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圆桌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海外
  • A4:股民学校
  • A5: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专 版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周刊
  • B3:基金周刊
  • B4:基金周刊
  • B5:基金周刊
  • B6:基金周刊
  • B7:基金周刊
  • B8:基金周刊
  • B9:基金周刊
  • B10:基金周刊
  • B11:基金周刊
  • B12:基金周刊
  • B13:基金周刊
  • B14:基金周刊
  • B15:基金周刊
  • B16:基金周刊
  •  
      2009 3 3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时事·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时事·海外
    亚太股市现2007年以来
    最大单周涨幅
    美元储备货币地位长期内面临挑战——访汇丰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金
    中国金融机构危机中表现出色
    德银将寻求发股融资授权
    美将举行能源气候变化论坛
    关于2009年呼和浩特春华水务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公告
    关于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债券
    (一期)分销及上市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
    关于2009年长春城市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公告
    美车企援助计划今日出台 二巨头要求追加216亿美元贷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美元储备货币地位长期内面临挑战——访汇丰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金
    2009年03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特派记者 朱周良 伦敦报道
      汇丰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金 本报记者 朱周良 摄
      一转眼,次贷危机爆发已有两年之久。这两年间,世界经济经历了历史性的转折,全球股市大幅缩水,还有雷曼和贝尔斯登等金融大鳄相继倒下……

      时至今日,这场旷世危机仍在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在即将开幕的第二次G20金融峰会上,各国首脑将再度聚首,商议和探讨经济复苏之路。尽管危机已持续两年,但全球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的前景依然一片迷茫,下一步到底该如何做?股市是否已经触底?世界经济何时才能开始复苏?

      带着这些令G20领导人都倍感困惑的问题,本报记者日前专门前往位于伦敦金丝雀码头的汇丰集团全球总部,采访了汇丰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金。

      曾任英国财政部顾问且在业界享有很高声望的斯蒂芬·金认为,尽管全球股市近期连续大涨,但并不值得太过乐观。他表示,世界经济在年底复苏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在此之后会是持续一两年的低水平增长期。对于这周的G20峰会,斯蒂芬·金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在回答记者有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问题时,斯蒂芬·金表示,尽管短期内美元仍将会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但考虑到美国持续高企的庞大经常账赤字,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长期内的确面临挑战。

      ⊙特派记者 朱周良 伦敦报道

      经济即便企稳仍会长久低迷

      上海证券报:您提到世界经济迈上复苏可能需要一两年时间,这是否意味着之前大多数人认为今年年底世界经济有望开始复苏的可能性已经很小?

      金:经济回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在经济恢复到完全正常水平之前,可能会有一段较长的时间。从以往美国经济衰退的情况判断,多数时候都是两个季度下滑,接下来两到三个季度缓慢反弹,再接着才出现像样的增长。

      还有一些时候,投资人对经济恢复至正常的信心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立起来。尽管在经济已经进入复苏起步阶段的最初若干个季度,大家都不敢轻易确定,但对我而言,眼下的形势似乎就是这样发展的。

      比如,尽管很多人预计经济活动会在下半年企稳,我们自己的预测也是这样,但届时经济可能仍是处在一种很低的水平,不大可能马上重新回到危机前的正常增长水平。

      新储备货币不会马上建立

      上海证券报:您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创设新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建议如何看?

      金:我的理解是,周小川建议用特别提款权替代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不过SDR中美元占了很大的比重。从这个角度说,这样的提议也并非什么很大的变革。

      从历史上看,制造全世界的人愿意持有某种储备货币,那么其储备货币的地位就可以一直保持下去。但当一国滥用这种地位而大量印钞,或是一国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实力趋于下降,那么储备货币会走下坡路。这么说吧,并不是某一个新的货币突然出现替代旧有的储备货币,而是现有的储备货币自身实力下降所致。

      这方面的例子并不少见。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镑还是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之一。但随后英镑逐渐退出了主流储备货币的行列,这倒并非因为美元的崛起,更多的是因为英国经济和英镑自身的问题。大不列颠帝国在20世纪初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到了二战后,英国却成了世界上负债最高的国家。

      过去20到30年间,美国其实步入了和这些国家类似的道路,即得益于世界其他国家对美元的需求,美国可以保持巨额经常账赤字,而其他国家也获得了经济的较快增长。因此,他们的实力与美国经济的差距逐渐缩小。当然,美元现在还没有到会马上丢掉储备货币地位的地步。

      美元跌势可能还要持续

      上海证券报:自从美联储宣布收购国债后,美元近期持续大幅下跌,您觉得美元是否走到了拐点?

