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拔寨战役为何再度打响
李志林(忠言)
本周股市行情看似震荡剧烈,周三重摔,周四暴涨,周五再杀尾盘。但实际上攻城拔寨战役已经打响。
政府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以及相继批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市场普遍认为政策效应将减弱,空方再度占据上风,股指遂从2402点跌了近370点。但随后政策预期再度升温——3月12日温总理在“两会”记者会上称:“为应对金融危机,我们随时都可以提出新的刺激经济的政策,准备了充足的子弹”;3月18日财政部发布50号文件,规定金融国企减持5%国有股须经财政部批准,主动为大非加锁;3月23日,钢铁与汽车振兴规划正式出台;3月26日国务院批准上海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批准上调六行业出口退税率。与此同时,上周突破整理三角形顶端后,深成指、深综指和中小板指数均突破年线,上证指数也突破了2316点缺口,逼近2402点前高点。
相当多的人根据一二月份经济数据下滑而看空股市并自诩为“理性”,把股市的上涨视为“投机”。其实是将黑白颠倒,首先,将通缩状态下的今年一二月份数据与去年通胀高峰时的一二月份比,本身就不科学;其次,未看到部分地区和行业经济企稳回升,采购经理人指数、新订单、发电量、房地产交易量、汽车销量在逐月上升,无视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事实。可见看空者是在用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作比较,是一种形而上学思维。看多者是用动态的、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作预测,属科学的理性预期。
一些对行情错判或踏空行情的人为了自我掩饰,指责这是“资金推动型行情”,是银行贷款流入推动,是不可持续的。其实,1661点以来的股市行情主要是政策推动,经济“保八”目标推动,扩内需要求推动,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最关键的是市场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理性预期,近4个月来新增贷款的大幅增长和M1的见底回升,必然会改变企业乃至社会货币紧缩的状况,促使企业、机构、个人把剩余资金投向股市。
3月19日美联储宣布用3000亿购国债、1万亿购银行有毒资产的异类救市举措在全球引起轩然大波,一些惊慌失措者认为这会导致美元贬值,从而看空股市。理性预期者却认为,由于目前其扩张货币的数量有限,尚不致引发石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的恶性暴涨,至多引发温和通胀,美国股市遂反弹了1600点。中国投资者也必然会用股市上涨来冲抵资产贬值损失,所以本周股市的放量突破带有很鲜明的国际因素。
尽管上周我预期的冲击2316点、2402点、2540点三大关的目标目前只攻克了一关,第二关和第三关未必能在第二波反弹中一气呵成,但我坚信,投资者只要凭借上述五大理性预期,今年定将有所斩获。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年线争夺战渐行渐近
王利敏
本周上证指数高收于2374点,上攻2402点似乎已无悬念。种种迹象表明,由于深成指、深综指和中小板指数已经越上了年线,作为A股主要标志的上证指数很可能也将挑战年线。投资者目前关心的是上证指数能不能攻占年线,攻占年线意味着什么。
如果人们关注各类指数的话,也许会发现近期中小板指数和深市的股指(包括深成指和深综指)已经越上了年线,而上证指数的年线目前位于2510点,距大盘仍有100多点。上证指数之所以未能越上年线,主要原因在于金融股和石化股等走势偏弱,如果金融股和石化双雄能持续发力,大盘很容易攻上年线。
问题是如果它们不发力,上证指数能不能站上年线呢。这可从两个方面看,一是由于技术上的因素,年线每天将下移(目前是5个点左右),每周将下移约25个点,一个月后,将下移到2400点;从另一方面看,如果权重股一直不发力,就意味着大盘很难下跌,所以大盘越上年线,既能强攻,又可智取(即通过横盘盘出年线)。从这个意义看,只要大盘能在2300多点的位置盘住,年线即可不攻而克。不过,按照各指数互为印证的原理,上证指数主动攻上年线的概率较大。
为什么人们把能否站上年线看得如此之重呢?原因在于大盘要由熊转牛,首先必须摆脱多重下降压力线。大盘站上半年线意味着市场已走出半年线的下降压力,大盘站上2245点则表明大盘已夺回前一轮牛市的顶点,但由于此轮熊市是从6124点跌下来的,多方这两大胜利尚不足于确认牛市已开始。所以,站上年线便成了检验多方实力的又一道坎。
回顾从6124点的下跌过程,大盘下跌之初曾快速跌破5日、10日、20日等多根短期均线,但跌到半年线附近时跌势趋缓,随后出现了从4778点到5522点的强劲反弹,表明在下跌趋势刚形成时,半年线是多方一道强有力的防线。多方的第二道防线就是年线,我们注意到,随着半年线的失守,多方曾在年线4500点附近组织过防守,但支撑力已大不如前,守了10多个交易日便告失守。正是由于年线的失守以及随后两线出现死叉,最终导致多方兵败如山倒,大盘出现自由落体式的狂泻。
