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涂艳
低调已久的结构性产品延续了上月的高速增长势头,本月各外资银行做大这块蛋糕的兴致正浓。
在2008年10月份后,结构性理财产品每月发行数均在30款以下,最低只有16款。而相比之前,2009年2-3月,结构性产品的发行数量出现了爆炸式增长,截至目前的统计数据,两月共计发行结构性产品达70款。
结构性产品的主要挂钩对象为股票、各市场指数和利率汇率三类。而从近两月的发行产品来看,各类挂钩对象均出现了回归。但从发行的机构来看,外资银行仍旧是结构性产品的主力军,中资银行中只有中国银行和平安银行等少数几家“凑热闹”。
有意思的是,荷兰、花旗、汇丰、渣打、东亚和恒生几家主要的外资行均有自己的主打方向。例如,荷兰银行产品多以能源、商品等行业指数出现,而花旗银行则多以香港或海外上市的股票表现为挂钩对象,渣打银行则多为利率或汇率挂钩的投资账户。
“现在顾客的关注方向主要为保本或者流动性和到期收益率相匹配的产品,而对于收益计算复杂的产品不太感兴趣。”一位外资银行贵宾理财经理告诉记者。由于目前美元币值持续走低,而且将来的不确定性较大,所以很多美元持币者都早早兑换成本币。“尽管近日因为美元的回落而导致能源、商品等价格回升,但对于一些期限较长,且到期不保证收益的挂钩产品,客户一般比较回避。”这位理财经理坦言。
当然,值得肯定的是,结构性产品中仍有一部分投资价值较高的产品值得关注,这其中包括挂钩利率和汇率的两类产品。以汇丰银行3月份发行的一款代客境外理财——伦敦同业拆借利率挂钩票据产品为例,若美元3个月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在(0.0%,9.00%)以内,则投资者当日获得2.00%年化收益率,产品是每日计息,每季度付息一次。也就是说,只要Libor利率某天落在区间之内,投资者当日的收益就可落袋。虽然这款产品是QDII,但是它是一款美元保本型产品,也就是说,除了发生到期美元贬值的汇率风险外,投资者的本金不至于出现其他投资海外基金类QDII产品的惨状。
与外资行火热的发售场面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中资银行在结构性产品的竞争中却暂时败下阵来。近日,深圳平安银行的一款美元结构性产品在其网站上宣布发行失败,而最终将已经认购资金返回投资者账户内。据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员张星表示,原来这款“安盈理财”0909——信用挂钩美元理财计划是一款挂钩国内几家中资银行信用的产品,投资期限为半年。但是由于资金募集不足而宣告发行失败。
不管是出于中资银行外币投资者的客户缺失还是偶然因素,不得不承认的是,外资银行在结构性产品的设计能力上略高一筹。但是在当下投资情势不确定性还很高的情况下,风险承受能力偏弱的投资者尽量少涉足结构性产品。但是,对于保本策略良好,收益结构简单易懂的产品仍可考虑配置,以免错过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