      金:现在还不清楚最终会是一个通胀还是通缩的局面,但不确定性已经存在。由此而来的必然是波动的加剧,包括汇率。我们的预测是,美元还会继续走低,特别是对欧元。所以说,如果投资人想规避非传统货币政策实施的风险,那么他们可能更愿意买入欧元,而不是英镑和美元。

      上海证券报:最近全球股市持续上涨,您认为这是否意味着股市已经走出熊市?

      金:我不是策略师。我不想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任何时候出现一波较大的反弹行情,我认为投资人都不应该简单地将其视为新一轮牛市的开始,因为事实上过去两年中我们多次看到这样的假反弹。

      量化宽松的确有必要

      上海证券报:怎样解决有毒资产问题?哪个国家的方案更好?

      金:有毒资产的问题,主要取决于支持这些证券的资产的价格走势。比如,重估有毒证券的价值,就必须基于美国楼市的情况来判断。如果美国楼市开始复苏,那么有毒资产的问题有望在一段时间后得到解决。

      如果楼市继续恶化,那么我们今天看到的所谓有毒资产到半年或是一年后可能更加不值钱。我认为,现在各国政府在应对有毒资产方面采取的措施方向都是对的。我们需要知道这些资产该如何估值,而金融体系也迫切需要重塑信心,但信心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指望有什么“速效药”。

      上海证券报:您觉得政府印钞票的量化宽松政策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

      金:面对衰退,各国推出了各种应对政策,许多国家的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已经耗尽,比如美国、英国甚至是欧元区,利率都已经降至接近于零的水平。因此,没有太多央行还能通过传统政策手段来继续刺激经济,取而代之的是,许多国家都开始实施所谓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对于这一政策,各国有不同的解释,各界对此也存有争议,但我想说,在目前的极端情况下,各国央行采取这样的政策是正确的。

      因为如果不这么做,那么已经“弹尽粮绝”的各国央行只能眼睁睁看着经济继续恶化而无所作为,这对市场信心可能带来灾难性的打击。很重要的一点是,即便利率已经降至零水平,央行仍需要采取其他措施,比如收购资产,来向经济体系注入更多资金。

      在现阶段,各国央行采取的各种类似政策都是受欢迎的。但不幸的是,我认为现在还很难说这些政策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可能的情况是,这些政策将对经济起到缓冲的作用,至少可以让经济衰退的程度稍稍减轻。

      人物简介

      

      斯蒂芬·金(Stephen King),汇丰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兼汇丰银行全球经济和资产配置研究主管。斯蒂芬·金主管汇丰全球经济研究,并负责协调该行在全球的经济研究团队。

      斯蒂芬·金毕业于牛津大学,主修经济学和哲学。他的职业生涯始于英国财政部,曾在财政部出任经济顾问。

      1988年,斯蒂芬·金加入汇丰。1990年至1993年,他在汇丰负责日本经济研究。1993年至1998年,他负责欧洲经济研究,并在1998年升任汇丰首席经济学家。在各类投资者调查中,斯蒂芬·金的排名一直位居前列。

      斯蒂芬·金撰写了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经济研究报告,包括对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角色,以及对美国经济和楼市的分析,另外还有新兴经济体对发达国家的日益增强的影响力。

      2001年,斯蒂芬·金开始为英国独立报撰写专栏。2007年,斯蒂芬·金成为欧洲央行“影子委员会”的成员,他还是英国金融时报经济学家论坛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