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圆桌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海外
  • A4:股民学校
  • A5: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专 版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周刊
  • B3:基金周刊
  • B4:基金周刊
  • B5:基金周刊
  • B6:基金周刊
  • B7:基金周刊
  • B8:基金周刊
  • B9:基金周刊
  • B10:基金周刊
  • B11:基金周刊
  • B12:基金周刊
  • B13:基金周刊
  • B14:基金周刊
  • B15:基金周刊
  • B16:基金周刊
  •  
      2009 3 3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5版:基金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5版:基金周刊
    国际金融动荡背景下的投资趋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国际金融动荡背景下的投资趋势
    2009年03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瑞银财富管理研究部亚太区主管 浦永灏
      瑞银财富管理研究部亚太区主管浦永灏3月27日在“2009中国基金高峰论坛”上作主题演讲。
      瑞银财富管理研究部亚太区主管 浦永灏

      全球经济可能走向通缩

      关于近期市场或者经济形势方面的情况,大家都知道的是外国银行在国外市场投资中出现灰头土脸的情况,我所在的瑞银财富管理部是瑞银最基本的部门,瑞银财富管理在亚太区也连续5次得到最佳私人银行大奖,但是今年我们丢掉了这个称号,所以我们觉得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首先我讲一下全球经济到底是通胀还是通缩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投资界生死攸关的一个问题。我们记得,日本的货币政策在2001年以后就开始量化放松,投放了很多货币,利率几乎降到零,但是到今天的日本仍然处于通缩阶段,通缩的后果就是资产价值大幅缩水,消费萎缩,投资需求低迷,这个现象对日本的股市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日经指数从38000点跌到今天的8000点;所以,我想强调的是,假如全球的经济进入到一个长期的通缩阶段,这将对全球的基金界、投资界造成一个严峻的挑战。

      前一段时间我们看到,美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开始大规模放松,动用大量货币购买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债券。那么,市场是否认为这已是通胀的开始呢?通胀问题牵涉到市场和投资者的信心,也牵涉到全球的经济走势。

      为什么会出现通缩,是货币的投放量不足,还是我们的产能过剩。比如中国明显就是产能过剩,美国的产能也出现了运行不足的问题,目前美国比它潜在的生产水平低7%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投入大量的货币有没有可能带来通货膨胀呢?从目前的情况看,我认为至少在近一两年内,全球经济还可能处于一个通缩状态。

      为什么我们还在担心通缩的问题呢?这主要是因为通缩属于一个容易引起根本性变化的问题,全球经济可能因为通缩面临转折性变化的隐患。首先是银行业,银行业目前出现的损失主要是因为银行业在过去几年中的过度发展,当然,我们也注意到美国的次级债、房地产市场也都造成银行资产的损失,这个数据大概有1万亿美金左右,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仅仅是信用卡以及银行贷款都可能会超过2400亿左右的损失。所以,如果美国现在动用5千到1万亿的资金去解决银行问题,这是不大可能完全弥补银行资产的损失的。

      全球去杠杆化影响中国经济增长

      我们注意到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的是——全球正出现去杠杆化的潮流;不仅仅是中国在去杠杆化,美国也是,而美国的这种变化对中国经济将产生一定的影响。美国经济金融体系在此之前是一个靠杠杆放大不断推动泡沫形成的过程,我们中国的经济再怎么增长,美国去杠杆化的现象都将对中国经济造成不小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可能压倒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因此,去杠杆化的全球潮流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而且这是结构性的转变。所以,我个人认为中国很难再见到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也许中国经济未来还将出现一定的反弹,但中国长期经济增长数据可能难以再现两位数的情况。

      再回到通缩问题上,如果全球消费者也开始去杠杆化,企业也来去杠杆化。那么在通缩的情况下,你应该怎么投资(A股以外的市场)?在通缩的情况下表现最好的可能就是政府公债和现金。比如日本的公债回报率有1%,它的表现就比日本股票好,因为股票的资产价格在缩水。

      有人可能会说“你在胡说八道,我最近看到黄金价格在反弹,我看到股票价格也在反弹,是不是要担心通货膨胀呢?”我觉得这个担心也有道理,因为通货膨胀跟通货紧缩可能隔着一层薄薄的纸。我们目前的生产产量还是很大,中国的产能还是过剩,你能不能一下子把这些出口产能转换到国内需求上?但现在看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去杠杆化的后果可能就是一个通缩的压力超过通货膨胀的压力。

