银莫斯科是本行在俄罗斯设立的全资子银行,注册资本10亿卢布,提供以国际结算、贸易融资、存款及理财产品为主的全面的公司银行业务及部分个人银行业务。2008年末总资产4,156万美元,净资产3,035万美元。

    中国工商银行(中东)有限公司

    工银中东是本行在阿联酋设立的全资子银行,注册资本5000万美元,于2008年10月20日正式开业,业务范围涵盖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业务。2008年末总资产6,032万美元,净资产5,014万美元。

    境内控股子公司

    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工银瑞信”)

    工银瑞信是本行的控股子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人民币,本行持有其55%的股份。工银瑞信主要从事基金募集、基金销售、资产管理业务以及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2008年末,公司旗下共管理9只共同基金,管理的共同基金资产规模约752亿元人民币,荣获《中国证券报》“2008年度金牛基金管理公司”,《证券时报》“2008年度中国明星基金公司”等奖项,总资产6.26亿元人民币,净资产5.08亿元人民币,年度实现净利润1.94亿元人民币。

    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简称“工银租赁”)

    工银租赁是本行的独资子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人民币,注册地为天津滨海新区。工银租赁是国内首家获得中国银监会批准的由商业银行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主要经营船舶、飞机和大型设备的金融租赁业务及各类租赁产品及租金转让与证券化、资产管理、产业投资顾问等金融产业服务。2008年末总资产116.48亿元人民币,净资产22.05亿元人民币,年度实现净利润2.08亿元人民币。

    主要参股公司

    标准银行集团有限公司

    标准银行是南非最大的商业银行,也是非洲最大的商业银行。报告期内本行完成了对标准银行20%股权的收购和交割工作,持有其3.05亿股普通股,成为该银行集团最大的单一股东,向其派出两名非执行董事。两行已签署了相关业务合作协议,全面开展在资源银行、公司银行、投资银行、全球金融市场、投资基金等领域的战略合作。

    控制的特殊目的主体

    ICBCA(C.I.)Limited

    ICBCA(C.I.)Limited成立于2004年9月,注册地为开曼群岛,为本行控股子公司工银亚洲为发行债券而特设的全资控股公司,本身没有其他任何经营活动。2004年9月16日,ICBCA(C.I.)Limited发行4亿美元定息票据为工银亚洲融资,有关票据由工银亚洲提供无条件不可撤销担保,所筹资金以定期存款的方式存入工银亚洲,ICBCA(C.I.)Limited的所有资产负债均与该笔票据相关联。

    7.3.6信息科技

    围绕全行改革发展整体目标,以科技创新铸就核心竞争力,深入贯彻“科技引领”战略,加快实施信息科技发展规划,确保全行信息系统安全平稳运行,圆满完成奥运期间技术保障任务。入选2008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并位列首位;荣获英国《银行家》杂志“最佳业务连续性管理奖”称号。

    应用产品不断创新与丰富

    全年共研发新项目420个,优化原有项目488个。启动第四代应用系统建设,进一步提升本行信息科技的竞争力。2008年,本行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9项,使本行拥有的专利数量达到72项,同业占比55%。同时,递交专利申请40件,标志着本行在自主创新技术的保护强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加快应用产品的研发与优化。投产银银通平台等新产品,优化基金平台、理财平台等现有产品。私人银行、客户理财、电子银行等领域产品进一步丰富。优化和推广境外机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FOVA)功能。投产市场风险管理系统(一期),完善非零售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系统,完成零售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系统个人贷款部分的开发,优化业务运营风险管理系统功能。构建数据仓库基础数据平台,推进数据集市整合改造,提高本行的经营管理能力。

    信息系统运行安全稳定

    圆满完成信息系统奥运安全保障工作任务,实现奥运期间“生产运行零事故”的目标;经受住了地震、雪灾等自然灾害的考验,全行各项业务服务没有受到影响。信息系统保持安全平稳运行态势,为经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技术环境。系统监控和性能容量管理手段进一步丰富,生产操作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积极开展信息安全防护工作,制定应用灾备等级标准,并实施应用系统灾备保护,同时不断强化客户端管理。应急灾备体系进一步完善,组织开展全行业务灾备演练和集中式业务营运中心灾备演练,验证了灾备系统的有效性并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7.3.7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约束机制

