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来了,令本已犹豫不决的投资信心再度陷入迷惘。幸福似乎只属于个别涉足风险投资领域的股票,担忧资金分流的抑郁情绪再度笼罩在投资者的心头。事实上创业板的资金分流压力并不足虑,从历史的经验分析,新事物带来的最大影响将是熊彼特所说的“创造性的毁灭”和西格尔所说的“创造被毁灭”。
熊彼特用“创造性的毁灭”一词来形容新公司通过击败并取代旧公司带动经济发展的过程,这在股市中表现为“大象股”市值的此消彼长。
以美国股市为例:1957年位列标准普尔500指数市值前十位的“大象股”除了新泽西标准石油(现更名为埃克森美孚)和通用电气还能算是常青树之外,其余的“大象股”位置多数已经为沃尔玛、微软这些属于20世纪70年代中小板和20世纪80年代创业板的小字辈股票所取代。最令人唏嘘不已的是,曾经长时间位列市值前三名的制造业脊梁企业——通用汽车现在居然沦落近破产边缘。
以境内股市为例:深市中小板的历史可谓更短,但是中小板中部分股票的市值增长步伐则更令人惊讶。百货和商业零售企业多数存续历史悠久,但创立仅数年的苏宁电器市值却将这些老店、名店的市值远远抛在了后头。最令人惊讶的是,九阳股份、美邦服饰、新和成这三家中小板中的股票市值增长速度——因为这些公司不仅是行业中的小字辈而且产品线也比较单一,但却凭借着营销模式和成本控制的创新,市值异军突起,令原先主板中的行业龙头股票的市值相形见绌。
创业板中的股票市值会更小,而境内经济体的创业环境相较于境外市场已经饱和的创业环境则更佳。虽然创业板上市门槛降低了,企业猝死的概率较主板要高,但试想一下,20世纪90年代初A股初创期的企业上市门槛可能比现在的创业板更低。因此从“创造性的毁灭”角度分析,创业板将给股市带来新的向上激情和活力。
但是创业板也有不可克服的弱点,这就是西格尔所说的“创造被毁灭”。任何新事物都容易受到追捧,从网络股到现在的新能源,而创业板往往更容易提供这些充满“创造性”的新公司。当流动性过剩的时候人们很容易替这些“创造性”公司支付高昂的溢价;而如果这些新公司不能够像微软、沃尔玛一样从“创造性”公司软着陆为“刚性需求”公司的话,其最终结局无论曾经如何辉煌,最终都会令投资者一败涂地。这样的案例在纳斯达克市场数不胜数。这就是任何投资者介入创业板市场都难以克服的屏障。因此创业板投机的成分会更重于投资。
从主板到中小板再到创业板,未来还会有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股市的投资品种可谓越来越复杂。投资因人而异的策略就愈加显得重要——即便是专业投资者也是无法适应所有投资领域的,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海外金融企业深陷金融海啸漩涡了。因此投资产品越丰富,投资者反而应该投资策略选择越简单。指数型被动投资策略和锁定刚性需求领域的主动型投资策略是最佳选择。
最后,创业板的推出并不会影响到主板缓慢攀升的格局。主板有其自身估值规律,25至30倍市盈率可能是年内的估值上限。因为从历史数据分析,新股IPO的平均发行市盈率在20倍,考虑到股本增加后的业绩稀释因素,二级市场的合理溢价恰好是25至30倍市盈率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