由此可见,自1664点上行以来,多方攻占半年线虽然给了空方一个沉重的打击,但真正能使大盘出现反转的变局则是年线。从这个意义看,一旦多方攻占并站稳年线并形成半年线与年线的金叉,空方很可能会溃不成军。
由此看来,年线争夺战恐怕很快就会打响。
(本文作者为知名市场分析师)
从股息率角度看银行股
桂浩明
日前中国银行公布2008年度报告,每股基本收益为0.25元,净资产收益率为13.57%,公司董事会建议向全体股东派发现金红利0.13元/股。客观而言,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大背景下,中国银行去年能取得的这样的业绩是相当不容易的。但市场对此反应平淡,公布年报当天股价还有所回落。去年大盘下跌到1664点的时候,中国银行的股价是2.90元,现在股指已回升到近2400点,中国银行的股价仍只有3.50元左右。相对于大盘近44%的涨幅而言,中国银行的涨幅只有20%,明显落后于大势。这种现象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银行股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恐怕就因如此,现在不少投资者对中国银行这样国资控股的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兴趣索然,这种状况甚至还影响到其他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股。
当然,这些只是从银行股的价格弹性角度来说的,如果投资者换个角度来看呢?譬如说以股息率的标准来判断,如果以3.50元的股价为基准,每股0.13元的红利相当于3.714%的股息率,即便扣除10%的红利税,股息率也达到3.342%,大大高于目前2.25%的一年期银行储蓄利率。换言之,现在买中国银行的股票,其红利回报已高于银行存款利息,具有绝对的投资价值。
当然有人会说,把钱放在银行里,本金基本上是安全的,每年付利息的时候也不会作除权息处理。而上市公司派发了红利之后股价要除息,届时如果股价不能填权的话,就相当于自己给自己分红,并没有取得实际投资收益。此话没错,但要看到,像中国银行这样的股票,现在是否还有很大的下跌空间呢?以其PE、PB数据再结合其经营状况来说,只要不发生意外情况,这样的股价水平应该说是不高的。即便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股价一时涨不起来,但的确没有太大的下跌空间。以目前的市场状况而论,看得稍微长一点的话,这类股票一年中股价上涨20%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因此,股价的除息不是什么大问题,其投资价值是较为明确的。
问题在于,市场之所以对中国银行这样的股票不那么感兴趣,主要还是缺乏长线意识。可以设想一下,现在会有什么资金愿以高于银行利率的股息率作为投资目的而进行长期投资呢?坦率地说,至少还没有大量发现,中央汇金公司可能算一个,作为市场主力的证券投资基金肯定不属于这类资金。由于缺乏这类资金,银行股特别是国有资产控股的大型银行股以及其他类似的大型企业股票(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其价格走势只能落后于大盘。从这个角度而言,人们虽然不能以部分股票的股息率已高于银行利率而简单地认为中国股市就一定是被低估了,会大幅上涨,但应该看到,就长期投资的角度来说,市场的确出现了相应的投资机会,当人们以理性而平和的心态对待时,会对市场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围绕股市点位是高还是低的问题,市场各方目前正在激烈争论。如果大家能从资金的性质、预期的角度来看待股价,不少问题也许能得到解释。(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喜忧参半与今年高点
文兴
3月14日,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英国举行,“金砖四国”财长在会议期间发表公报呼吁,为了更好地体现四国真正的经济实力,应立即采取措施扩大四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话语权和代表权。
作为中国人,笔者更关心的是我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的观点,继3月23日发表《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及24日发表《关于储蓄率问题的思考》两篇文章后,周小川26日再度在央行网站上发表题为《关于改变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的署名文章。