    继续深化2007年启动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升项目,进一步明确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和阶梯,梳理、整合各岗位序列归属及任职资格标准,逐步完善新体系下的员工晋升发展机制。积极适应业务发展和战略转型的需要,实现人员管理工作重心由总量调控为主向结构优化为主的转变,着力提高人员配置效率。全面修订劳动用工制度办法,完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体系,有效维护公司和员工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稳步推进个人绩效合约和目标分解机制相结合的绩效管理模式,确定责任关系,明确绩效目标。继续推进差异化薪酬激励机制建设。通过完善企业年金体系和全面推进医疗保障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员工福利保障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2008年,围绕全行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4.6万期,培训198万人次,人均受训约8.5天。认真开展与高盛集团的战略培训合作项目。加快实施高级专业人才培训,组织国际专业资质认证课程集中面授34期,涉及9大类专业领域,全行金融风险管理师(FRM)、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等持证人数达到344名,位居国内同业前列。扎实推进专业资格认证培训,组织实施了个人信贷客户经理、财资管理师等领域的专业资格培训工作。认真实施业务综合培训计划,加大对销售人才的培训力度。全面开展规范化、标准化的一线柜员岗前培训,基本建成专门用于员工业务操作技能训练的模拟银行培训平台。重点编写一批业务营销方面的案例教材。全面建成远程考试系统,高效率开展远程教育。

    总行及分支机构改革情况

    成立私人银行部,以进一步推动综合化经营,改善客户和收益结构,提高在高净值客户市场竞争能力。将企业年金中心更名为养老金业务部,并相应调整部门职能定位,以适应业务资格和业务领域的变化,促进相关各项业务全面协调发展。将公司业务二部与营业部合并为公司业务二部(营业部),并对信贷业务相关部门的职能分工进行调整,以进一步优化信贷业务流程,完善前中后台分离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按照“服务业务发展、经营转型和增强同业竞争优势”的基本思路,以流程银行建设为中心,深入推进分支机构流程再造与机构整合,完善授信审批分部集中垂直管理,加快推进信贷业务集体审议制度建设,调整并完善二级分行信贷管理部门设置,加强电子银行和产品创新等业务部门机构设置。

    7.4 风险管理

    7.4.1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本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行员工各自履行相应职责,有效控制涵盖全行各个业务层次的全部风险,进而为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本行在风险管理中遵循的原则包括收益与风险匹配、内部制衡与效率兼顾、风险分散、定量与定性结合、动态适应性调整等原则。

    2008年,本行积极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快提升全行整体风险管理能力。

    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高级管理层及其专业委员会、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等构成本行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2008年,本行积极推进集团层面风险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

    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图

    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2008年,本行进一步健全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执行新修订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明确风险管理的发展目标和管理要求。建立风险报告重点联系行和外部专家制,进一步提高风险分析水平。完善由全面风险管理报告、专业风险管理报告、专题风险管理报告、压力测试报告和重大风险事件报告组成的多维风险报告体系。实施风险管理评价办法,对分行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制定风险限额管理制度,提升全行风险控制能力。在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以及操作风险管理等领域制定和施行了一系列制度和办法。适应本行公司治理机制和机构分布特点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2008年,根据中国银监会要求并结合本行新资本协议实施准备情况,制定新资本协议实施规划,积极推动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IRB)、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IMA)和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AMA)建设。稳步推进非零售内部评级法项目工程成果在风险管理全流程中的应用,实现客户评级优化系统平稳运行,投产债项评级系统、客户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AROC)系统以及组合评级系统;完成零售内部评级法工程计量开发工作,加快推动个人客户内部评级系统建设和相关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市场风险计量水平,投产市场风险管理核心系统,启动金融市场业务与风险管理自主研发项目。在同业中率先启动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项目,制定项目规划方案,分阶段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7.4.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管理

    本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无法履约而引致损失的风险。本行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贷款,但资金业务、表外业务等也可能带来信用风险。

    本行信用风险管理具有如下主要特点:(1)在全行实施标准化信贷管理流程;(2)风险管理规则和流程注重信贷业务全流程的风险管理,覆盖从客户调查、评级授信、贷款评估、贷款审查审批、贷款发放到贷后监控整个过程;(3)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对信贷业务全流程进行监督检查;(4)对信贷审批人员实行严格的任职资格管理;(5)依靠一系列的信息管理系统,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为各级信贷人员举办各种持续培训项目,以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实践。

