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圆桌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海外
  • A4:股民学校
  • A5: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专 版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周刊
  • B3:基金周刊
  • B4:基金周刊
  • B5:基金周刊
  • B6:基金周刊
  • B7:基金周刊
  • B8:基金周刊
  • B9:基金周刊
  • B10:基金周刊
  • B11:基金周刊
  • B12:基金周刊
  • B13:基金周刊
  • B14:基金周刊
  • B15:基金周刊
  • B16:基金周刊
  •  
      2009 3 3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基金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基金周刊
    “金基金”掌舵者眼中的
    机会与不确定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金基金”掌舵者眼中的机会与不确定性
    2009年03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高峰对话之二

      主持人:

      上海证券报基金部副主任 周宏

      嘉宾:

      交银施罗德基金投资总监 李旭利

      博时平衡配置基金经理         黄健斌

      友邦华泰积极成长基金经理    秦岭松

      申万巴黎强化配置基金经理    李源海

      中银中国精选混合基金经理    孙庆瑞

      基金

      投资策略的选择

      主持人:大家一直都说宏观经济很难预测,市场也很难预测,但是基金经理就是在这样不确定的环境里面要做投资的,我想问一下,站在这个时点上展望今年以后到年底这段时间,你们会采取什么样的投资策略,或者说你们最关注的是什么东西?我们请中银基金孙庆瑞讲一下。

      孙庆瑞:今年年初我们整体上有一个策略,就是对市场持相对乐观的看法。当然大家对市场的反应非常快,而股市涨得也算不慢。尽管基金经理在投资的过程当中面对有很多不确定性,我个人觉得,从经济上推测,市场的未来趋势判断会更有把握一点。

      从今年的经济的角度来看,一季度应该是最差的状况,二、三、四季度可能逐渐会有好转,必须看到全年会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之一就是对贸易顺差的看法。就是说,尽管我也认为,美国经济在今年一季度应该是最差的时候,可能未来会慢慢的好转,但是中国有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币值的问题。人民币会保持钉住美元的状态,如果美元贬值一点我们也可以贬一点,但是我们很难让这个情况出现变化。所以我们在出口上面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很可能让其他的经济体或国家抢占我们在贸易上的份额。

      第二个不确定性就是现在看2009年,经济没有很大的问题,因为政府投资在这个方面还是有影响力的,这不能忽视。我们在今年底的时候,肯定会考虑2010年的状况,2010年的经济目前来看,相比2009年我还觉得说有乐观,也有负面的地方,但是我们考虑GDP的增长水平的话,超不过2009年的可能性还是有的,政府投资4万亿,如果简单划分的话,投资在明年的增长就将会非常的差。但是明年如果美国经济慢慢变好的话,我们可能在出口上会好一点。

      主持人:申万巴黎李源海经理的观点呢?

      李源海: 对市场我们是既不乐观也不悲观,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从上市公司来看的话,整个2008年业绩最坏的情况都已经体现,一季度可能比二季度差,三季度我们觉得可能比二季度好。2009年我们走一步看一步,努力地去适应市场,尊重市场,所以我们在投资中的做法是,对于大家都很看好的板块,整个利好或者反映预期的我们保持警惕,对大家很悲观的,我们也会去认真研究。估值水平作为我们选股的标准。

      宏观经济能否尽快复苏

      主持人:上个星期美国又启动了历史上罕见的经济刺激措施,我们想问一下,在现阶段看,宏观经济,或者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不是能够走上一个比较平稳的道路?

      李旭利:实际上对宏观这一块我觉得很难判断,这个地方没有很多的灵感比较确定地说出宏观经济到底怎么样。但是有一点比较肯定,如果说未来想达到大家看到的2006年、2007年比较高速的成长的话,我想是比较难的。至少在很长时间我们都看不到这样的光景了吧。但是从国内宏观经济情况来看,我觉得有可能最难看的时点已经过了,但恢复起来是非常慢的。不管是在投资,还是在出口上我觉得都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容易。

      主持人:博时基金是怎么看的?

