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3日,央行行长周小川撰文提出建立超主权货币构想。随即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先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支持声,但很快出现了欧洲和日本反对意见。当然,反对调门最高的还是美国。不过令人多少有些意外的是,美国这次好似深得中国古典智慧般地玩了回太极推手,打出了征收“碳关税”的应对之招。表面看,此招多少有点贸易保护的意思,但深入分析却发现,这招对于中国提出并受到欢迎的超主权货币建议,几乎是“致命的”。
所谓碳关税,就是在征收“正常”关税外,对高耗能的产品再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税。乍一看,这个东西与谁来承担主导货币没有必然联系,但当我们了解了基于碳关税的国际经济运行机制和货币发行机制后,就会发现,它简直就是任何国际主导货币的本位体。如果美国征收碳关税(其他国家必然效仿),那就意味着低效率、高能耗、生产工艺落后的经济体的竞争力将大幅下降,而这些经济体内的生产者(企业)的价值也将随之大幅缩水。反之,那些高效率、低能耗的经济体的竞争力不但加强了,更重要的是其企业的价值也将随即膨胀。
如果出现这种局面,其结果无外乎两种:一是落后经济体企业的股票(所有权)被大量低价抛售(因为贬值了),资金随即转向发达经济体的企业,如果这是在超主权“统一”货币体系下的投资转移,那么这种资金流转必然形成财富的直接转移;第二种结果则是,当发达经济体企业的增值速度超过当时世界经济发展规模的时候,全球资本市场就会“倒逼”货币发行机构发行新的货币以表达这些发达经济体企业的增值部分,而这种倒逼机制可不管你流通的究竟是美元还是超主权货币,也不管发行机构是美联储还是IMF,它都必须得到满足。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说主导货币的发行权在谁手里呢?
这样看下来,我们就不能不说美国佬的这一招确实高明,高明就高明在这是个“两头堵”,而不是一根筋。不过这并不是说美国人就比我们聪明,因为国人也早就注意到了“碳货币”了。两年前,上海大学的周洛华先生就曾在《上海证券报》上撰文提出过“碳货币”的概念,并且“预言”未来的世界货币发行机制将是“碳本位制”,只是那时在国内受到的关注不多。如今,美国人企图把这套理论以最简便的方式付诸实践。我们准备好如何应对了吗?
其实,美国这么干,也不是一点风险不冒,最起码现在它也有一些效率不高、能耗却比较高的产业在运行,而且也不能保证今后其效率就一定高于别人,因而也存在主导货币发行权旁落的危险。但这就是经济规律,不以任何人的喜欢而改变,如果真出现危险情况的话,美国人恐怕也只能赶紧改进自身,而不能去改变规律。如果说我们要从中总结些经验教训的话,那就是美国人的这种“务实”精神是值得借鉴的。
现在我们一说产业结构调整,就总有人站出来以不合国情为由不以为然,一说提高效率,就有人拿着凯恩斯主义的学说对此嗤之以鼻。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不管国情怎样,也不管理论结构如何,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最终吃亏的终究还是我们。美国人举起的这把碳关税之剑尚未在现实中落下,但谁又能保证以后不会落下?谁又能保证别人不挥舞此剑呢?
真正的话语权,永远只来自于自身实力。
(作者系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