    2008年,本行积极应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和完善信贷政策,推动信贷制度建设和信贷流程改造,加强行业风险管理和客户结构调整,加强贷后管理和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加强表外业务信用风险管理,不断提高信贷管理信息化水平,全面强化信用风险管理。

    2008年,本行对地震灾区在信贷资源配置和信贷政策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充分考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实际,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融资需求。

    公司类贷款信用风险管理

    ●开展全行公司信贷业务流程改造,完善职责清晰、简洁高效、运行通畅、控制严密的流程体系。继续推动信贷制度建设,创新信贷产品,完善担保管理制度,推进贷款大户风险监控制度建设,稳步夯实信贷管理基础。

    ●进一步完善区域信贷政策。根据不同区域信贷市场特点和发展潜力,继续支持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信贷业务发展,同时着力加大对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支持力度,增加对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大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信贷资源配置。

    ●结合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导向,修订完善行业信贷政策,进一步扩大行业政策的覆盖面,并根据宏观调控方向的变化及时对行业政策进行适度调整。深入推进“绿色信贷”建设,积极支持自主创新和节能环保等领域,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投放。实施行业限额管理,加强行业集中度风险控制。加快行业结构调整步伐,适当提高部分行业的客户准入标准,加大对存在一些潜在性风险因素贷款的退出力度。建立行业信贷分析例会制度,加强对行业信贷风险的前瞻性分析。

    ●完善客户信贷政策。继续维护和拓展优质客户信贷市场,促进客户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大对符合本行信贷政策导向的全国重点性行业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在经济下行过程中积极帮助发展前景良好、实力强、信贷风险可控的行业龙头企业克服暂时经营困难,并逐步在企业发展中化解信贷风险。

    ●加强房地产行业风险管理。积极应对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开展市场调研和业务分析,完善房地产行业信贷政策。适当提高贷款准入标准,实施行业限额管理。继续实行房地产客户名单制管理,优化贷款投向。加强封闭管理,严格按照项目销售比例收回贷款。严格实施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监控和定期报告制度,进一步加强风险监控。

    ●加强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优化改进业务流程。明确贸易融资业务授信、审查要点。强化贷后管理,明确贷后管理各相关部门和岗位职责,加强信息沟通和整合,重点加强对物流、单据流和资金流的跟踪监控。定期对贸易融资业务进行监测分析和风险监控,及时进行风险提示。

    ●加强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完善小企业信贷政策和管理机制。严格小企业行业管理和行业准入标准,优先支持符合产业和环保政策、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发展前景良好的小企业客户。积极拓展有真实物流和现金流的小企业贸易融资业务。加快调整小企业客户结构,实行小企业信贷业务流量管理模式,在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中保持小企业信贷业务健康发展。

    ●不断提高公司信贷管理信息化水平,持续完善资产管理系统(CM2002),优化信贷资产质量分类系统功能,提高分类操作效率,稳步推进系统功能优化升级。CM2002系统延伸至本行欧洲、大洋洲部分境外机构。

    个人贷款信用风险管理

    ●加强个人贷款风险管理。根据风险管理水平、地区市场环境和客户群体,对分行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有步骤地推进个人信贷业务梯度发展。加强贷款分类监测管理,进一步加大对抵质押物价值波动情况的监测力度。严格落实抵押登记手续,完善抵押登记流程。加大虚假贷款防控力度。

    ●积极调整个人信贷产品结构,加大对居民购买普通自住住房的信贷支持力度。严格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密切关注各地区房价走势和波动,进一步加强对借款人还款能力和贷款用途的审核。对个人经营性贷款继续实行开办行名单制管理,严格贷款条件,加强监测检查,严格落实贷款用途和贷款担保。

