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单”是一笔数量较大的主动性买单,也是一种经常可以看到的交易现象。一般情况下我们很容易把这种单子归入主力行为,甚至认为是主力的一种对倒行为。不过在市场越来越规范的情况下很多主力的操作方式也在逐步改变,对于一些明显违规甚至违法的手段也会尽量避免,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基金等其他机构资金的迅猛发展。由于买卖的数量比较多,所以这类机构在操作上与普通投资者有很大的区别。
基金等机构的具体下单是由交易员完成的,而依据是交易指令单,上面有限价(买进单为最高买进价而卖出单为最低卖出价)、数量和时限。
主力资金操盘手的目的是为了运作股价,完成建仓、推升和出货三个阶段。换句话说,操盘手的操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时间可能长达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但机构交易员完成指令单的时间期限很短甚至只有一两天。
普通投资者投入的资金是自己的血汗钱,总是希望买进的价格尽可能的低,而且由于资金少,操作起来非常灵活,往往一两笔就可以完成。但机构交易员所用资金并非自己所有,他只是在完成一件数字(程序)化的工作,对于价位的差异并没有直接的感受。
机构交易员的这些特性决定了他们交易的一些异样之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机构交易员完成一张买进指令单的操作过程:
当交易员拿到指令单后首先会特别记住(甚至会在记事本上记下来)指令单上的限价。请注意,其中的最低买入价常常是没有的,因为理论上是越低越好,而且即使有最低价交易员也不会关注。另外交易员还要注意时限和数量,并将其和该股近期的成交量结合起来进行研判;再结合限价,交易员基本上心里有底了。其实指令单上的限价、数量和期限也并非拍脑袋拍出来的,也是综合考虑市场情况制定出来的,所以除非市场出现大涨或者盘中有主力大力推升股价,否则应该是留有一定余地的。
现在交易员已经记住了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这样就进入到具体的操作程序。通常当前股价是在限价之下的,而且有一定的折扣。指令单的目的是希望交易员尽量能够买在低于限价的价位。不过要精确研判股价的短期走势绝不是交易员能够做到的,所以交易员一般都会有这样的考虑:“如果耐心地在底下挂买单,万一股价上涨超出了限价,那么我的任务就无法完成。上面会责问,前面那么长时间股价在限价下面你干什么去了?所以最保险的方法就是,在开盘后尽量把限价以下的筹码都买下来。这样即使股价涨过限价,我没有完成任务也没有责任。”
于是交易员开始大力买进,这样指令单很快就会完成。交易员的工作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