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圆桌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海外
  • A4:金融研究
  • A5:专版
  • A6:信息大全
  • A7:产权信息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投资基金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9: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专访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4 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外论一瞥
    西方大国缺乏改革国际金融体系诚意
    让发展中国家有更多“话语权”
    北京开发商50元一天雇人扮“抢购”
    当超主权货币遭遇碳关税
    信贷结构严重失衡聚积高风险
    改变GDP核算体系后会怎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66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当超主权货币遭遇碳关税
    2009年04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田 立
      田 立
      喧闹过后,我觉得,倒是此次金融峰会前一段关于国际主导货币的博弈,实在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和高度关注。

      3月23日,央行行长周小川撰文提出建立超主权货币构想。随即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先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支持声,但很快出现了欧洲和日本反对意见。当然,反对调门最高的还是美国。不过令人多少有些意外的是,美国这次好似深得中国古典智慧般地玩了回太极推手,打出了征收“碳关税”的应对之招。表面看,此招多少有点贸易保护的意思,但深入分析却发现,这招对于中国提出并受到欢迎的超主权货币建议,几乎是“致命的”。

      所谓碳关税,就是在征收“正常”关税外,对高耗能的产品再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税。乍一看,这个东西与谁来承担主导货币没有必然联系,但当我们了解了基于碳关税的国际经济运行机制和货币发行机制后,就会发现,它简直就是任何国际主导货币的本位体。如果美国征收碳关税(其他国家必然效仿),那就意味着低效率、高能耗、生产工艺落后的经济体的竞争力将大幅下降,而这些经济体内的生产者(企业)的价值也将随之大幅缩水。反之,那些高效率、低能耗的经济体的竞争力不但加强了,更重要的是其企业的价值也将随即膨胀。

      如果出现这种局面,其结果无外乎两种:一是落后经济体企业的股票(所有权)被大量低价抛售(因为贬值了),资金随即转向发达经济体的企业,如果这是在超主权“统一”货币体系下的投资转移,那么这种资金流转必然形成财富的直接转移;第二种结果则是,当发达经济体企业的增值速度超过当时世界经济发展规模的时候,全球资本市场就会“倒逼”货币发行机构发行新的货币以表达这些发达经济体企业的增值部分,而这种倒逼机制可不管你流通的究竟是美元还是超主权货币,也不管发行机构是美联储还是IMF,它都必须得到满足。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说主导货币的发行权在谁手里呢?

      这样看下来,我们就不能不说美国佬的这一招确实高明,高明就高明在这是个“两头堵”,而不是一根筋。不过这并不是说美国人就比我们聪明,因为国人也早就注意到了“碳货币”了。两年前,上海大学的周洛华先生就曾在《上海证券报》上撰文提出过“碳货币”的概念,并且“预言”未来的世界货币发行机制将是“碳本位制”,只是那时在国内受到的关注不多。如今,美国人企图把这套理论以最简便的方式付诸实践。我们准备好如何应对了吗?

      其实,美国这么干,也不是一点风险不冒,最起码现在它也有一些效率不高、能耗却比较高的产业在运行,而且也不能保证今后其效率就一定高于别人,因而也存在主导货币发行权旁落的危险。但这就是经济规律,不以任何人的喜欢而改变,如果真出现危险情况的话,美国人恐怕也只能赶紧改进自身,而不能去改变规律。如果说我们要从中总结些经验教训的话,那就是美国人的这种“务实”精神是值得借鉴的。

      现在我们一说产业结构调整,就总有人站出来以不合国情为由不以为然,一说提高效率,就有人拿着凯恩斯主义的学说对此嗤之以鼻。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不管国情怎样,也不管理论结构如何,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最终吃亏的终究还是我们。美国人举起的这把碳关税之剑尚未在现实中落下,但谁又能保证以后不会落下?谁又能保证别人不挥舞此剑呢?

      真正的话语权,永远只来自于自身实力。

      (作者系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