    ●不断提高个人信贷管理信息化水平,持续优化完善资产管理系统(PCM2003),全面应用个贷业务电子催收管理模式,实现个人信贷作业监督工作流程化、电子化管理。

    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

    2008年,本行继续加强信用卡透支资产质量管理及风险控制力度。调整信用卡发卡政策,将申请客户进行细分,进一步明确各类客户的初始授信及额度升级调整区间,强化授信管理。构建全流程信用卡透支资产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分类指导和综合评价各级发卡机构和信用卡电话服务中心资产质量管理工作。拓宽信用卡透支资产清收转化渠道,加强欠款扣收系统应用,完善合作催收、欠款扣收业务。深入开展风险模型的研究设计和开发,不断提高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技术水平。

    资金业务信用风险管理

    本行的资金业务由于进行投资和同业拆借活动而面临信用风险。除中国政府外,本行购买任何实体债券、或向其拆借资金均以本行对该实体的核准授信总额为上限。人民币投资组合主要包括中国政府和其他境内发行人发行的债券。外币投资组合主要包括投资级别债券。

    本行针对资金业务采取的信用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授信额度控制、投资限额(规模)控制、保证金控制、最低评级要求和单笔最高权限等。2008年,本行根据国际金融市场走势主动优化调整外币投资组合结构,适时减持风险较高的外币资产,增加政府债券投资规模,有效降低了外币投资组合的信用风险。

    信贷资产分类管理

    按照贷款风险分类的监管要求,本行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根据预计的贷款本息收回的可能性把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为实行信贷资产质量精细化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本行对公司类贷款实施十二级内部分类体系,并通过计算机系统完成分类流程。本行对个人信贷资产质量实施五级分类管理,综合考虑借款人的违约月数、预期损失率、信用状况、担保情况等定性和定量因素。

    2008年,本行继续做好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工作。加强不良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根据财政部关于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的最新规定,修订呆账核销和账销案存资产管理办法,着手制定法人和个人客户不良贷款管理办法。综合运用现金清收、呆账核销、还款免息、以物抵债和重组转化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力度,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降低处置成本,提高回收率。特殊资产管理系统建设取得全面突破,建成投产不良贷款管理信息系统、个人不良贷款管理系统和账销案存资产管理系统,率先实现对法人和个人、信贷和非信贷、表内和表外特殊资产处置全过程下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处置效率。

    信用风险分析

    2008年末,本行最大信用风险敞口(不考虑任何担保物及其他信用增级措施)详情如下:

    最大信用风险敞口

    人民币百万元

    本行需要获取的担保物金额及类型基于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评估决定,并对担保物类型和评估参数实施了相关指引。担保物主要有以下类型:对于买入返售交易,担保物主要为票据、贷款或有价证券;对于商业贷款,担保物主要为房地产和借款人的其他资产;对于个人贷款,担保物主要为居民住宅。本行定期监查担保物的市场价值,并在必要时根据相关协议要求追加担保物。

    按担保类型划分的贷款结构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注:(1)为境内分行数据。

    2008年末,信用贷款13,413.0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998.94亿元,增长17.5%,反映了本行发放给信用等级较高客户的贷款增加。抵押贷款16,884.35亿元,增加1,686.87亿元,增长11.1%,依然是最大的组成部分。

    逾期贷款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注:当客户贷款及垫款的本金或利息逾期时,被认定为逾期。对于可以分期付款偿还的客户贷款及垫款,如果部分分期付款已逾期,该等贷款的全部金额均被分类为逾期。

    重组贷款

    2008年末,重组贷款和垫款252.46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31.35亿元,下降34.2%。其中逾期3个月以上的重组贷款和垫款189.84亿元,减少97.81亿元。

    借款人集中度

    下表列示了2008年末本行十大单一借款人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2008年末,本行对最大单一客户的贷款总额占本行资本净额的2.9%,对最大十家客户的贷款总额占资本净额的20.4%,均符合监管要求。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总额1,264.58亿元,占各项贷款的2.8%。

    贷款五级分类分布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本行贷款质量进一步优化。2008年末,按照五级分类,正常贷款42,296.0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010.33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2.51%,上升0.97个百分点。关注贷款2,379.03亿元,增加50.24亿元,占比5.20%,下降0.52个百分点,主要是公司类关注贷款有所增加;本行加强违约贷款催收力度,个人关注贷款减少。不良贷款余额1,044.82亿元,减少72.92亿元,不良贷款率2.29%,下降0.45个百分点,实现了把不良贷款率控制在2.5%以内的年度目标,保持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持续双下降,主要原因是本行综合运用现金清收、呆账核销、还款免息、以物抵债和重组转化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力度,同时加强对存在一些潜在性风险因素的贷款的监控和退出力度。