按照笔者的领会,第一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导致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一国迅速向全球蔓延的重要原因;第二篇文章则主要以东亚和产油国的高储蓄率澄清“他国过度储蓄引起美国危机”的误解;在第三篇文章的前半部分,周小川通过分析当今世界在信用评级、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和资本充足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金融监管的不科学、不透明也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文章后半部分,周小川转向微观视角,提出了“建立资本约束的逆周期机制”建议,并列出“中国的金融业改革和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参考。文章指出,总体看,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已初见成效,一些先行指标有回暖的迹象,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局面基本得到遏制。事实表明,综合比较世界上主要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我国政府在出台重大举措时决策及时、果断、有力,体现了独特的优越性。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一口气发布了5组最新工业经济数据,统计显示,今年1至2月份,煤炭需求仍显不足,价格回落,重点港口存煤处于高位,但发、用电量下滑态势有一定的遏制。成品油市场需求有所回升,生产经营出现好转。轻工、纺织行业生产恢复较快,但出口形势依然严峻,由于美国国内需求下降,中国外贸顺差很难回到去年的水平。看来喜忧参半将成为今年会频频出现的词语。
从已公布的银行股年报看,周小川指出的“宏观调控政策已初见成效,一些先行指标有回暖迹象,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局面基本得到遏制”已得到证实,从资金流入与流出情况看,人们持股的信心越来越强,看来下周人们就能迎接今年新高了。
(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
外资再度垂涎人民币资产
陆水旗(阿琪)
虽然股指逼近2400点之际一度有所迟疑,但行情“震荡向好”的主基调比之前显得更为明确。这主要是 美联储“开动印钞机”后,所产生的联动效应使市场内外环境、投资者的预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首先,继3月19日美联储宣布“开动印钞机”购买国债后,3月23日美国财政部又宣布将收购总规模达万亿的金融机构“有毒资产”。显然,“从印钞机出来的钱”将很快修补陷于困境中的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使得金融危机很快在账面上宣告结束。金融危机发生前,地球上的“流动性”本来就十分充裕,如果金融机构的“伤口得以愈合”,再加上全球“数量化扩张”释放的新增流动性,全球资本市场必将又迎来一个流动性大泛滥的时代。金融危机发生后,人民币资产的优越性更显突出,美元贬值对应的必然是人民币资产的升值,中国的股市与房市必定会再度受到外资的垂青。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方面为了平抑美元贬值导致港元的反向升值,另一方面为了应付外资的大量流入,香港金管局持续向市场投放资金,有数据显示,香港银行体系的结余已经超过1390亿港元。与“外资向香港赶集”相对应的是,港股尤其是国企股持续放量大涨。显然,外资正在再次向人民币资产的桥头堡——香港市场聚集,当然,其最终目标还是“更肥沃的”内地市场,这是深圳房地产市场突然复苏的主要原因,也是A股市场震荡后涨势更猛的重要原因。
其次,美元“印钞机开动”后已开始进入新的贬值轨道,通胀预期再次形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自然看涨。这导致大多数A股上市公司“措手不及”——为数众多的公司刚刚在2008年年报中进行了原材料库存的跌价减值计提,现在这些库存大多还在,但大宗商品的价格又明显上涨了。如此,这些公司可能等不到今年的年报,在中报中就可能需对此前减值计提导致的亏损予以冲回。此类公司因“计提”大幅拉低了2008年业绩,在今年的中报或年报中或因“冲回”带来业绩上的惊喜。“计提”是去年年末行情的一个系统性风险,现今“冲回”又构成行情的一个系统性利好,使A股市场更有了上涨的底气。
更重要的是,美联储“开动印钞机”强化了投资者对“通胀回归”、“流动性泛滥”、“资产增值”的预期,促使投资者更重视行情中长期向好的主基调,更加忽视与淡化短期震荡的因素。在市场流动性越来越充裕的形势下,行情一有震荡调整,就会有更多的资金蜂拥买入。显然,“美联储开动印钞机”改变了全球投资者的市场预期,全球性数量化扩张打开了行情的新空间。
目前还处于全球数量化扩张的初期,还处于名义通缩的阶段,各类资产价格被金融危机“洗刷”过后也显得较为低廉,在我们的货币财富未来被稀释之前,最佳策略无疑是把货币换成资产!
(本文作者为上海证券通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