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卖指数,曾经是艺术品市场关注的热点,也是艺术品市场信息迅速发育的标志,更是许多艺术品买家的工具,不过,马健却在其2008年12月出版的近著《收藏品拍卖学》中指出,拍卖指数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艺术品买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容易把买家引入歧途。
问:目前引起市场关注的各种指数品种有哪几种?
马健:所谓艺术市场指数,是指反映一段时期内艺术市场的整体价格水平或某件(类)艺术品的价格变动情况的统计指标。历史上最早的艺术市场指数,或许当数由苏富比编制的艺术市场综合指数。1985年9月,苏富比创办了《艺术市场公报》,并且定期在《艺术市场公报》上发布艺术市场综合指数。该综合指数的构成包括早期绘画、现代油画、欧洲瓷器、中国瓷器和古董家具等十个类别。
国内目前最重要的艺术市场指数有两个:雅昌指数(AAMI)和中艺指数(AMI)。雅昌指数是由雅昌艺术网创建发布,大致涵盖了2000年以来中国艺术市场、重要绘画流派和重要艺术家作品的价格变动情况。中艺指数则是由中艺指数监测调查中心创建,大致反映了2003年以来整个艺术市场和重要艺术家作品的价格变动情况。
国际上的艺术市场指数在中国最知名的则当属中国长江商学院的梅建平教授和美国纽约大学的摩西(Moses)教授共同创建的梅-摩艺术品指数(Mei & Moses Fine Art Price Indices),大致反映了1950年以来美国艺术市场的走势。此外,全球知名艺术网站Artprice于2008年初开始发布艺术市场信心指数(Art Market Confidence Index)。虽然该指数并不直接反映艺术市场的走势情况而是反映交易者对艺术市场的信心,却很有参考价值。
问:上述指数是根据什么编制的?
马健:雅昌指数的编制,是根据拍卖公司提供的拍卖交易数据,不管拍品的真伪和精粗,以艺术家为主体计算出以尺幅(平方尺数)为单位的拍卖价格中间值,反映艺术品的价格走势情况。在此基础上,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组合计算出雅昌综合指数、雅昌分类指数和雅昌百强指数,从而反映艺术市场的整体走势。这种编制方法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忽略了拍品的真伪和精粗对成交价格的影响。如果在春拍中,一件仿某艺术家的拙劣赝品上拍并以低价成交,样本艺术家指数会下跌;如果在秋拍中,一件该艺术家的精品力作上拍并以高价成交,样本艺术家指数又会大幅飙升;而事实上这位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也许并没有太大的变动,但由于指数的编制不考虑拍品的真伪和精粗,因此,反映到样本艺术家指数上却会出现很大的波动,造成指数失真。其次,以尺幅大小作为指数编制的基本计价单位,对中国书画是不是合适值得商榷,对油画而言就显然不合适了。其实,即使同一位艺术家的不同时期、不同题材和不同精粗的作品也是缺乏可比性的。
问:还有什么不同的编制方法?
马健:有。梅建平和他的研究团队,采用的是非常麻烦但很具有说服力的方法:跟踪同一件艺术品的重复交易记录。他们在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大拍卖行从1950年至2004年的浩如烟海的拍卖纪录中,找出了8000多对重复交易的拍卖数据,并以此为基础编制出了梅-摩指数。由于指数所涉及的艺术品种类不断扩大,梅-摩指数现在已经拥有了全球15000多对重复交易的拍卖数据,每年还将增加1000多对拍卖数据。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艺术市场指数编制的最大困难——艺术品的异质性难题。但重复交易的拍卖数据很难找,而数据量越少,代表性就越差,指数被人为操纵的可能性也越大。事实上,艺术市场指数的可信度与此密切相关,苏富比指数后来之所以草草收场并淡出人们的视野,就是因为利益冲突,爆出了多次将“不好看”的成交数据剔除出“艺术市场指数”的统计范围的丑闻,使苏富比当年发布的指数的声誉一落千丈。如何保证艺术指数的独立性、公正性和客观性不受市场利益相关者的左右?这实际上也是每种艺术市场指数都必将面临的问题。
问:为什么说指数是一把双刃剑?
马健:一方面,由于艺术市场指数以同一个筛选标准对待不同时间点的拍卖数据,这就使得不同时间点的拍卖数据具有了一定的可比性,从而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艺术市场的大体变动趋势和整体发展轨迹;另一方面,艺术市场指数既无法有效辨别艺术品的真伪,也无法有效区分艺术品的精粗。尤其是艺术家指数实际上很容易被别有用心者操纵,从而令其失真。更重要的是,在大众传媒非常发达的今天,艺术市场指数的出现大大强化了艺术市场的价格“放大效应”,对艺术市场行情产生推波助澜的重大影响。此外,由于艺术市场的交易量并不大,艺术市场指数的更新其实很难与艺术市场同步。例如,目前的雅昌指数是每月更新一次,梅-摩指数则是每年更新一次。如果在某个月,样本艺术家只有一件作品成交甚至没有作品成交,这件作品显然不一定能够代表一位艺术家作品的整体走势情况。事实上,由于艺术市场的交易并不是连续性交易,交易对象也并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同一性,因此,艺术市场指数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艺术市场的真实走势情况,实际上还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收藏品拍卖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以翔实的数据与经典的案例,系统深入地探讨了收藏品拍卖的规则、收藏品的博弈等一系列重要而又基本的问题,其特色是注重中外比较探寻中外拍卖历史的成败得失。作者马健现任教于浙江传媒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