    按业务类型划分的不良贷款结构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2008年末,公司类不良贷款余额937.47亿元,比上年末减少84.51亿元,不良贷款率2.90%,下降0.61个百分点。个人不良贷款余额95.93亿元,增加9.83亿元,不良贷款率1.16%,主要是部分借款人受经济增长放缓和自然灾害影响不能正常还款所致。

    按地域划分的不良贷款结构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2008年末,长江三角洲不良贷款余额150.1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8.84亿元,主要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部需求减弱导致部分企业现金流紧张和偿债能力下降,公司类贷款不良额有所上升;不良贷款率1.32%,上升0.2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不良贷款余额239.02亿元,增加37.75亿元,主要是四川分行受地震灾害影响不良贷款增加所致;不良贷款率3.26%,下降0.03个百分点。境外及其他不良贷款余额11.42亿元,增加1.76亿元,主要是工银亚洲不良贷款余额增加1.78亿元。

    按行业划分的公司类不良贷款结构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2008年末,制造业不良贷款比上年末减少107.92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1.63个百分点;零售、批发和餐饮不良贷款减少22.29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1.26个百分点;房地产业不良贷款减少9.59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0.61个百分点。交通及物流不良贷款增加31.60亿元,不良贷款率上升0.32个百分点,主要是个别公路贷款出现不良所致;发电和供电不良贷款增加23.28亿元,不良贷款率上升0.21个百分点,主要是受地震灾害影响以及原材料成本上升导致发电行业亏损所致;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科教文卫不良贷款分别增加6.63亿元、5.38亿元和0.87亿元,主要是受地震灾害影响贷款出现不良所致;纺织及服装不良贷款增加4.79亿元,不良贷款率上升0.73个百分点,主要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出口需求下降导致部分纺织服装类企业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影响所致;建筑业不良贷款增加2.23亿元,不良贷款率上升0.01个百分点,主要是受城建、房地产等行业影响部分借款人出现经营困难所致。

    贷款减值准备变动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

    注:(1)本年转出主要是贷款转为抵债资产而转出的相应减值准备。

    2008年末,贷款减值准备余额1,359.8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2.96亿元,增长17.5%;拨备覆盖率130.15%,上升26.65个百分点;贷款总额准备金率2.97%,上升0.13个百分点,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7.4.3市场风险管理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本行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包括黄金),分别是指由于利率和汇率的不利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本行市场风险管理是指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和报告市场风险的全过程,旨在建立和完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和流程,确定和规范计量方法、限额管理指标和市场风险报告,控制和防范市场风险,提高市场风险管理水平。市场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根据全行风险偏好,将市场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实现经风险调整的收益最大化。

    2008年,本行制定和建立一系列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报告、市值评估、限额管理、重大市场风险管理、利率风险管理和汇率风险管理等政策和程序;建立市场风险管理系统,使负责市场风险管理的部门与业务部门保持相对独立,进一步体现了市场风险管理前中后台分离的原则。

    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

    为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市场风险管理措施,准确计量市场风险监管资本,本行根据不同账户的性质和特点,将所有表内外资产负债均划分为交易账户或银行账户。交易账户是指银行为交易目的或规避交易账户其他项目的风险而持有的可以自由交易的金融工具和商品头寸,除此以外的其他各类头寸划入银行账户。

    银行账户市场风险管理

    利率风险管理

    利率风险是指利率水平的不利变动给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带来损失的风险。本行利率风险包括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其中利率敏感资产和利率敏感负债的重新定价日错配带来的重新定价风险是本行利率风险的主要来源。本行利率风险管理目标是根据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偏好,在可承受的利率风险限度内,实现利息净收入最大化。

    本行利率风险分析包括评估本行利率敏感资产和利率敏感负债之间的缺口状况,以及分析利率变动后潜在的敞口敏感性。2008年,本行制定利率风险管理办法以及银行账户利率风险计量方法,完善全行利率风险管理框架,夯实制度基础;完成利率管理系统的升级工作,有效提高了全行利率风险计量水平。

