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财经要闻
  • 6:金融·证券
  • 7:金融·证券
  • 8:观点评论
  • A1:市场
  • A2:基金
  • A3:期货·债券
  • A4:特别报道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2009 4 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焦点
    伦敦峰会引发“G系列”改革辩论
    世界经济年内
    复苏概率增大
    印度总理呼吁
    峰会致力于恢复信贷流动
    美前驻华大使洛德赞同希拉里“同舟共济”说
    美国学者高度评价
    中美首脑会晤
    “北京时间”与中国分量
    一公里与一个半小时
    法德领导人要求
    建立国际金融体系新规则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伦敦峰会引发“G系列”改革辩论
    2009年04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特派记者 朱周良 伦敦报道
      本报记者在G20峰会新闻中心发稿
      大屏幕播放着场外抗议G20峰会的画面
      记者趁空闲打理妆容
      警察在游行队伍前维持秩序

      警察在展览中心外的泰晤士河上驾船巡逻
      G20第二次金融峰会的召开,也让针对全球“G系列”(如G7、G8以及G20等)改革的争论再度升温。是精简规模以便更好发挥决策作用,还是进一步增员扩编以具备更广泛的代表性,两派观点针锋相对。与此同时,更多已经存在或是仍在酝酿中的国际机构,包括IMF拟议中的新理事会,都在“觊觎”G20作为新兴全球经济“董事会”的宝座。

      ⊙特派记者 朱周良 伦敦报道

      尾大不掉?

      高盛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日前在为G20峰会专门发布的报告中表示,G20尽管有其相对G7或是G8等组织的优越性,但亦存在两大局限。

      首先,G20过于庞大以至于失去了有效性,这其实也是一些G7成员一直在抱怨的。以G20代替G7,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很难为这么多国家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们找到够大的会议场所;其次,要使IMF具备更好的代表性和可监管性,欧洲内部需要整合,包括欧元区国家和英国等其他国家,必须有一些国家先站出来作出让步。英国首相布朗也承认,伦敦峰会只是整个进程的一部分,指望这次会议解决所有问题不可能。

      印度国际经济关系研究所主任库马尔表示,G20没有获得任何政治授权,也不具备任何体制上的合法性。该组织没有国际条约或联合国决议等法律依据,迄今为止还只是一个临时性的松散组合,其组织架构、指导方针和受托使命因时而异。

      在华盛顿的上次峰会有西班牙、荷兰和欧盟委员会临时被邀参会,而这次伦敦峰会则又请来了东盟、欧盟和非洲开发新伙伴计划(NEPAD)的代表。

      库马尔认为,鉴于这些特点,G20组织很难实质推动任何决议,而即便有任何决议也难以得到大国统治集团的充分重视,因此往往成为“空谈会”。

      奥尼尔则建议,G20需要被整合为一个更小的集团,比如G4。他认为,缩小规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那些关乎全球经济和金融发展的重要系统性问题。他建议,新的G4集团应该纳入中国、欧盟、日本和美国,这四个经济体的规模足够大,可以对世界经济、汇率和资本流动等重大问题施加实际影响。

      还不够大?

      不过,也有人持正好相反的观点。一个国际资深经济学家组成的联合国顾问小组日前建议,应该以一个新的“全球经济理事会”来取代当前的20国集团。根据该小组的建议,新委员会将置于联合国旗下,成为制定全球经济和金融政策议程的主要论坛。

      顾问小组牵头人、诺奖得主斯蒂格利茨表示,建议中的新联合国机构将独立于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数量在20至25之间。

      根据顾问小组的意见,针对金融危机的全球性应对方案“必须出自世界各国的代表,出自‘192国集团’,而不是仅仅出自G7、G8或G20”。

      南非财政部长曼纽尔日前提出设立一个不同的国际委员会,将比G20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权。他提议的部长理事会将取代目前由24名执行理事组成的IMF理事会,后者监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运行,但是权力较小。新的理事会将包括大约20名财政部长。

      国际金融专家、中国银行研究员王元龙表示,G20毕竟不是一个有约束力的国际组织,而是一个大国俱乐部,指望这个机制解决具体的问题是不现实的。他认为,最终还是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国际金融机构,现在看要完全推翻IMF和世行是不现实的,所以改革这两大机构显得更加有必要,比如增资,或者赋予IMF更多权力。

      G系改革?

      G20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由美国发起创建,发展至今,G20似乎已经取代了G7或者G8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全球组织的地位。在很多方面,G20的确比G7或是G8要更好。

      两名开创G20的美国高级官员今天仍在白宫扮演活跃角色,分别是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和财政部长盖特纳。当时他们的初衷是建立一个全球论坛,并将尽量减少欧洲小国的权力。这些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话语权相对于它们的实力来说过大。

      华盛顿智库彼得森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滕说,G7实际上将成为G20内的富国核心层。他笑称,G8的会议现在常常被安排到了杳无人烟的地方,比如下一次G8领导人会议就将于7月份在地中海地区一个老的潜艇基地举行,这可能也是G8目前所面临窘境的真实写照。

      然而,G20也并非无懈可击。有观点认为,除了帮助协调打击逃税和恐怖主义融资以外,G20并没有太大的作为,因为成员数量太多,并且缺乏常设人员实施具体计划。一些人则担心这会成为另一个国际官僚机构。

      高盛的奥尼尔提议,应该全面改革目前的“G系列”组织。他表示,在未来,G4可能需要进一步做出调整,在更广泛的G14框架下运作,后者应为目前的G7加上金砖四国成员,再加上墨西哥、沙特和南非。奥尼尔建议,墨西哥、沙特和南非应该定期举行首脑会议,作为对G4的有力补充,这对于解决除了经济之外的其他广泛议题将起到重要作用,包括能源、气候变化、穷国发展等等。

      华尔街日报本周发表评论指出,G20正在兴起成为全球经济的董事会,但这一成立10年之久的组织也面临很多潜在的对手,包括IMF拟议中的新理事会,而成立已久的富国俱乐部G7似乎也仍有其影响力。另外还有G5(美、英、法、德、日)、G7(加拿大和意大利加上G5)以及G77等等。更有甚者,以伯格斯滕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则提出,应该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升级为领导世界经济秩序的G2框架。

      可以预见,针对G系列组织有效性和合理性的争论仍会继续下去。分析人士表示,短期内,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G20仍会是能被多数人接受的一个国际经济政策磋商和协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