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山河足够辽阔。对于我们这些居住在东部繁华城市的人来说,如果你没有行走中部、西部的感受,目睹地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你就不会理解中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根据国家统计局3月17日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2 月份,大部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都出现负值,或是仅呈现微小增长。北京同比下降6.4%,上海同比下降12.4%,浙江同比下降8.2%。而同期中西部地区工业生产增速较快。内蒙古增速达到19.6%,四川为16.8%,而贵州增速最快,达到23.2%。另外,加上不同区域间消费增速的数据,电力增量的数据等等,我们可以基本会得出一个结论:东、西部之间在投资和消费上,正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东部经济区域由于基数较高,并受出口部类负增长的影响,呈现出增长乏力的特征。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基数较低,同时,得益于国家庞大的基础设施投入和激活农村经济的政策,呈现出不同于东部经济的活力。上述种种,正如本文标题: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中西部有什么,除了名山大川、文化重镇外,更有丰富的资源和具有竞争优势的人力、土地等资源成本。而中西部缺什么呢,缺的是便捷的交通、规则的市场经济运作环境和各方面的人才。如果交通便捷了,中西部承接经济区域转移的能力将得到提高。而随着东部区域先进制造和服务业的西进,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期待一个新的中、西部经济体的出现。
政府此轮投资的基础设施中铁路、公路和机场等投资,将重点落在中、西部区域。这些被大家戏称为铁公鸡(机)的项目,由于盈利周期较长,可能成为学术和投资界诟病的对象,但如果能够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就会发现今日的投资,将是中国未来中长期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因为只有中西部经济也能够腾飞,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太多依赖外部需求的弱点,在广大的国土内部丰富和完善产业梯度格局,培育新的需求增长点,实现经济内部的优化和循环。可以说,中西部城市化的进程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成为决定中国未来经济转型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除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政府投资替代社会投资,起到反周期的应急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这会将中国经济发展的版图扩大,成为未来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地带。(注:作者为光大保德信基金投资总监,光大红利、光大精选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