    汇率风险管理

    汇率风险是指外汇资产与外汇负债之间币种结构不平衡产生的外汇敞口因汇率的不利变动而蒙受损失的风险。本行汇率风险管理目标是确保汇率变动对本行财务状况和股东权益的影响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本行主要通过采取限额管理和风险对冲手段规避汇率风险。

    本行每季度进行汇率风险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并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汇率风险报告。2008年,本行密切关注外部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加强对主要货币汇率走势的研究分析,积极运用价格杠杆等多项组合措施,调整和优化外汇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进一步控制外汇敞口和汇兑损失。

    交易账户市场风险管理

    本行通过建立交易账户市场风险限额指标管理,对本行资金交易业务市场风险进行控制,主要有敞口限额、止损限额、敏感度限额等;本行将限额指标逐级分解到不同交易台和交易员层面,实施限额监测和分析,并根据风险报告路径逐级上报限额管理执行情况。

    本行采用风险价值(VaR)、敏感性分析、敞口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交易账户产品进行计量分析;本行通过构建市场风险管理核心系统,实现了资金业务数据集中和风险计量集中;本行还对相关系统进行改造,完善了风险计量、统计分析与风险管理功能,优化和改造市值评估功能。

    2008年,本行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市场风险计量与监控、系统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自2008年二季度开始,本行对总行本部交易账户(包括本外币债券、人民币结售汇和外汇买卖等产品)计量风险价值,风险价值计算采用历史模拟法(选取99%的置信区间、1天的持有期,250天历史数据)。总行本部交易账户风险价值分析如下表:

    交易账户风险价值(VaR)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

    市场风险分析

    利率风险分析

    2008年9月以来,人民银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连续5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连续4次下调存款基准利率。针对宏观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变化,本行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利率定价管理,研究制定贷款利率定价模型和同业存款定价标准,及时调整和完善定价方案,合理控制付息成本,提高贷款收益;同时,加强对国内外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趋势变化分析,对利率敏感资产和负债结构进行适当调整,提高利率风险管理的前瞻性。

    2008年末,本行一年以内利率敏感性累计负缺口11,017.34亿元,缺口绝对值较上年减少880.06亿元,降幅达7.40%。本行利率风险缺口按合同重定价日或到期日(两者较早者)结构如下表:

    利率风险缺口

    人民币百万元

    下表说明了本行利息收入及权益在其他参数固定的情况下对于可能发生的合理利率变动的敏感性。

    利率敏感性分析

    人民币百万元

    以上利率敏感性分析基于本集团报表日的利率风险状况,在假定市场整体利率发生平行变化的情况下,分析利率变动对银行短期(一年内)利息净收入产生的影响。上述利率变化假定所有期限的利率均以相同幅度变动,因此并不反映若某些利率改变而其他利率维持不变时,其对利息净收入的潜在影响;且此项影响并未考虑管理层为减低利率风险而可能采取的风险管理活动。

    汇率风险分析

    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较快,下半年相对平稳,全年累计升值6.88%。本行通过灵活调整系统内外汇资金往来利率,鼓励吸收存款,控制外汇贷款增长,同时加强资产负债组合层面的管理和优化,外汇敞口和汇兑损失大幅下降;货币集中程度也进一步分散化,美元敞口占比大幅下降。

    外汇敞口

    人民币(美元)百万元

    注:(1)本集团外汇敞口净额反映了本集团资产负债表内和资产负债表外外汇敞口的净额。

    (2)如果境外经营实体的记账本位币不是人民币,则本集团对境外经营实体的净投资为本集团合并的或分占的以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的境外分行、子公司和联营公司所持有的外币净资产,以及对上述子公司及联营公司投资形成的外币商誉。为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该等境外经营的成果和财务状况折算为人民币所产生的差异在权益项下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确认。该折算差异对本集团的净利润没有影响。

    关于外币对人民币汇率的合理可能变动对税前利润及权益的影响,详见下表:

    汇率敏感性分析

    人民币百万元

    以上汇率变动的敏感性分析是建立在本行年末外汇敞口保持不变的假设下,并未考虑管理层为减低汇率风险而可能采取的风险管理活动。

    7.4.4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风险是指因无法以合理的成本及时筹集到客户和交易对手当前和未来所需资金而对本行经营所产生的风险。本行流动性风险的潜在来源主要包括存贷款客户提前或集中提款、债务人延期支付、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资产变现困难等经营活动以及流动性资金头寸的日常管理。