      黄健斌: 宏观来看,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维持目前这个局面。但是维持这个局面也要全球积极地配合起来,我们也可以从投资一百多年的历史来看,结合股票的趋势和长期债券收益在过去一百年的走势和发达国家是很接近的。对宏观的看法分两个方面。第一,2008年是我们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如果经济危机维持五年,十年,它是不是一直延续下去呢?其实不是的,从事物发展过程来看,任何事物发展都是曲折波动的。从1993年经济危机中我们也看到,这次危机分为两次经济衰退,每次经济危机的时候也都会有经济复苏相伴。而复苏的时候股票和比较差的金融债券都会出现很大的弹性。在历史来看,大的金融危机里面分为若干个经济衰退。 第二个就是美国的情况,我个人认为美国金融危机第一波经济衰退可能已经走出来了。

      行业角度如何把握

      主持人:请问一下友邦华泰基金秦岭松,你们对接下来的市场整体机会怎么看?投资机会比较大的行业有哪些?

      秦岭松: 我们觉得上半年比较乐观一点,可能投资机会也比较多,比较容易把握,影响中国股市的两大因素,一个就是流动性,一个就是政府的政策去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体经济开始发生了变化,资金的需求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二就是从市场的预期来看,探底回升的时候,市场的力度还是比较大的,这个时候市场的预期反弹弹性最大,我们可以看到过去50年标普的指数,曾经有8次标普出现了上升。

      到了下半年我们觉得不确定性可能还更大一点,主要的原因还是从上市公司的利润角度来看。目前的1600多家上市公司分三块,一个就是金融,这一块它的利润占到了上市公司的30%左右,从银行本身的盈利周期来看我们觉得处于缓慢下行的通道。虽然政府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短期的信贷规模有一些放松,但是从趋势上来讲我们觉得还是处于下降的通道。第二个就是化工、采掘、有色金属、机械行业,占上市公司盈利的40%多,这一块实际上对A股的盈利还是比较大的。综合来看这两块我觉得目前还是面临很大的考验。政策受益的板块上,相对来说消费行业,比如说食品饮料、医药行业处于比较合理的状态,所以我们觉得这一块还是有机会的。

      主持人:从去年到现在交银的资产配置比较出色,现在的时点上你怎么看?

      李旭利:从现在看,美国与中国,可能中国走得更超前一点。原来全球经济是两个火车头,中国的投资和美国的消费。现在的美国消费疲软,只有中国的投资拉动,中国走在整个世界经济的前沿。现在看,美国有可能在今年一季度看到一些全球销售数据出现拐头,我们自己估算,特别是美国和香港,在未来2、3个月有可能走出去年中国10月份的走势。

      A股这边,我觉得现在A股从估值角度来说,也许它不是很贵,但是它便宜也说不上,所以我觉得A股这边会比较被动,可能会横盘比较长的时间。

      主持人:相对在被动的环境里面,可能有哪些结构性机会?

      李旭利:机会有可能出现在大家最不喜欢的东西上,有可能是以出口商品为主的企业,因为我自己的判断,美国消费情况可能是今年一季度最难看的。对于中国来说,出口这一块我想晚一点会有明显的好转,不一定是正增长,但是数据会拐头。这是可以逐步考虑投资的机会。第二个我想在能源这一块,因为我们看到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是在印钱以刺激经济,未来估值上可能资产价格比较容易上涨,而商品价格不容易上涨,现在的情况比较乐观,不管是资产价格还是商品价格都在往上涨,但是有色可能我们前期的市场表现太多了,但能源这一块可能更有机会,相反消费还需要有比较远的时间,我们看到中国消费的数据有可能会在今年年底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好转,消费品行业可能年底是个好的时间点。

      如果你要说风险的话,央行在刺激经济的时候,也在积极注入流动性,大家所有的目标就是把经济增长刺激起来,希望由通缩的情况转为通胀的情况。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是经济增长还没有刺激起来,但通胀已经很高。如果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所有的央行不得不去控制通胀,这是最糟糕的结局,这种状况虽然不一定会出现,但也是一个最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