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香港市场的投资者大多都知道所谓的“秋官效应”,也就是每逢郑少秋的新剧上映,香港恒指总会应声而落。自1992年《大时代》在香港开播,恒指一月内从6400点爆挫跌破5000点以来,这一效应便屡试不爽。而上周一郑少秋主演的新剧《桌球天王》在港开播,港股市场立即结束半个多月的反弹,恒指单日暴跌663.17点或4.70%,香港国企指数更是跌幅达到6.85%。“秋官效应”再度应验。
早在前一周,香港便有投资者撰文担忧“秋官效应”重现江湖,结果不幸言中。由于历史上的“秋官效应”影响甚广,连著名的国际投行里昂证券在2004年3月都针对这一效应发表研究报告,“秋官效应”更借此蜚声国际。而事实上,“秋官效应”之所以连番出现,并不在于郑少秋真的有多么神奇,而主要是因为市场的从众心理不断的自我强化,最终形成了自我实现预言。通俗一点说,当市场投资者普遍认为郑少秋主演新剧上映港股必然走跌,自然会选择在郑少秋的新剧上映前后抛出股票规避风险,而如果这么做的人超过了一定的数量,市场的多空平衡就会被破坏,进而导致市场出现下跌的走势;而下跌的走势一旦出现,又会进一步强化这个看法的效应,从而形成更多的抛售和更进一步的下跌。
这种自我强化心理的形成在初期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当巧合的次数逐步增加,市场投资者就逐渐认为这是一个带有规律性的事件,从而进行一定的趋势判断,而趋势判断的实现会更进一步的强化这个事件对自己的情绪影响。投资者可能都听说过“三人成虎”这个成语,这就是某一不真实事件被逐步强化后最终影响到自我判断的一个著名表现。同样,“秋官效应”的形成也是一种投资者判断意识的自我强化过程。当这个效应成真的次数越多,对于投资者的判断影响就越强烈。
在股市投资中,市场情绪是一个相当关键的指标,一致的市场情绪往往会引发意想不到的效应,而使股市的走势出现转折。从某种程度上说,技术分析的有效性也是借助了市场的情绪得以自我强化。越是有效的技术分析指标,给予投资者的自我强化意识越强。当多数的投资者都认为某一种技术图形或者技术指标预示着后市即将出现大幅上涨,那么一致的买入行为往往会使这一预示得以实现,从而加强这一技术图形或者技术指标对于投资者的指导意义。下跌形态也同样如此,一致的卖出行为会强化市场的下跌趋势,从而使某一特定的下跌技术指标得以最终实现。
技术分析中,简单的图形和分析往往比复杂的有效,部分原因也在于此。举例而言,在股市分析中的波浪理论虽然被广泛应用,但其前瞻的指导性意义并不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在波浪的划分上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导致了同一个图形对于不同分析者形成不同的判断,从而弱化了市场情绪,使其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降低。
过分一致的市场情绪在形成某一趋势的同时,往往也带来了物极必反的隐忧。但就短期的操作性看,技术分析借助于市场情绪的一致性,通常可以发挥出相当不错的效果。投资者在只要不把技术分析当作长期方向判断的准绳,而是一个大的趋势中选择顺势而为,成功的几率就能够大幅提升。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秋官效应”再度出现的可能性也非常之大,这也正是市场情绪自我强化的必然结果。