    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建立科学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以及对流动性风险实施流程化管理,及时满足全行业务发展对流动性的需求,平衡资金的安全与效益。

    流动性管理

    本行对流动性实施集中管理,将资金集中到一级分行进行全额集中配置管理,同时通过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引导分行调整资产负债期限、品种结构。此外,本行还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积极管理本行的流动性,包括:(1)应用一系列流动性参数每日监控本行流动性头寸,并按季向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汇报;(2)通过持续监控及调整本行的现金、存放央行和其他银行的现金以及其他生息资产的金额和结构,确保满足本行未来的流动性需求;(3)监控流动性比率以符合法规及内部要求,并采用压力测试以评估本行的流动性需求;(4)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系统和流动性应急计划。

    2008年,本行密切监测货币政策变化和全行存贷款增长,准确把握宏观调控基调变化,前瞻性调整流动性管理策略,合理安排同业融资规模和期限结构,积极应用压力测试,科学预测资金缺口,有效平衡资金流动性和效益性;进一步完善内部资金收付管理系统,实现系统内资金管理和流动性管理电子化处理;连续6次调整内部资金转移价格,鼓励低成本负债业务,促进存贷款业务协调发展。

    2008年末,反映本行流动性状况的有关指标均满足监管要求,请参见“财务概要——其他财务指标”。

    流动性风险分析

    2008年上半年,人民银行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采取综合措施,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连续6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年初的14.5%上调至17.5%,流动性逐步趋紧。2008年9月份以来,人民银行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先后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得本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7.5%下调至15.5%,流动性逐渐充裕。

    本行通过流动性缺口分析来评估流动性风险状况。2008年末,流动性缺口变化比较大的主要是1个月内、1至3个月内和3个月至1年的期限档次。由于一年期及以下定期存款占比上升,1个月内的流动性负缺口大幅缩小,缺口绝对值比上年减少1,643.91亿元,下降45.3%;1至3个月内和3个月至1年内的流动性负缺口进一步扩大。2008年末,本行流动性缺口分析如下:

    流动性缺口分析

    人民币百万元

    (下转C140版)

    项目2008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31日增长率(%)
    银行卡发卡量(万张)23,83221,01213.4
    借记卡19,92718,6746.7
    信用卡3,9052,33867.0
    项目2008年2007年增长率(%)
    年消费额(亿元)7,9646,16229.2
    卡均消费额(元)(1)3,5523,09114.9

    项目2008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31日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1,652,9991,103,223
    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41,57129,406
    拆出资金126,792170,352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33,62234,286
    衍生金融资产15,72122,769
    买入返售款项163,49375,880
    客户贷款及垫款4,436,0113,957,54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528,829524,723
    持有至到期投资1,314,3201,330,085
    应收款项类投资1,162,7691,211,767
    其他70,78059,136
    小计9,546,9078,519,169
    信贷承诺信用风险敞口936,473789,687
    最大信用风险敞口10,483,3809,308,856

    项目2008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31日
    金额占比(%)金额占比(%)
    抵押贷款1,688,43536.91,519,74837.3
    其中:个人住房贷款(1)597,37413.1536,33113.2
    质押贷款676,12914.8575,59814.1
    其中:票据贴现(1)326,3157.1252,1036.2
    保证贷款866,12918.9836,47620.6
    信用贷款1,341,30129.41,141,40728.0
    合计4,571,994100.04,073,229100.0

    逾期期限2008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31日
    金额占各项贷款的比重(%)金额占各项贷款的比重(%)
    1天至90天60,8441.348,7791.2
    91天至1年17,7180.414,7810.4
    1年至3年25,8360.648,8681.2
    3年以上44,3261.037,9030.9
    合计148,7243.3150,3313.7

    借款人行业金额占各项贷款的比重(%)
    借款人A交通及物流18,0630.4
    借款人B采矿业15,2000.4
    借款人C发电和供电13,3440.3
    借款人D交通及物流13,0500.3
    借款人E交通及物流12,9800.3
    借款人F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2,1220.3
    借款人G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0,7600.2
    借款人H发电和供电10,6000.2
    借款人I交通及物流10,2060.2
    借款人J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0,1330.2
    合计 126,4582.8