      我想说的还有美金地位的问题。美金就像一只猫,这只猫的尾巴比它的身体还要大,它是尾巴牵着身体走,而不是身体牵着尾巴走,我们就是要把这些美元贬值,但是你不让它贬值,所以它被国际上给劫持了。它是一个最大的经济体。全世界到现在为止,贸易货币60%是用美元结算的,所以在短期里面你还是没有办法踢掉美元的。

      我们在历史的长河里面可以看到,比如英镑,它的兴、衰、起、落。同样,我们相信未来,美国经济与我们这些发展中国家经济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尽管美国的地位经过这一轮的损伤,未必马上被改变。因为我们这些国家的汇率稳定的依据是美国,我们要盯住美元,美金要贬值人民币也要贬值。所以,美金以后的道路会很曲折。关于提款权,提款权就是替代了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那美国放松国债,利率上升对你的经济复苏有好处吗?没有好处。所以我们觉得美金的问题可能是长期疲软的问题,但也并非绝对。美金跟日元相比要升值,因为日本要比美国更厉害,日元贬值的速度可能比美金快得多。欧洲的情况好吗?也不见的好。欧洲在金融危机里面它没有那么多的坏账,它的资产证券化市场没有那么发达,它没有把这个证券化打包再卖,这是它的优秀的地方。欧洲不是铁板一块,比如说德国、法国。特别是德国,跟我们中国很像,它在上世纪70年代曾经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出口国,德国人是很节省的,它一直是贸易顺差;因此,以德国为主旋律的欧元凭什么要贬值呢?就是因为欧洲共同体并非铁板一块,它有资产泡沫的国家,像希腊、西班牙这些国家,英国也比较特别。而且像奥地利、比利时等西欧国家对东欧国家的贷款非常大。所以欧元基本面有正的方面,也有负的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让欧洲升值太多,欧洲经济就不可能恢复,但是你让它贬值,美国人也不答应。    

      所以,考虑到上述情况,美金的弱点比欧元还要多一些。因为欧洲央行更多的是生活在德意志银行的阴影当中,到现在为止欧洲都不敢把利率降为零,它也不敢把货币政策的量化放松。这个欧元是集体的,美国也不能随便发放欧元的债券,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也许欧元比美元要强一些。在这一点上来说,美元在今后的走势可能会出现长期的贬值,但短期贬值的可能性并不大。

      股市见底需解决流动性和信用问题

      去年有的基金买了美国的国债,它的净值表现可能是上涨10%左右。从这一点而言,在全球困难以及美国最困难的时候,美金的表现也不一定就很弱,所以其中就产生了很多变数。从避险以及流动性方面考虑,美金的表现千变万化,但它的主旋律还是跟美国经济密切相关,美金的基本面就是一个国家国力的反映。那么全球经济什么时候会见底呢?观察证券和经济的历史,西方的金融市场、股票市场的底部出现要经历几个步骤:第一步、在金融危机发生之时,交易风险非常大,投资者根本不敢跟你做交易,汇丰、花旗也不敢跟你做,虽然你有订单,但是银行却不敢给你开出信用证,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流量能够起来吗?起不来。所以,解决股市见底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流动性。

      第二步要解决商业信用问题。为什么商业信用跟股市有关系?因为国外市场中的资产除了股票一大块外,还有一大部分是企业债券。从目前来说,企业债券回报率很高,在这么高的回报率下,投资者为什么不买呢?主要是担心企业会倒闭。我们知道股东是证券市场中权力最次一个等级,债券权人是最先等级的。所以当商业信用问题得以解决后,公司的债券回报率开始下降,那么我们看到的就是投资人心态的变化——他愿意接受更多的风险性资产。

      至于顶部和底部,从目前来看,不少人是看市场的估值,比如,股票的股价跌到一定的水平就可以去买进,也无需管它是底还是顶,因为谁也不是神仙;但我也知道我们国内有很多基金经理在6000点的时候成功逃出,但是基金经理在几十年的证券市场中是否能每次都成功避开顶部呢,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瑞银管理的资产有1200多亿美元,如何布局我们的资产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必须考量投资者回报,也要考虑股价估值的问题,我们要关注金融业的实体经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企业的盈利、经济环境,其中经济环境可能还要进一步挑战新的底部,这些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