    项目2008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31日
    金额占比(%)金额占比(%)
    正常4,229,60992.513,728,57691.54
    关注237,9035.20232,8795.72
    不良贷款104,4822.29111,7742.74
    次级37,6940.8338,1490.94
    可疑55,6411.2262,0421.52
    损失11,1470.2411,5830.28
    合计4,571,994100.004,073,229100.00

    项目2008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31日
    金额不良

    贷款率(%)

    金额不良

    贷款率(%)

    公司类贷款93,7472.90102,1983.51
    票据贴现
    个人贷款9,5931.168,6101.14
    境外及其他1,1420.629660.63
    合计104,4822.29111,7742.74

    项目2008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31日
    金额不良

    贷款率(%)

    金额不良

    贷款率(%)

    总行6620.536030.35
    长江三角洲15,0191.3211,1351.07
    珠江三角洲14,0252.1017,1082.80
    环渤海地区18,7772.2422,9723.14
    中部地区15,8872.6217,7093.36
    东北地区15,0685.3621,1549.42
    西部地区23,9023.2620,1273.29
    境外及其他1,1420.629660.63
    合计104,4822.29111,7742.74

    项目2008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31日
    金额不良

    贷款率(%)

    金额不良

    贷款率(%)

    制造业44,9745.9355,7667.56
    化学8,1266.509,9408.20
    机械6,2856.128,4118.79
    钢铁9751.111,6011.90
    金属加工2,7203.413,3774.34
    纺织及服装7,3439.416,8648.68
    汽车1,3012.771,8374.32
    石油加工7211.731,0312.88
    电子3,2017.843,6598.47
    水泥3,49710.414,46714.43
    其他10,8058.8314,57911.44
    交通及物流9,4801.376,3201.05
    发电和供电7,6721.535,3441.32
    房地产业7,6002.218,5592.8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7810.651,1180.49
    零售、批发和餐饮13,7207.2715,9498.5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8871.001,3490.84
    科教文卫1,9632.801,8762.69
    建筑业1,5742.581,3512.57
    其他3,0962.014,5662.74
    合计93,7472.90102,1983.51

     单项评估组合评估合计
    年初余额58,94456,743115,687
    本年计提10,95525,55736,512
    其中:本年新增25,04554,68379,728
    本年划转443(443)-
    本年回拨(14,533)(28,683)(43,216)
    已减值贷款利息冲转(1,538)-(1,538)
    本年核销(11,917)(456)(12,373)
    收回以前年度核销83146229
    本年转出(1)(2,468)(66)(2,534)
    年末余额54,05981,924135,983

    项目2008年4至12月
    期末平均最高最低
    利率风险865810230
    汇率风险76438315
    总体风险价值1117512341

     3个月内3个月-1年1-5年5年以上
    2008年12月31日(2,378,991)1,277,2571,294,212397,746
    2007年12月31日(2,725,495)1,535,7551,273,400465,411

    利率基点变动2008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31日
    利息净收入变动权益变动利息净收入变动权益变动
    上升100个基点(16,116)(9,143)(18,160)(9,213)
    下降100个基点16,1169,53618,1609,452

    外汇敞口2008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31日
    人民币等值美元人民币等值美元
    资产负债表内外汇敞口净额208,18330,460342,00946,821
    资产负债表外外汇敞口净额(153,796)(22,503)(204,323)(27,972)
    外汇敞口净额合计(1)54,3877,957137,68618,849
    减:境外外币投资的外汇敞口净额(2)48,5677,10616,5412,264
    外汇净敞口(扣除境外外币投资的外汇敞口净额)5,820851121,14516,585

    币种外币对人民币 汇率上涨/下降对税前利润的影响对权益的影响
    2008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31日
    美元+1%+85+999+20+126
    -1%-85-999-20-126
    港币+1%-115-151+199-24
    -1%+115+151-199+24

     报告期末
     逾期/即时偿还1个月内1至3个月内3个月至1年1至5年5年以上无期限总额
    2008年流动性净额(4,323,581)(198,843)(232,110)(586,546)2,679,1071,757,9651,511,146607,138
    2007年流动性净额(4,425,529)(363,234)(53,884)57,1102,482,2861,654,4401,193,06354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